參會論文 20世紀易學的回顧與省思 兼論出土易學文獻研究的重要意義 劉大鈞 (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硏究中心) 中國思想文化的根柢在儒家’儒家思想文仁的命脈是經學’而在儒家五經四 書的經典糸統中’《周易》雄居諸經之首’被認為是中國文仳的源頭活水’其影 響深人到傳統文仳的各個方面’塑造了中國文仳的偉大品格σ馮友蘭先生曾說 部《周易》就是中華文明的精神現象學。三千多年的易學文化發展史’也就 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最具代表性的縮影。20世紀的易學身處中西古今之爭的亘 大漩渦中·在中華文化發生整體性變革的時代·它自身也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 變局”如果對20世紀的易學硏究作一番回顧與總結·其中有兩件最重要的“大 事”∶一是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學者們打破兩千多年的傳統易學硏究模式 用新的硏究視野和歷史觀念對易學展開了全新的研究;二是一些極具硏究價值的 易學考古文獻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文獻資料·展現了早期易學的豐富面 貌’也解決了易學史上許多長期懸疑的問題。 就第一點來說·西方學術思想的衝擊’帶來了歷史觀念的更新和硏究方法的 轉換’人們打破了古代易學“象數”“義理”丶“漢學”“宋學”以及《易》的 經”與“緯”的硏究範式·開闢岀¨《問易》經傳硏究”丶“《周易》哲學硏 究”、“《周易》與自然科學硏究”丶“易學史研究”等新的硏究領域·尤以在 作者簡介:劉大鈞(1943-),山東鄒平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①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全書緒論》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頁
1 參會論文 20 世紀易學的回顧與省思 ——兼論出土易學文獻研究的重要意義 劉大鈞 (山東大學 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 中國思想文化的根柢在儒家,儒家思想文化的命脈是經學,而在儒家五經四 書的經典系統中,《周易》雄居諸經之首,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其影 響深入到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塑造了中國文化的偉大品格。馮友蘭先生曾說, 一部《周易》就是中華文明的精神現象學。①三千多年的易學文化發展史,也就 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最具代表性的縮影。20 世紀的易學身處中西古今之爭的巨 大漩渦中,在中華文化發生整體性變革的時代,它自身也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 變局”。如果對 20 世紀的易學研究作一番回顧與總結,其中有兩件最重要的“大 事”:一是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學者們打破兩千多年的傳統易學研究模式, 用新的研究視野和歷史觀念對易學展開了全新的研究;二是一些極具研究價值的 易學考古文獻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文獻資料,展現了早期易學的豐富面 貌,也解決了易學史上許多長期懸疑的問題。 就第一點來說,西方學術思想的衝擊,帶來了歷史觀念的更新和研究方法的 轉換,人們打破了古代易學“象數”“義理”、“漢學”“宋學”以及《易》的 “經”與“緯”的研究範式,開闢出“《周易》經傳研究”、“《周易》哲學研 究”、“《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易學史研究”等新的研究領域。尤以在 作者簡介:劉大鈞(1943-),山東鄒平人,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全書緒論》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 12 頁
《周易》經傳硏究”方面,以活躍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古史辨派,最具代表 性。他們除去蒙在《周易》上的神聖光環·將其視之為古籍文獻之一·從性質 年代丶作者、趄源等問題上進行客觀的硏究。新的歷史觀念下的《周易》經傳硏 究’成了20世紀前半葉易學硏究的核心顧頡剛丶余永梁丶郭沫若丶錢穆丶屈 萬里丶李鏡池等對《周易》經傳作者及成書年代丶性質進行了全新的硏究與討論 其中傑出者如顧頡剛,利用殷墟甲骨卜辭等出土資料’證明了卦爻辭的著作年代 基本上是在西周初葉,其後的諸多硏究也多是為這一觀點作補充或發展’終不能 超過或推翻它。“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批學者開 始從唯物史觀的魚度來硏究《周易》·其中如郭沫若’雖然和古史辨派一樣都將 《周易》古經視作歷史史料(就時間來說·郭氏關於《周易〉中殷周史的硏究成 果的發表要早于顧氏)’但卻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揭示了殷周社會的政治社會結構 和精神生產狀況。