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仔细体味某一个人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与自我感受。 3、认真品味一首抒情诗或象征诗并谈感受。 4、阅读一部大型叙事作品,指出能体味到的感受 目的:认识到体验中的社会人生感受、审美感受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善于感受,善于把 握和表达感受。 (第5、6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七节課检査)。 1、从有机整体事物中找出这一整体组织中的多测度(如人体、生物体、一个独立集团、 国家等等) 2、你反思自己,用示意图标出自己的意识组织状况 3、反思自己的审美意识组织状况,指出它属哪一类存在状态。 (第7、8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9节課检查) 六、小结、满意度检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复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提问方式) 满意度检查(同前) 課后要求:复习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完成本章操作训练,预习第三章《审美心理建 构工程 参考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内容。 第 章 (第13至20課时。讲课5学时,讨论2学时,实验1学时) 、讲解内容(分三段时间完成,板书要点) 第三章审美心理建构工程——审美意识建构与构成原理 第一节神秘的艺术创造心理(半个课时)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意识建构的特点(1个半课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特点 2、作家或艺术家掌握生活的特点 3、审美与认知的本原区别 第三节审美经验积累——混沌中的求索(2学时) 1、审美感受力 2、审美定位、定向、定质、定性、定形 3、审美简单意象——情像结构 第四节审美意识系统的形成一—跃向理性的有序结构 (共4学时,其中讲授2学时,讨论“意象”、“意境”2学时) 1、审美意识系统的复杂结构 2、艺术家完整掌握生活的理解特点 3、具体思想的含义与地位 4、整体形象(或审美意象系统)的认识 5、审美意象系统的分析 6、“意”、“境”和“意境”分析 说明:“审美意象”、“意境”属于美学、诗学、艺术学中的核心概念,安排2学时专门 讨论。要求联系古今中外的叙事作品形象、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来研究、讨论, 同时联系自身审美心理活动来领悟其含义 图表:审美印象——情像结构——审美意象系统——艺术境界
2、仔细体味某一个人对自己审美心理的作用与自我感受。 3、认真品味一首抒情诗或象征诗并谈感受。 4、阅读一部大型叙事作品,指出能体味到的感受。 目的:认识到体验中的社会人生感受、审美感受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善于感受,善于把 握和表达感受。 (第 5、6 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七节課检查)。 1、从有机整体事物中找出这一整体组织中的多测度(如人体、生物体、一个独立集团、 国家等等)。 2、你反思自己,用示意图标出自己的意识组织状况。 3、反思自己的审美意识组织状况,指出它属哪一类存在状态。 (第 7、8 节課后完成以上任务,第 9 节課检查)。 六、小结、满意度检查与課后要求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复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提问方式)。 满意度检查(同前)。 課后要求:复习掌握本章重点、难点,完成本章操作训练,预习第三章《审美心理建 构工程》。 参考书: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内容。 第 三 章 (第 13 至 20 課时。讲课 5 学时,讨论 2 学时,实验 1 学时) 一、讲解内容(分三段时间完成,板书要点) 第三章 审美心理建构工程——审美意识建构与构成原理 第一节 神秘的艺术创造心理(半个课时)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意识建构的特点(1 个半课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特点 2、作家或艺术家掌握生活的特点 3、审美与认知的本原区别 第三节 审美经验积累——混沌中的求索(2 学时) 1、审美感受力 2、审美定位、定向、定质、定性、定形 3、审美简单意象――情像结构 第四节 审美意识系统的形成――跃向理性的有序结构 (共 4 学时,其中讲授 2 学时,讨论“意象”、“意境”2 学时) 1、审美意识系统的复杂结构 2、艺术家完整掌握生活的理解特点 3、具体思想的含义与地位 4、整体形象(或审美意象系统)的认识 5、审美意象系统的分析 6、“意”、“境”和“意境”分析 说明:“审美意象”、“意境”属于美学、诗学、艺术学中的核心概念,安排 2 学时专门 讨论。要求联系古今中外的叙事作品形象、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来研究、讨论, 同时联系自身审美心理活动来领悟其含义。 图表: 审美印象——情像结构——审美意象系统——艺术境界——
意境(或境界)。做出具体分析。 二、课堂讨论(占2学时) 1、审美反映与认知反映的区别是什么? 2、审美经验阶段的“五定”是否存在? 3、审美达到整体理解时形成什么思想和意识整体? 4、怎样认识意象之“象”? 5、怎样认识“意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系统”、“意”、“境”和“意境”(联系现实 人生和文学艺术来谈)。 三、学生提问 本章属全书重点,难点也较多,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之后充分提问,弄清重点、难点 如果时间不够,往后推延也是值得的。 四、学生实验 1、闭目想象梅花等“四君子”中的一种,(一定要随意选择、自由想象)把想到的画出 或写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从花中发现自己 2、随意想象任意一部小说、戏剧或影视中的一个人物、一群人物,想象结束后,叙述 想到的对象是何状态,有何内涵 分析说明:简单意象与审美意象系统的异同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情景散文(绘画也可)。 2、描绘你熟识的某个人物。 下次上課时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对象?这对象发生了什么质变化?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1、小结本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 2、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听意见,达到理解本章内容并能做到的实际应用。 预习第四章<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并复习掌握要点,完成操作任务。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 3、《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四章 (第21至28课时,其中讲课5学时,实验2学时,提问与讨论1学时) 检查学生操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总结、指导 、讲解要点(板书) 第四章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一审美意识发生至强化的原理 第一节心界至强的涌流(1学时) 第二节意识潜流的强化(2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生成的特点,量的充实和组织强化 2.、生活审美意识理性支柱的确立及质的强化 3、生活审美意识的内部形态及形态强化
