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型:学术论文 标题: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学术领域:《周易》与管理学 作者姓名:谢金良、胡劼辰 出生年月:1971年1月(谢金良)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福建安溪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邮编:200433 职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易学与儒佛道文化、中国古典美学 联系电话:021-55660329 电子信箱:chinayixue06@126.com 出生年月:1988年8月31日(胡劼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上海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2006级本科生 邮编:200433 职务:复旦大学周易协会首任会长 联系电话:13916060203 电子信箱:06300400008@fudan.edu.cn
文章类型:学术论文 标题: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学术领域:《周易》与管理学 作者姓名:谢金良、胡劼辰 出生年月:1971 年 1 月(谢金良)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福建安溪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邮编:200433 职务: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易学与儒佛道文化、中国古典美学 联系电话:021—55660329 电子信箱:chinayixue06@126.com 出生年月:1988 年 8 月 31 日(胡劼辰)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上海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2006 级本科生 邮编:200433 职务:复旦大学周易协会首任会长 联系电话:13916060203 电子信箱:06300400008@fudan.edu.cn
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谢金良胡劼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近二十年来,《周易》管理学逐渐兴起,本文旨在以学术观点为线索,对此作简要的 述评。第一部分侧重阐述古典管理学概念下的《周易》管理理论,分别讨论了管理主体(包 括主体本身的素养以及与客体的关系)和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二部分侧重阐述《周易》管理哲学,以及其对现代中国管理学的影响,分别从《周易》作 为管理哲学的合法性和《周易》对管理哲学的建设性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总结 与回顾,本文认为当代《周易》管理思想仍旧停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在未来应当加 深对作为本体论的《周易》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管理学管理哲学本体论 Review to the research on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of the Time Xiejinliang Hujiechen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Book of Change has been rising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ademic viewpoint, focuses on the primary review of achievements. The first section mainly introduces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under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The discussion refers to both managerial ubject, which concludes th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and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of the Book of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modern Chines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t involves the validit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being managerial philosophy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Book of Change to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With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h of the time still focuses o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diverted to ontological cogni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 Key words The Book of Chang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anagerial philosophy, ontology
当代《周易》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谢金良 胡劼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近二十年来,《周易》管理学逐渐兴起,本文旨在以学术观点为线索,对此作简要的 述评。第一部分侧重阐述古典管理学概念下的《周易》管理理论,分别讨论了管理主体(包 括主体本身的素养以及与客体的关系)和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第二部分侧重阐述《周易》管理哲学,以及其对现代中国管理学的影响,分别从《周易》作 为管理哲学的合法性和《周易》对管理哲学的建设性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学术成果的总结 与回顾,本文认为当代《周易》管理思想仍旧停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在未来应当加 深对作为本体论的《周易》的认识。 