這些關於《周易》古史的硏究’雖然有些論娏不夠嚴謹·推斷 過當’但是卻為易學硏究開闢了一個新的論域·既大大推進了早期易學的硏究 也拓展了中國上古史的研究。而與《周易》古史研究同時,以于省吾、江紹原 聞一多、高亨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展開了對《周易》經文本身的硏究。這些研究 不再如古人那樣把《周易》古經當作聖經寳典·而是認為其中既沒有精微淵深的 玄理’也沒有進德修業的道徳說教·卦爻辭都是卜筮的記錄·因此重點就在於揭 示卦爻辭作為卜辭的真實含義’古代易學的象數派和義理派的研究路數都被否定 掉了這些個硏究雖然在今天看來從基本觀念到硏究方法’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甚 至錯誤的地方·但在當時都是頗具蕐命性的’衝破了傳統易學經文硏究的藩籬 創立了新的《周易》古經研究的範式。以上所薤既是20世紀前半葉易學研究的 最為突出之處’也是整個20世紀《周易》古經硏究的最大亮點。另外值得一提
2 “《周易》經傳研究”方面,以活躍於上個世紀 30 年代的古史辨派,最具代表 性。他們除去蒙在《周易》上的神聖光環,將其視之為古籍文獻之一,從性質、 年代、作者、起源等問題上進行客觀的研究。新的歷史觀念下的《周易》經傳研 究,成了 20 世紀前半葉易學研究的核心。顧頡剛、余永梁、郭沫若、錢穆、屈 萬里、李鏡池等對《周易》經傳作者及成書年代、性質進行了全新的研究與討論。 其中傑出者如顧頡剛,利用殷墟甲骨卜辭等出土資料,證明了卦爻辭的著作年代 基本上是在西周初葉,其後的諸多研究也多是為這一觀點作補充或發展,終不能 超過或推翻它。“五四”運動以後,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一批學者開 始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研究《周易》,其中如郭沫若,雖然和古史辨派一樣都將 《周易》古經視作歷史史料(就時間來說,郭氏關於《周易》中殷周史的研究成 果的發表要早于顧氏),但卻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揭示了殷周社會的政治社會結構 和精神生產狀況。這些關於《周易》古史的研究,雖然有些論述不夠嚴謹,推斷 過當,但是卻為易學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論域,既大大推進了早期易學的研究, 也拓展了中國上古史的研究。而與《周易》古史研究同時,以于省吾、江紹原、 聞一多、高亨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展開了對《周易》經文本身的研究。這些研究 不再如古人那樣把《周易》古經當作聖經寶典,而是認為其中既沒有精微淵深的 玄理,也沒有進德修業的道德說教,卦爻辭都是卜筮的記錄,因此重點就在於揭 示卦爻辭作為卜辭的真實含義,古代易學的象數派和義理派的研究路數都被否定 掉了。這些個研究雖然在今天看來從基本觀念到研究方法,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甚 至錯誤的地方,但在當時都是頗具革命性的,衝破了傳統易學經文研究的藩籬, 創立了新的《周易》古經研究的範式。以上所述既是 20 世紀前半葉易學研究的 最為突出之處,也是整個 20 世紀《周易》古經研究的最大亮點。另外值得一提
的是,在這些探索中,由於當時所見資料的限制·對《易傳》十篇的成書年代多 數學者基本界定在戰國時期φ正如吳懷褀先生在《周易硏究八十年》中總結近八 十年來學者們在此問題上的硏究說:“《易傳》寫成時間’各家說法更多’《十 翼》中各部分寫作先後的順序及寫作年代’同樣眾說紛紜’一般說’《易傳》的 基本部分是戰國時期的作品σ”③這是現代多數學者的見解,我原先也認為《易 傳》主要篇章成書于戰國中期’但是隨著近年來馬王堆帛書《易傳》硏究的深λ 這一說法恐怕將成為問題·對此下文將有探討’茲不贅迹 周易》一書最不同於其他經典之處在於它的象數系統。“象數”一詞·最 早恐見之于《左傳〉僖公十五年:“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 不及此夫。’韓簡侍日:`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杜預注云:“言 龜以象示’筮以數告’象數相因而生·然後有占。”《左傳正義》釋此曰:“卜 之用龜’灼以出兆’是龜以金木水火土之象而告人。筮之用蓍·揲以為卦,是蓍 以陰陽蓍策之數而告人也σ”因¨《易》為筮卜之書”(漢書·儒林傳》語) 故“象數”之本義應出自卜筮吣繫辭》云:“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周易》“義理”的出現’正是伴隨著“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而產生的 清人魏荔彤在《大易通解》中說:“《易》之義理本自象數出·未有繫辭以前為 無文字之《易》’則義理為體也’象數為用也∶既有繫辭以後’象數反為體’義 理因辭而著’又為用矣¤”此段文字是對《繫辭》之“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 意’然則聖人之意豈不可見乎?子日: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 以盡其言”的最好解釋。《周易〉古經由“象數”而產生“義理”’“義理”又 ①吳懷祺:《周易研究八十年》載《周易硏究》1989年第2期
