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铸造成形理论基础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 铸造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 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 在铸造过程中,因收缩可能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应 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 T浇 羞 液相线 Tw 固相线 温 表面中心 成分一 温度梯度对凝固方式的影响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2.1 铸造成形理论基础——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 铸造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 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收缩是合金的物理本性, 在铸造过程中,因收缩可能会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应 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 温度梯度对凝固方式的影响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2.1铸造成形理论基础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一 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2)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使液态收缩增加 ,合金的总收缩率加大。 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 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引起各部分收缩不一致 ,相互约束而对收缩产生阻力。 期5 铸型和型芯对收缩的机械阻力
2.1 铸造成形理论基础——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2)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使液态收缩增加 ,合金的总收缩率加大。 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 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引起各部分收缩不一致 ,相互约束而对收缩产生阻力。 ◼ 铸型和型芯对收缩的机械阻力
2.1铸造成形理论基础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 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的形成缩孔是在铸件最后凝固或者厚大部位形成容 积较大而且集中的孔洞。 冒口 凝固层 空穴 缩孔 a) b) c) d) e) f) 缩孔的形成过程
2.1 铸造成形理论基础——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的形成 缩孔是在铸件最后凝固或者厚大部位形成容 积较大而且集中的孔洞。 缩孔的形成过程
2.1铸造成形理论基础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 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2)缩松的形成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缩松常分散在铸 件壁厚的轴线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浇口附近。 凝固尽 棉松 眉 a) b) d) e) 缩松的形成过程
2.1 铸造成形理论基础——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2)缩松的形成 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缩松常分散在铸 件壁厚的轴线区域、厚大部位、冒口根部和内浇口附近。 缩松的形成过程
2.1铸造成形理论基础 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 铸件的缩子孔与缩松 3)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缩孔的防止:铸件上的缩孔将削减其有效截面积,大 大降低铸件的承载能力,必须根据技术要求,采取适 当的工艺措施,予以防止。 ·缩松的防止:缩松对铸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比集中缩孔 要小,但它数量之多易影响铸件的气密性,对于气密 性要求高的液压缸、阀体等承压铸件,必须采取工艺 措施防止缩松
◼ 缩孔的防止:铸件上的缩孔将削减其有效截面积,大 大降低铸件的承载能力,必须根据技术要求,采取适 当的工艺措施,予以防止。 ◼ 缩松的防止:缩松对铸件承载能力的影响比集中缩孔 要小,伹它数量之多易影响铸件的气密性,对于气密 性要求高的液压缸、阀体等承压铸件,必须采取工艺 措施防止缩松。 2.1 铸造成形理论基础——合金的凝固与收缩 2、合金的收缩性——铸件的缩孔与缩松 3)缩孔和缩松的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