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发教休与叶绿环 MITOCHONGDRION AND CHLOROPAST
MITOCHONGDRION AND CHLOROPAST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线粒体 一、形态与结构 一、结构 二、光合磷酸化作用机理 二、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 ·三、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三、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四、叶绿体的增殖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第三节蛋白质定向转运 ,五、线粒体的增殖 ,一、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 第二节叶绿体 二、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 Dr.Tian 2002
本章内容提要 • 第一节 线粒体 • 一、结构 • 二、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 • 三、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 • 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 五、线粒体的增殖 • 第二节 叶绿体 • 一、形态与结构 • 二、光合磷酸化作用机理 • 三、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 四、叶绿体的增殖 • 第三节 蛋白质定向转运 • 一、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 • 二、叶绿体的蛋白质转运
第一节线粒体 ,1890年R.Altaman首次发现,命名为bioblast。 ·1898年von Benda提出mitochondrion。 1900年L.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染色,发现线粒体 具有氧化作用。 Green(1948)证实线粒体含厅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 Kennedy和Lehninger(1949)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 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Dr.Tian 2002
第一节 线粒体 • 1890年R. Altaman首次发现,命名为bioblast。 • 1898年von Benda提出mitochondrion。 • 1900年L. 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染色,发现线粒体 具有氧化作用。 • Green(1948)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 Kennedy和Lehninger(1949)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 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
一、结构 (一)形态 。 粒状或杆状。 ·蛋白占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 ·直径0.5~1μm,长1.5~3.0u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 达10~20μm,称巨线粒体。 ·肝细胞约1300个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许多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 Dr.Tian 2002
一、结构 • 粒状或杆状。 • 蛋白占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 • 直径0.5~1μm,长1.5~3.0μ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 达10~20μm,称巨线粒体。 • 肝细胞约1300个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许多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 (一)形态
(二)分布 ·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 一在肾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 线粒体可以向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 马达蛋白提供动力。 (三)超微结构 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 Dr.Tian 2002
• 通常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 – 在肾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 • 线粒体可以向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 马达蛋白提供动力。 (二)分布 (三)超微结构 • 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