3 的是,在這些探索中,由於當時所見資料的限制,對《易傳》十篇的成書年代多 數學者基本界定在戰國時期。正如吳懷祺先生在《周易研究八十年》中總結近八 十年來學者們在此問題上的研究說:“《易傳》寫成時間,各家說法更多,《十 翼》中各部分寫作先後的順序及寫作年代,同樣眾說紛紜,一般說,《易傳》的 基本部分是戰國時期的作品。”①這是現代多數學者的見解,我原先也認為《易 傳》主要篇章成書于戰國中期,但是隨著近年來馬王堆帛書《易傳》研究的深入, 這一說法恐怕將成為問題,對此下文將有探討,茲不贅述。 《周易》一書最不同於其他經典之處在於它的象數系統。“象數”一詞,最 早恐見之于《左傳》僖公十五年:“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 不及此夫。’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杜預注云:“言 龜以象示,筮以數告,象數相因而生,然後有占。”《左傳正義》釋此曰:“卜 之用龜,灼以出兆,是龜以金木水火土之象而告人。筮之用蓍,揲以為卦,是蓍 以陰陽蓍策之數而告人也。”因“《易》為筮卜之書”(《漢書·儒林傳》語), 故“象數”之本義應出自卜筮。《繫辭》云:“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周易》“義理”的出現,正是伴隨著“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而產生的。 清人魏荔彤在《大易通解》中說:“《易》之義理本自象數出,未有繫辭以前為 無文字之《易》,則義理為體也,象數為用也;既有繫辭以後,象數反為體,義 理因辭而著,又為用矣。”此段文字是對《繫辭》之“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 意,然則聖人之意豈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 以盡其言”的最好解釋。《周易》古經由“象數”而產生“義理”,“義理”又 ① 吳懷祺:《周易研究八十年》,載《周易研究》1989 年第 2 期
經傳說中的孔子所作的《易傳》而大大擴展了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正是由此根 源’歷代學者治《易》均不出象數與義理兩種路數 上面我們提到20世紀《周易》經傳的硏究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象數與義理的 分派’但是這並不是說在易學硏究中象數與義理的硏究就被否棄掉了。仼何一門 學術的硏究都必須在歷史傳統中滋長就20世紀的象數易學硏究來說’既有傳 統問題的研究’也有新的硏究領域的創造。20世紀的前期·真正精通易學這 專門之學的象數學大家’有尚秉和丶徐昂、李翊灼等人,尚秉和的《焦氏易詁 《焦氏易林注》·徐昂的《京氏易傳箋》《周易虞氏學》’李翊灼的《周易虞氏義 箋訂》·都是繼清代乾嘉朴學大師之後最重要的漢易硏究力作·1949年以前’沈 瓞民對卦變說丶互體說等象數學的義例源流有詳細辨析屈萬里先生先發表的《先 秦漢魏易例薤評》對區分晩周與漢易體例有著重要價值。1949年以後,中國大 陸的象數易學硏究一度中斷。直到80年代·我在《周易概論〉一書中開始正面 肯定傳統的象數易學。1984年’武漢大學蕭篷父先生籌畫召開了首屆國內周易 學術硏討會。1987年’我籌畫召開了大陸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硏討會’有6個國 家的200多名代表與會,可調盛況空前’正是這兩次大會將國內的易學硏究推向 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1988年’我又組建山東大學周易硏究中心’致力於傳統 易學特別是象數易學的硏究工作’同年’創辦了國內唯一的易學硏究核心期刊《周 易硏究》’自此在大陸《周易》成為五經四書中唯一有正式硏究專刊的學問 十餘年來’正是憑藉此一陣地·學者們紛紛著文以闈學見’奇文共賞·異義相析 大大推進了易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後出版了三輯《象數易學 硏究》’發表了一系列的象數易學硏究論文’並岀版了多部象數易學硏究專著· 經過本中心和學界有識之土的共同努力·傳統象數易學的硏究在大陸終於又得以
4 經傳說中的孔子所作的《易傳》而大大擴展了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正是由此根 源,歷代學者治《易》均不出象數與義理兩種路數。 上面我們提到 20 世紀《周易》經傳的研究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象數與義理的 分派,但是這並不是說在易學研究中象數與義理的研究就被否棄掉了。任何一門 學術的研究都必須在歷史傳統中滋長。就 20 世紀的象數易學研究來說,既有傳 統問題的研究,也有新的研究領域的創造。20 世紀的前期,真正精通易學這一 專門之學的象數學大家,有尚秉和、徐昂、李翊灼等人,尚秉和的《焦氏易詁》、 《焦氏易林注》,徐昂的《京氏易傳箋》、《周易虞氏學》,李翊灼的《周易虞氏義 箋訂》,都是繼清代乾嘉朴學大師之後最重要的漢易研究力作。1949 年以前,沈 瓞民對卦變說、互體說等象數學的義例源流有詳細辨析。屈萬里先生先發表的《先 秦漢魏易例述評》對區分晚周與漢易體例有著重要價值。1949 年以後,中國大 陸的象數易學研究一度中斷。直到 80 年代,我在《周易概論》一書中開始正面 肯定傳統的象數易學。1984 年,武漢大學蕭箑父先生籌畫召開了首屆國內周易 學術研討會。