意境(或境界)。做出具体分析。 二、课堂讨论(占 2 学时) 1、审美反映与认知反映的区别是什么? 2、审美经验阶段的“五定”是否存在? 3、审美达到整体理解时形成什么思想和意识整体? 4、怎样认识意象之“象”? 5、怎样认识“意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系统”、“意”、“境”和“意境”(联系现实 人生和文学艺术来谈)。 三、学生提问 本章属全书重点,难点也较多,要保证学生在讨论之后充分提问,弄清重点、难点。 如果时间不够,往后推延也是值得的。 四、学生实验 1、闭目想象梅花等“四君子”中的一种,(一定要随意选择、自由想象)把想到的画出 或写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从花中发现自己。 2、随意想象任意一部小说、戏剧或影视中的一个人物、一群人物,想象结束后,叙述 想到的对象是何状态,有何内涵。 分析说明:简单意象与审美意象系统的异同。 五、学生操作训练 1、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情景散文(绘画也可)。 2、描绘你熟识的某个人物。 下次上課时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对象?这对象发生了什么质变化? 六、小结、满意度调查与課后要求 1、小结本章重点提示,难点掌握情况检查。 2、满意度调查,主要是听意见,达到理解本章内容并能做到的实际应用。 预习第四章<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并复习掌握要点,完成操作任务。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 2、黑格尔《美学》第一巻,商务印书馆,1981 年 3、《中国历代文论选》 第 四 章 (第 21 至 28 课时,其中讲课 5 学时,实验 2 学时,提问与讨论 1 学时) 检查学生操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总结、指导。 一、讲解要点(板书) 第四章 创化不息的意识潜流-审美意识发生至强化的原理 第一节 心界至强的涌流(1 学时) 第二节 意识潜流的强化(2 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生成的特点,量的充实和组织强化 2.、生活审美意识理性支柱的确立及质的强化 3、生活审美意识的内部形态及形态强化
第三节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力场(2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控制作用 2、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相互作用 3、艺术审美意识在心理上的作用 4.、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及其特点 第四节审美意识族概念的辨正与定位(1学时) 1、生活经验与生活意识的涵义 2、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涵义 3、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涵义 4、理想审美意识的涵义 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生活意识的审美化? 2、审美心境是怎样形成的? 3、审美心境的涵义和作用 4、审美心境的出现有何特点? 5、审美理解的涵义和作用。 说明:以上问题在17-19课时内讨论 6、怎样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和“审美意识语言” 7、审美意识语言有何特点? 8、怎样认识心理表现世界的形成? 9、怎样认识“心理力场”,审美中的心理力场有哪些表现? 10、谈谈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与特点 11、艺术创造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12、为什么说理想审美意识是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主要尺度? 说明:以上问题在24-25课时内讨论 学生实验(25-27课时内完成) (一)面对一株古老拳曲的松树,在不同情境中你如何评价? 1、你是一个砍柴的樵夫,认为松树( 2、你是一个木材商,认为松树( 3、你是一个家具商或木匠,认为松树( 4、你是一个闲游者,认为松树( 5、你是一个植物学家,认为松树( ) 6、你是一个环保者,认为松树(
第三节 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力场(2 学时) 1、生活审美意识的控制作用 2、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相互作用 3、艺术审美意识在心理上的作用 4.、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及其特点 第四节 审美意识族概念的辨正与定位(1 学时) 1、生活经验与生活意识的涵义 2、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涵义 3、生活审美意识与艺术审美意识的涵义 4、理想审美意识的涵义 二、课堂讨论问题 1、怎样认识生活意识的审美化? 2、审美心境是怎样形成的? 3、审美心境的涵义和作用。 4、审美心境的出现有何特点? 5、审美理解的涵义和作用。 说明:以上问题在 17-19 课时内讨论 6、怎样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和“审美意识语言”? 7、审美意识语言有何特点? 8、怎样认识心理表现世界的形成? 9、怎样认识“心理力场”,审美中的心理力场有哪些表现? 10、谈谈理想审美意识的创生与特点 11、艺术创造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12、为什么说理想审美意识是人作为万物尺度的主要尺度? 说明:以上问题在 24-25 课时内讨论。 三、学生实验(25-27 课时内完成) (一) 面对一株古老拳曲的松树,在不同情境中你如何评价? 1、你是一个砍柴的樵夫,认为松树( ) 2、你是一个木材商,认为松树( ) 3、你是一个家具商或木匠,认为松树( ) 4、你是一个闲游者,认为松树( ) 5、你是一个植物学家,认为松树( ) 6、你是一个环保者,认为松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