关键词:《周易》 管理学 管理哲学 本体论 Review to the Research on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of the Time Xiejinliang Hujiechen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Book of Change has been rising during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academic viewpoint, focuses on the primary review of achievements. The first section mainly introduces managerial ideas of the Book of Change under the concept of classical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The discussion refers to both managerial subject, which concludes the quality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 and the methods of management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of the Book of Change and its impacts on modern Chines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t involves the validit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being managerial philosophy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Book of Change to the managerial philosophy. With the general summary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is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 time still focuses on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diverted to ontological cogni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 Key Words: The Book of Chang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managerial philosophy, ontology
《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在古代圣贤的观念 里,《周易》既能够揭示天地玄奧的秘密,又能体现人伦纲纪的道理。因此,除 了占筮决疑的作用外,古人也往往引用《周易》来表达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看法, 如《春秋公羊传》中对于文公六年“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之事 东汉学者何休引《系辞传》注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 害成”。而《周易》本身也往往蕴含着许多治国治人的道理,譬如《文言传·坤 解释《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 辩也。”这些都可以说是《周易》中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发端和明显例证。而到 了当代,随着中国管理学的逐渐兴起以及对《周易》一书愈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管理思想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们对《周易》 的理解各有差异,以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思想时,也必然存在一些 方法和观点上的分歧。近二十年来,有关《周易》与管理学方面的成果或观点层 出不穷,蔚为大观,但又缺乏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周易》 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稍作总结,以便学界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硏究。 《周易》管理思想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虽然以《周易》为核心的管理学思想已经进入许多研究者的领域,但遗憾的 是,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中,能够独自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研究者都能注重从当代管理学的角度,力图透过《周易》 这部神秘经典的外衣,加深人们对其中所蕴含管理思想智慧的认识,且取得一定 的创见,促使《周易》管理思想研究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 首先是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认识,基本上能够立足于《周易》经传文 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义理,联系实际情况并运用管理学理念加以引申和发挥。 管理主体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作为组织核心人物分解任务目标并对 完成既定目标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即高级领导人:其二是作为组织骨干任务具体 执行管理活动的人。相对的,管理客体就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是管理的接受 者。田(第6而管理主体作为管理活动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管理活动的时 候就主动地与管理客体发生关系,因此对《周易》管理思想的探讨往往集中在管 理主体上 对于管理主体的讨论,可以粗略地进一步划分为领导者本身的素养以及其与 下属的关系。关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以《谦》为本的谦逊品质:王成认为,《谦》卦《象传》“卑以自牧” 的品格应当被领导者所吸收,谦敬为怀,避免出现《文言传·乾》所谓“贵而无 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的情况;李纯任则认为,统治者除了要有《谦》 卦谦虚谨慎的品质,还要配合《豫》卦的预见能力,这都是当今的领导者所应当 学习效法的:李春芳在《谦》卦谦卑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卦象进一步揭示了《谦》 卦“如地般广阔胸怀,无私地养育万物而不自傲:如山般坚强,竭力阻止私欲蔓 延”的易理,认为这是领导者的“强位服众”之宝t (二)以《乾》为本的自强不息和以《坤》为本的厚德载物:余敦康认为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品德”,“这两 个品德也就是天地之德,乾坤之德。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积极进取