1987 年,我籌畫召開了大陸首屆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有 6 個國 家的 200 多名代表與會,可謂盛況空前,正是這兩次大會將國內的易學研究推向 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1988 年,我又組建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致力於傳統 易學特別是象數易學的研究工作,同年,創辦了國內唯一的易學研究核心期刊《周 易研究》,自此在大陸《周易》成為五經四書中唯一有正式研究專刊的學問,二 十餘年來,正是憑藉此一陣地,學者們紛紛著文以闡學見,奇文共賞,異義相析, 大大推進了易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後出版了三輯《象數易學 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象數易學研究論文,並出版了多部象數易學研究專著。 經過本中心和學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傳統象數易學的研究在大陸終於又得以
恢復,並不斷推向深人 與這些傳統象數易學硏究進行的冋時’在西方自然科學的影響下’從科技的 闰度切入硏究易學’成為了20世紀易學硏究的一個新課題。易學與自然科學的 硏究’主要的是用現代科學理論和觀念’去解讀闡發易學象數學的內容’如萊布 尼茲二進位與先天圖的關係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說易學與自然科學的硏 究’乃是在現代自然科學思想影響下所產生的新的象數易學形式’或者說是傳統 象數易學在現代的變種。這其中既涉及到《周易》象數模式和中國古代科技的關 係’也涉及到用現代科技理論來解讀〈周易》象數模式的問題·0世紀二三十 年代’杭辛齋丶沈仲濤丶薛學潛丶丁超五等在《易》與自然科學領域已經進行了 開創性的探討σ80年代以來’隨著傳統文仁熱丶《周易》熱的興起·科學易的硏 究也變得如火如荼赶來。但是這些硏究大都流於牽強附會’因而很快也就偃旗息 鼓了°到了90年代’陸續有學者對此加以反思,《周易》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 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而象數易學與現代科學的掛鉤則尚是一個需要審慎思考 的問題。 而傳統易學義理的硏究’在20世紀因為中國哲學這一現代學科的興起’也 相應的轉變為“易哲學”的硏究φ這一硏究自20世紀初零星開始,60年代大陸 出現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來解讀《周易》經傳思想的潮流’在《易經》反映的 是樸素的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問題上產生了激烈爭論’並涉及到了《周易 硏究方法的問題馮友蘭丶任繼愈、李景春丶王明丶方蠡丶李鏡池丶沈瓞民等學 者都參加了這場關於易學硏究的大討論但是這些硏究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大多 脫離了易學的歷史脈絡·以貼標籤的方式’用唯物唯心的框框硬去圈定材料’可 以說並沒有解讀岀易哲學的要妙所在但在這一時期也產生了一部傑岀的髙度哲
5 恢復,並不斷推向深入。 與這些傳統象數易學研究進行的同時,在西方自然科學的影響下,從科技的 角度切入研究易學,成為了 20 世紀易學研究的一個新課題。易學與自然科學的 研究,主要的是用現代科學理論和觀念,去解讀闡發易學象數學的內容,如萊布 尼茲二進位與先天圖的關係問題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說易學與自然科學的研 究,乃是在現代自然科學思想影響下所產生的新的象數易學形式,或者說是傳統 象數易學在現代的變種。這其中既涉及到《周易》象數模式和中國古代科技的關 係,也涉及到用現代科技理論來解讀《周易》象數模式的問題。20 世紀二三十 年代,杭辛齋、沈仲濤、薛學潛、丁超五等在《易》與自然科學領域已經進行了 開創性的探討。80 年代以來,隨著傳統文化熱、《周易》熱的興起,科學易的研 究也變得如火如荼起來。但是這些研究大都流於牽強附會,因而很快也就偃旗息 鼓了。到了 90 年代,陸續有學者對此加以反思,《周易》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影響 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而象數易學與現代科學的掛鈎則尚是一個需要審慎思考 的問題。 而傳統易學義理的研究,在 20 世紀因為中國哲學這一現代學科的興起,也 相應的轉變為“易哲學”的研究。這一研究自 20 世紀初零星開始,60 年代大陸 出現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來解讀《周易》經傳思想的潮流,在《易經》反映的 是樸素的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問題上產生了激烈爭論,並涉及到了《周易》 研究方法的問題,馮友蘭、任繼愈、李景春、王明、方蠡、李鏡池、沈瓞民等學 者都參加了這場關於易學研究的大討論。但是這些研究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大多 脫離了易學的歷史脈絡,以貼標籤的方式,用唯物唯心的框框硬去圈定材料,可 以說並沒有解讀出易哲學的要妙所在。但在這一時期也產生了一部傑出的高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