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课后练习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东:东进,东下:B鼓:弹奏:D渔樵:打鱼,砍柴。故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2.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2018-2019 年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表达交流》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课后练习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 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映带左右 A.顺流而东也 B.鼓瑟吹笙 C.入之甚寒,问其深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C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其他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例句,带:围绕; A 东:东进,东下;B 鼓:弹奏;D 渔樵:打鱼,砍柴。故选 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博我以文 B.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饭疏食饮水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中“洁”是使动用法,使…..洁。A“博”使动用法,使……广博,与例句相同。 B“利”形容词用作动词。C“饭”名词动用,吃的意思。D“过”意动用法,“认为……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①悔相道之不察兮②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固:副词,本来,原来(A.且:①副词,暂且,姑且②副词,将,将要C.相 ①动词,观察,选择②名词,相貌D.若: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②代词,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表达理解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苞余情其信芳(只要)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将加点字后边括号内的解释代入句中 仔细考察,以确定正误。其中,C项的“及”应解释为“趁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也是考查课内实词。A第一句“谢”译为“辞别”;第二句“谢”译为“告诉”。B第 句“适”译为“出嫁”;第二句“适”译为“依照”。C第一句“相”译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第二句“相”译为“相互”。D项两句“见”译为“对我怎么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①不如因善而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乃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骑乃得过 C.而①表恶其能而不能用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D.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C
B.①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①悔相道之不察兮②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固:副词,本来,原来(A.且:①副词,暂且,姑且②副词,将,将要 C.相: ①动词,观察,选择②名词,相貌 D.若: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②代词,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表达理解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 (废弃、贬斥)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 (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苟余情其信芳(只要)岂余心之可惩 (受创而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将加点字后边括号内的解释代入句中 仔细考察,以确定正误。其中,C 项的“及”应解释为“趁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也是考查课内实词。A 第一句“谢”译为“辞别”;第二句“谢”译为“告诉”。B 第 一句“适”译为“出嫁”;第二句“适”译为“依照”。C 第一句“相”译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第二句“相”译为“相互”。D 项两句“见”译为“对我怎么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因① 不如因善而与之②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乃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 骑乃得过 C.而①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②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D.于①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②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査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 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 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 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A.①趁机②凭借B.①甚至、乃至②才 C.①因而②因而D.①向②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然今卒困于此 C.秦人不暇自哀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省略句等。本题例句为判断句。A为判断句,B为被动句,C为宾语前置句,D为状语后置句 8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②项王军壁垓下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④吾欲护汝, 则不快吾意⑤客初至,不冠不袜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⑦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⑧河 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A.①/②③⑤A⑥/⑦⑧8 B.①②/3⑦A④⑤/⑥⑧ c.①/②⑤/④⑥⑦/③⑧8 D.①②⑤⑦⑥/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特指名胜古迹 ②名词作动词,驻守项王军壁垓下③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④使动,“使…痛快⑤名词 作动词,译为穿衣服⑥使动,“使…退却⑦名作状,译为“向前⑧名作状,译为“每年”。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 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 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 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如果这个句子没有别 的动词,那么,从结构关系看,具有动作意义的那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如本题②名词 作动词,驻守项王军壁垓下③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如果名词直接出现在动词前面,修饰 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是作状语用了,如本题⑧名作状,译为每年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掌握的情况。文言虚词要注意意义和用法, 平时要记忆经典的例句。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 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比如“以”,以后面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面是 动词或句子,以是连词;三与固定短语有关。A.① 趁机②凭借 B.① 甚至、乃至 ②才 C.①因而②因而 D.①向②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良庖岁更刀,割也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然今卒困于此 C.秦人不暇自哀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省略句等。本题例句为判断句。A 为判断句,B 为被动句,C 为宾语前置句,D 为状语后置句。 8.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②项王军壁垓下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④吾欲护汝, 则不快吾意⑤客初至,不冠不袜⑥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⑦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⑧河 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A.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C.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D.①②/③⑤⑦/④⑥/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特指名胜古迹 ②名词作动词,驻守项王军壁垓下③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④使动,“使……痛快”⑤名词 作动词,译为穿衣服⑥使动,“使……退却”⑦名作状,译为“向前”⑧名作状,译为“每年”。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 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 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 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如果这个句子没有别 的动词,那么,从结构关系看,具有动作意义的那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如本题②名词 作动词,驻守项王军壁垓下③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如果名词直接出现在动词前面,修饰 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是作状语用了,如本题⑧名作状,译为“每年”。 9.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表示用来,所以:其余各项表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 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 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此题均出自课本,注意积累 1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 ①宁溘死以流亡兮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自前世而固然 ④伏清自以死直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昼夜勤作息 ⑦共事二三年 ⑧处分适兄意 ⑨叶叶相交通 A.①②③⑦⑧⑨ B.②③④⑤⑥⑨ C①④⑤⑥⑧⑨ D.④②③⑤⑦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所给句子的加点词一一分析,可知“流亡、穷困、固然、共事、处分、交通”都 是古今异义词。然后可判断A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有的词形古今一样,但意义或 感情色彩等不同。如“走狗”,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是中性词:;今义指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 的人,是贬义词。“成立”,古义指长大成人:今义指有所成就或建立组织、机构等。古汉语 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 节词语相同,实际上,这些词语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个词。如“众谓予 行为可以救国”(《指南录后序》),“行”为”相邻,貌似现代汉语的“行为”,其实,“行”是 出行”“行动”,“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出”“前进”不 过”十—”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项表示用来,所以;其余各项表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 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 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此题均出自课本,注意积累。 10.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全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组是( ) ①宁溘死以流亡兮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自前世而固然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昼夜勤作息 ⑦共事二三年 ⑧处分适兄意 ⑨叶叶相交通 A.①②③⑦⑧⑨ B.②③④⑤⑥⑨ C.①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③⑤⑦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所给句子的加点词一一分析,可知 “流亡、穷困、固然、共事、处分、交通”都 是古今异义词。然后可判断 A 正确。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古今同形异义词。有的词形古今一样,但意义或 感情色彩等不同。如“走狗”,古义指奔走效劳的人,是中性词;今义指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 的人,是贬义词。“成立”,古义指长大成人;今义指有所成就或建立组织、机构等。古汉语 以单音节词语为主,有时两个单音节词语恰好在相邻的位置,看起来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 节词语相同,实际上,这些词语形同实异,按照句子结构,它们要拆成两个词。如“众谓予一 行为可以救国”(《指南录后序》),“行”“为”相邻,貌似现代汉语的“行为”,其实,“行”是 “出行”“行动”,“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出”“前进”“不 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古今词义差异有六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
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 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法对照解释前后词,用 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 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评卷人得分 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1.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B.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洵美且异 13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 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 的方法: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法对照解释前后词,用 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 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15 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 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 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 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 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 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 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 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1.下列四项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昼夜勤作息作息:工作 B.大人故嫌迟大人:婆婆 C.何乃太区区区区:见识短浅 D.举言谓新妇新妇:新嫁娘 1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非为织作迟 \ 君家妇难为 B.还必相迎取 \ 会不相从许 C.府吏得闻之 \便可速遣之 D.吾今且报府 \ 洵美且异 13.与“恐年岁之不吾与”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俟我于城隅。 B.何乃太区区! C.何以解忧? D.卿但暂还家 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 分) (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