《系辞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在古代圣贤的观念 里,《周易》既能够揭示天地玄奥的秘密,又能体现人伦纲纪的道理。因此,除 了占筮决疑的作用外,古人也往往引用《周易》来表达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看法, 如《春秋公羊传》中对于文公六年“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之事, 东汉学者何休引《系辞传》注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 害成”。而《周易》本身也往往蕴含着许多治国治人的道理,譬如《文言传·坤》 解释《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 辩也。”这些都可以说是《周易》中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发端和明显例证。而到 了当代,随着中国管理学的逐渐兴起以及对《周易》一书愈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管理思想也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人们对《周易》 的理解各有差异,以致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思想时,也必然存在一些 方法和观点上的分歧。近二十年来,有关《周易》与管理学方面的成果或观点层 出不穷,蔚为大观,但又缺乏较为系统的梳理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周易》 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稍作总结,以便学界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一、《周易》管理思想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虽然以《周易》为核心的管理学思想已经进入许多研究者的领域,但遗憾的 是,在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中,能够独自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依然是凤毛麟角。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研究者都能注重从当代管理学的角度,力图透过《周易》 这部神秘经典的外衣,加深人们对其中所蕴含管理思想智慧的认识,且取得一定 的创见,促使《周易》管理思想研究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 首先是对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认识,基本上能够立足于《周易》经传文 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深刻义理,联系实际情况并运用管理学理念加以引申和发挥。 管理主体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作为组织核心人物分解任务目标并对 完成既定目标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即高级领导人;其二是作为组织骨干任务具体 执行管理活动的人。相对的,管理客体就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是管理的接受 者。[1](第 61 页)而管理主体作为管理活动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实践管理活动的时 候就主动地与管理客体发生关系,因此对《周易》管理思想的探讨往往集中在管 理主体上。 对于管理主体的讨论,可以粗略地进一步划分为领导者本身的素养以及其与 下属的关系。关于领导者自身的修养,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 (一)以《谦》为本的谦逊品质:王成认为,《谦》卦《象传》“卑以自牧” 的品格应当被领导者所吸收,谦敬为怀,避免出现《文言传·乾》所谓“贵而无 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的情况【2】;李纯任则认为,统治者除了要有《谦》 卦谦虚谨慎的品质,还要配合《豫》卦的预见能力,这都是当今的领导者所应当 学习效法的【3】;李春芳在《谦》卦谦卑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卦象进一步揭示了《谦》 卦“如地般广阔胸怀,无私地养育万物而不自傲;如山般坚强,竭力阻止私欲蔓 延”的易理,认为这是领导者的“强位服众”之宝【4】。 (二)以《乾》为本的自强不息和以《坤》为本的厚德载物:余敦康认为,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品德”,“这两 个品德也就是天地之德,乾坤之德。乾之德刚健,坤之德柔顺,刚健故积极进取
柔顺故宽厚博大”国(賣;徐坤在评价《乾》《坤》两卦中蕴含的人格修养时, 认为《乾》卦体现的是进德修业,如同《礼记·大学》中“日日新,又日新”的 精神,《坤》卦体现的是宽容博大,与《系辞上传》“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 温润敦厚精神理念相一致。 (三)其他与领导者素质相关的管理思想,还有余敦康先生提倡的以《鼎》 《革》为本的革故鼎新的精神、李纯任以“孚”为核心思想的诚信守实t、吴 铁铸的“五行”对应领导者五项素质等等。此外,戴永新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见 解,并对领导者素质教育作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并将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 和能力素质,前者包括以《离》、《鼎》为本的光明公正的思想道德和《晋》、《益》 为诫而《节》为用的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后者包括《大有》、《大畜》、《颐》、 《鼎》诸卦蕴含的尚贤、养贤的思想以及《豫》、《剥》中体现的与人相处之道 都颇有启发。 另一方面,关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多集中在对《临》、《同人》等诸卦的阐 释,但各有偏重。如王成认为应当以《临》卦中“敦临”体恤下级、以“知临” 实施领导而“甘临”确是无济于事的2;李纯任则认为六爻皆是临民之术,可以 德威并施,也须躬亲实践,又当指挥敦厚,在特殊情况下谨慎地“甘临”°也是 可行的;伍云则取《象传·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之语,认为 领导人应当效法《临》卦,始终如一地教化、关心、容纳、保护下属圓。吴世彩 认为领导对待下属当效法《同人》卦,与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发展事业;罗移 山则认为《同人》卦一要以德同人,还应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同时要配合《解》 卦,体谅下属过失,以怀仁德皿。胡志勇将《家人》、《履》、《同人》三卦归为三 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其中《同人》卦中蕴含的平等思想是现代型的领导所不可或 缺的管理艺术,李春芳总结得非常精当,即“只有近贤才,远小人,才能审时 度势,与天同德,体察下情,与民同心,帅《同人》之《师》,成《大有》之业。 否则,领而无功,导而《否》之。”