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同步练习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B.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趋向,奔向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屡次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枉:枉驾,屈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趋:趋向,奔向″解释不正确,趋:快步走。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凌万顷之茫然 A.渺渺兮予怀 B.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 D.而今安在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与B项相同。A项是主谓倒装句。C.D项是宾语前置句。本 题主要是文言基本句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映带左右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同步练习试卷【3】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的确,确实 B.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趋向,奔向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屡次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枉:枉驾,屈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 项,“趋:趋向,奔向”解释不正确,趋:快步走。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语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凌万顷之茫然 A.渺渺兮予怀 B.客有吹洞箫者 C.句读之不知 D.而今安在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与 B 项相同。A 项是主谓倒装句。C.D 项是宾语前置句。本 题主要是文言基本句式。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鼓瑟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东:东进,东下;B鼓:弹奏;D渔樵:打鱼,砍柴。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非为织作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项,被动 句,其他项都是判断句。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C 【解析】被动句。其它选项都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7.下列句子中“莫”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 东:东进,东下;B 鼓:弹奏;D 渔樵:打鱼,砍柴。故选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2 分)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非为织作迟 C.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 项,被动 句,其他项都是判断句。所以选 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C 【解析】被动句。其它选项都是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7.下列句子中“莫”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对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 体语境分析作答。A项,"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技巧点拨】假借字指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不相干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 的尝试和猜想。“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 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高中教材常见通假 字100个左右,要求归纳。(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相与枕藉垩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 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其,前者,自己;后者,语气助词,表推测:B项, 乎,前者,介词,在;后者,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以,前者,表承接;后者,连词 因为;D项,均为助词,的。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咽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 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 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9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以揽苣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血抑志兮②忍尤血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答案】A 【解析】
C.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平时对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 体语境分析作答。A 项,"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所以选 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假借字指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形体相近而意义不相干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辨别通假字时可以在怀疑它是通假字之后根据它们“音同形异”或“形似音异”的原则加以大胆 的尝试和猜想。“音同形异”时就联想和这个字发音相同的字;“形似音异”的时候就尝试去掉 部首或偏旁,或者就更换一个部首或偏旁。答题技巧:(1)当一个字按其常见义讲不通时 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高中教材常见通假 字 100 个左右,要求归纳。(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 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 项,其,前者,自己;后者,语气助词,表推测;B 项, 乎,前者,介词,在;后者,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 项,以,前者,表承接;后者,连词, 因为;D 项,均为助词,的。所以选 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 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 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 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9.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以揽茞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因为。B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云无心以出岫④木欣欣以向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之:动词,到,去。③④以: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1.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B.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试题分析:A 项,①连词,表并列;②介词,因为。B 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 项,“虽”都是连词,“即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云无心以出岫 ④木欣欣以向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之:动词,到,去。③④以:连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 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1.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B.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 13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课外文言文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答案】 11.D 12.B 14.(1)(罗敷)体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 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2)记得那一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 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解析】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新妇:媳 妇。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 第二人称代词,你。A为:判断动词,是/动词,做:C之:代词,代兰芝的诉说/代词,指 代兰芝:D且:副词,将要/连词,表并列,又。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结合着具体 语境分析,C.都是宾语前置句。A状语后置句。B省略了主语。D一般陈述句。所以选C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非为织作迟 \ 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 \ 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 \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 \ 洵美且异 13.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2)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课外文言文段阅读 完成后面小题(15 分) 【答案】 11.D 12.B 13.C 14.(1)(罗敷)体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 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2)记得那一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 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 【解析】 1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 项,新妇:媳 妇。所以选 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 第二人称代词,你。A 为:判断动词,是 / 动词,做; C 之:代词,代兰芝的诉说 /代词,指 代兰芝; D 且:副词,将要 / 连词,表并列,又。所以选 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结合着具体 语境分析,C.都是宾语前置句。A 状语后置句。B 省略了主语。D 一般陈述句。所以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