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球菌: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联 在一起,根据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分为六种:单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联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有接近于椭 圆形的短杆菌,长杆菌,也有丝状的。又根据两端形 状的不同分为棒状杆菌,梭状杆菌。这些是细菌菌种 鉴别的重要依据。 。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杆菌,例如:用来 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谷 氨酸生产用的北京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pekinensis) 乳品工业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igaricus) 等
⚫ 1、球菌: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联 在一起,根据分裂后的排列方式分为六种:单球菌、 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联球菌、葡萄球菌。 ⚫ 2、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有接近于椭 圆形的短杆菌,长杆菌,也有丝状的。又根据两端形 状的不同分为棒状杆菌,梭状杆菌。这些是细菌菌种 鉴别的重要依据。 ⚫ 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细菌大多数是杆菌,例如:用来 生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谷 氨酸生产用的北京棒状杆菌(Corynbacterium pekinensis), 乳品工业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igaricus) 等
3、螺旋菌:细胞呈弯曲状,根据其弯曲程度不同而分 为弧菌和螺旋菌。 (二)细菌个体的大小 。细菌个体一般都很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才能观 察到,因此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要使用放在显微镜中 的测微尺来测量。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为微米(m)。 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或更小的微生物时,则 要用更小的单位纳米(nm)或埃()来表示,它们 之间的关系是: ●1mm=103um=106nm=107A 球菌的大小以其直径表示,杆菌和螺旋菌的大小以其 宽度×长度表示,大多数细菌的大小如下:
⚫ 3、螺旋菌:细胞呈弯曲状,根据其弯曲程度不同而分 为弧菌和螺旋菌。 (二)细菌个体的大小 ⚫ 细菌个体一般都很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才能观 察到,因此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要使用放在显微镜中 的测微尺来测量。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为微米(μm)。 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或更小的微生物时,则 要用更小的单位纳米(nm)或埃(Ǻ)来表示,它们 之间的关系是: ⚫ 1mm=103μm=106nm=107Ǻ ⚫ 球菌的大小以其直径表示,杆菌和螺旋菌的大小以其 宽度×长度表示,大多数细菌的大小如下:
。球菌直径:0.5一1.25μm 。杆菌: 0.2-1.25×0.3-8.0m 螺旋菌: 0.31.0×1.0-5.0μm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荚膜、芽孢、鞭毛及纤毛等特 殊结构。基本结构是任何一种细菌都具有的,而特殊 结构只限于某些种类的细菌才有,是细菌分类鉴定的 重要依据
⚫ 球菌直径:0.5—1.25μm ⚫ 杆菌: 0.2—1.25×0.3—8.0μm ⚫ 螺旋菌: 0.3—1.0×1.0—5.0μm ⚫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 ⚫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荚膜、芽孢、鞭毛及纤毛等特 殊结构。基本结构是任何一种细菌都具有的,而特殊 结构只限于某些种类的细菌才有,是细菌分类鉴定的 重要依据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细胞壁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 具弹性的结构,厚度均匀一致。细胞壁占细胞干重的 10—20%. 化学组成与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是由多种成分 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聚合物。脂类含量为: G+1—4%,G11—22%。 ·功能: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外形。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丹 麦医生Gram于1884年首创,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 重要的染色方法
⚫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 1、细胞壁:细胞壁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 具弹性的结构,厚度均匀一致。细胞壁占细胞干重的 10—20%。 ⚫ 化学组成与结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是由多种成分 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聚合物。脂类含量为: G+ 1—4%,G- 11—22%。 ⚫ 功能: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外形。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丹 麦医生Gram于1884年首创,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 重要的染色方法
具体方法: ●1、初染:草酸胺结晶紫,3min; 。2、媒染: 鲁格氏碘溶液,3min; ●3、脱色:95%酒精,0.5min: ●4、复染:沙黄(番红),1min: 经革兰氏染色处理后,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一一类是 经乙醇处理后不脱色,保持其初染时的蓝紫色,称为 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G); 另一类经乙醇处理后 迅速脱去原来的颜色而呈现沙黄的颜色(红色),称 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G)。 革兰氏染色机理:酒精脱水作用,肽聚糖孔径收缩变 小,脂类溶解
⚫ 具体方法: ⚫ 1、初染:草酸胺结晶紫,3min; ⚫ 2、媒染:鲁格氏碘溶液,3min; ⚫ 3、脱色:95%酒精,0.5min; ⚫ 4、复染:沙黄(番红),1min; ⚫ 经革兰氏染色处理后,可将细菌分成两大类。一类是 经乙醇处理后不脱色,保持其初染时的蓝紫色,称为 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G+); 另一类经乙醇处理后 迅速脱去原来的颜色而呈现沙黄的颜色(红色),称 为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G-)。 ⚫ 革兰氏染色机理:酒精脱水作用,肽聚糖孔径收缩变 小,脂类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