④除此之外,张鹏飞以爻位本身为立足点 结合“乘”、“承”、“比”“应”的义例和“时”、“中”等概念,提出领导的“位 势论”,要求管理人员“及时知势,善于待势和造势 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直接将其从领导者素养上升为企业自身的文化,分别 从《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强调要 有“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同人于野”的群体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开拓创 新精神,也颇值得借鉴叫。 其次是对管理的职能与手段的研究,能够从管理学的高度对《周易》具有 的管理智慧,作出较为准确的概括,从而使《周易》的管理思想价值得到更好 的体现。 根据法国学者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管理的认识,“管 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来, 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 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 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1 对于计划,往往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对此,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上一致,认为 《周易》可用于管理决策。如,刘大伟直接断言《周易》就是决策,并进一步指 出此种决策就是把握变与不变的经权之道1。周止礼也充分肯定《周易》中的 ①王成解释“甘临”为靠甜言蜜语领导:李纯任训“甘”为“批”,意味采用高压手段。我们认为,此爻居 六三之位,处下兑之上而失正,取“佞邪说媚,不正之名”(王弼注)较为合适,即王成的解释较为中肯
柔顺故宽厚博大”[5](第 201 页) ;徐坤在评价《乾》《坤》两卦中蕴含的人格修养时, 认为《乾》卦体现的是进德修业,如同《礼记·大学》中“日日新,又日新”的 精神,《坤》卦体现的是宽容博大,与《系辞上传》“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的 温润敦厚精神理念相一致[6]。 (三)其他与领导者素质相关的管理思想,还有余敦康先生提倡的以《鼎》、 《革》为本的革故鼎新的精神【5】、李纯任以“孚”为核心思想的诚信守实【3】、吴 铁铸的“五行”对应领导者五项素质[7]等等。此外,戴永新提出了不少全新的见 解,并对领导者素质教育作了相对系统的分析,并将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 和能力素质,前者包括以《离》、《鼎》为本的光明公正的思想道德和《晋》、《益》 为诫而《节》为用的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后者包括《大有》、《大畜》、《颐》、 《鼎》诸卦蕴含的尚贤、养贤的思想以及《豫》、《剥》中体现的与人相处之道, 都颇有启发[8]。 另一方面,关于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多集中在对《临》、《同人》等诸卦的阐 释,但各有偏重。如王成认为应当以《临》卦中“敦临”体恤下级、以“知临” 实施领导而“甘临”确是无济于事的[2];李纯任则认为六爻皆是临民之术,可以 德威并施,也须躬亲实践,又当指挥敦厚,在特殊情况下谨慎地“甘临”①也是 可行的[3] ;伍云则取《象传·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之语,认为 领导人应当效法《临》卦,始终如一地教化、关心、容纳、保护下属[9]。吴世彩 认为领导对待下属当效法《同人》卦,与人民同心同德,才能发展事业[10];罗移 山则认为《同人》卦一要以德同人,还应求同存异,异中求同,同时要配合《解》 卦,体谅下属过失,以怀仁德[11]。胡志勇将《家人》、《履》、《同人》三卦归为三 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其中《同人》卦中蕴含的平等思想是现代型的领导所不可或 缺的管理艺术[12],李春芳总结得非常精当,即“只有近贤才,远小人,才能审时 度势,与天同德,体察下情,与民同心,帅《同人》之《师》,成《大有》之业。 否则,领而无功,导而《否》之。”[4]除此之外,张鹏飞以爻位本身为立足点, 结合“乘”、“承”、“比”、“应”的义例和“时”、“中”等概念,提出领导的“位 势论”,要求管理人员“及时知势,善于待势和造势”[13]。 值得一提的是,唐明邦直接将其从领导者素养上升为企业自身的文化,分别 从《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强调要 有“自强不息”的主体意识、“同人于野”的群体意识和“革故鼎新”的开拓创 新精神,也颇值得借鉴[14]。 其次是对管理的职能与手段的研究,能够从管理学的高度对《周易》具有 的管理智慧,作出较为准确的概括,从而使《周易》的管理思想价值得到更好 的体现。 根据法国学者 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对管理的认识,“管 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其中,“计划,就是探索未来, 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 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就是注 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1](第 11 页) 对于计划,往往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对此,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上一致,认为 《周易》可用于管理决策。如,刘大伟直接断言《周易》就是决策,并进一步指 出此种决策就是把握变与不变的经权之道[15]。周止礼也充分肯定《周易》中的 ① 王成解释“甘临”为靠甜言蜜语领导;李纯任训“甘”为“拑”,意味采用高压手段。我们认为,此爻居 六三之位,处下兑之上而失正,取“佞邪说媚,不正之名”(王弼注)较为合适,即王成的解释较为中肯
阴阳消长转化,并表示可用在应变决策上l(第181。李刚主要从《象传·艮》“思 不出位”和《象传·恒》“立不易方”两方面谈论决策之道I。曹福敬则认为决 策与预测密不可分,因此《周易》也是一本决策书,并从决策导引、诊断问题确 定目标和制定方案三个方面论述了其中的决策思想8。邢彦玲通过《周易》与 西方典型的三种决策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讲求变易、变通的《周易》所隐含 的决策模式往往具有髙弹性的结果,但只需适中的信息就能获得满意解释,与西 方学说有着独创性和共同性,同时也符合现代管理行为的要求。谢玉堂认为 应当以道为核心,综合儒、法、墨、兵四家之说,如五行归于太极,形成一个权 力组合作为决策整体,才能有好的决策120。余敦康认为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周 易》正是由于其预测功能,所以能直接作用于决策第8。谢金良也曾专门从 政治决策的角度探讨过《周易》与古代术数学的预测功能与作用等问题H。 对于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方面的管理决策问题,学者则往往将其统而论 之。由于管理的核心的是人,具体而言,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对象是人, 所以这个问题就落到了“人”身上。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的目 的在于“安人”四娣豇爽,是稳定、进步以至于绩效、利润等等的前提。其他学 者则主要着力于用人和协调,观点也殊途同归。郑万耕以《彖传·大畜》中“刚 上而尚贤”、“不家食吉,养贤也”两句为本,认为《周易》中的管理之道,在于 用人不仅“尚贤”,而且“养贤”圆。王建平提出了同样的人才管理观,同时认 为《周易》中崇尚天道和谐的组织秩序观,协调是一切治理之本。相仿,王仲 尧认为《周易》旨在建立一种合乎天道人伦,又能保证协调和效率的组织系统。 史少博将协调归结为《周易》中的阴阳开阖之理圆,刘大伟则将之归结为“中庸” 之道,也都不失偏颇。其余的用人协调之道则往往与上文提及的领导者素质相 仿,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除了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之外,还有诸如管理伦理、人本管理、危机管 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管理、象数管理、预测管理等其他方 面,也都有所著述。如王成以《易传》中的道德规训为立足点,谈论了非嬴利组 织中的管理伦理问题η;对于普通企业中的管理伦理,盖勇从管理选择、伦理 方向、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口28l;林忠军从仁爱、道德、敬才和人文化 成四个方面梳理了《易传》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9;谢军则是从运动论和矛盾论 的哲学视角中进行阐发的;曾为群3、陈瑞宏B2专门探讨了《周易》的危机 管理意识及其理论;罗炽3、耿成鹏β4、王清德町、徐坤闌、吴声怡等人都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周易》在经济、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高亮的硕士论文 较为系统论述了《周易》的教育管理思想3;丁善懿则较早研究了《易》学在 科技管理方面的价值39;郭俊义从《易经》角度来看信息管理40;阎洁的硕士 论文侧重以《屯》《蒙》两卦为例从象数角度来阐发《周易》的管理思想141;井 海明则以为《周易》在古代具有占卜预测的决策功能42:等等。其他观点亦多 取此,不一而足。 二、《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的合法性与建设性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小序》有云:“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 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同样,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影响 学界也开始援《易》以为管理决策之说,且愈说愈繁。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
阴阳消长转化,并表示可用在应变决策上[16](第 181 页)。李刚主要从《象传·艮》“思 不出位”和《象传·恒》“立不易方”两方面谈论决策之道[17]。曹福敬则认为决 策与预测密不可分,因此《周易》也是一本决策书,并从决策导引、诊断问题确 定目标和制定方案三个方面论述了其中的决策思想[18]。邢彦玲通过《周易》与 西方典型的三种决策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讲求变易、变通的《周易》所隐含 的决策模式往往具有高弹性的结果,但只需适中的信息就能获得满意解释,与西 方学说有着独创性和共同性,同时也符合现代管理行为的要求[19]。谢玉堂认为 应当以道为核心,综合儒、法、墨、兵四家之说,如五行归于太极,形成一个权 力组合作为决策整体,才能有好的决策[20]。余敦康认为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周 易》正是由于其预测功能,所以能直接作用于决策[5](第 78 页)。谢金良也曾专门从 政治决策的角度探讨过《周易》与古代术数学的预测功能与作用等问题[21]。 对于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方面的管理决策问题,学者则往往将其统而论 之。由于管理的核心的是人,具体而言,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对象是人, 所以这个问题就落到了“人”身上。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的目 的在于“安人”[22](第 51 页),是稳定、进步以至于绩效、利润等等的前提。其他学 者则主要着力于用人和协调,观点也殊途同归。郑万耕以《彖传·大畜》中“刚 上而尚贤”、“不家食吉,养贤也”两句为本,认为《周易》中的管理之道,在于 用人不仅“尚贤”,而且“养贤”[23]。王建平提出了同样的人才管理观,同时认 为《周易》中崇尚天道和谐的组织秩序观,协调是一切治理之本[24]。相仿,王仲 尧认为《周易》旨在建立一种合乎天道人伦,又能保证协调和效率的组织系统[25]。 史少博将协调归结为《周易》中的阴阳开阖之理[26],刘大伟则将之归结为“中庸” 之道[15],也都不失偏颇。其余的用人协调之道则往往与上文提及的领导者素质相 仿,就不再赘述了。 另外除了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之外,还有诸如管理伦理、人本管理、危机管 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信息管理、象数管理、预测管理等其他方 面,也都有所著述。如王成以《易传》中的道德规训为立足点,谈论了非赢利组 织中的管理伦理问题[27];对于普通企业中的管理伦理,盖勇从管理选择、伦理 方向、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28];林忠军从仁爱、道德、敬才和人文化 成四个方面梳理了《易传》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9];谢军则是从运动论和矛盾论 的哲学视角中进行阐发的[30];曾为群[31]、陈瑞宏[32]专门探讨了《周易》的危机 管理意识及其理论;罗炽[33]、耿成鹏[34]、王清德[35]、徐坤[36]、吴声怡[37]等人都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周易》在经济、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高亮的硕士论文 较为系统论述了《周易》的教育管理思想[38];丁善懿则较早研究了《易》学在 科技管理方面的价值[39];郭俊义从《易经》角度来看信息管理[40];阎洁的硕士 论文侧重以《屯》《蒙》两卦为例从象数角度来阐发《周易》的管理思想[41];井 海明则以为《周易》在古代具有占卜预测的决策功能[42];等等。其他观点亦多 取此,不一而足。 二、《周易》管理思想研究的合法性与建设性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小序》有云:“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 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同样,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影响, 学界也开始援《易》以为管理决策之说,且愈说愈繁。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