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自然万物,不仅给予我们许多启示,而且孕育了我们的生命。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在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上,茅盾借白杨树讴歌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不折不挠的精神;宗璞伫立在繁盛的紫藤萝花前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 生命的永恒。 ②自然,是万物最美的姿态。生命的节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惫 。自然地 走,自然地忘,不牵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孕育( 先驱 讴歌( 伫立() 3.请在第②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 4.第①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苍茫飞窜锤练恹恹欲睡纵横决荡 (2)秀颀婆娑条幅旁逸斜出查言观色 (1)改为 (2)改为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海燕》原题是“海燕之歌”,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 C.《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 D.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海燕叫喊着,飞翔着, 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高尔基《海燕》)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茅盾《白杨礼赞》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含 1-7 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4 题。 ①自然万物,不仅给予我们许多启示,而且孕.育了我们的生命。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在坦荡如砥的黄土高原上,茅盾借白杨树讴.歌了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不折不挠的精神;宗璞伫.立在繁盛的紫藤萝花前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 生命的永恒。 ②自然,是万物最美的姿态。生命的节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惫;________。自然地 走,自然地忘,不牵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 分) 孕.育( ) 先驱.( ) 讴.歌( ) 伫.立( ) 3.请在第②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 分) 4.第①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 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1)苍茫 飞窜 锤练 恹恹欲睡 纵横决荡 (2)秀颀 婆娑 条幅 旁逸斜出 查言观色 (1) 改为 (2) 改为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 分) A.《海燕》原题是“海燕之歌”,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 B.《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 C.《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 D.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按要求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海燕叫喊着,飞翔着, ,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高尔基《海燕》) (2)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茅盾《白杨礼赞》)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 作者认为对 “ 千里马 ” 的摧残、埋没体现
在 。(韩愈《马说》) 二、阅读理解(8-22题,共40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8-12题。(12分)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 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 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 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 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 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执策而临之[ 3)将往见伊尹( (4)是子不欲吾善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马之千里者 B.虽有千里之能 C.食之不能尽其材D.若君欲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1.【甲】文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的手法,寄托了作者 情。(2分) 12.【甲】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各喻指什么?【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 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4分)
在: , , 。(韩愈《马说》) 二、阅读理解(8-22 题,共 40 分) (一)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 8—12 题。(12 分)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 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 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 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 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 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 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执策而临.之[ ] (3)将往见.伊尹( ) (4)是子不欲吾善.也( )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马之.千里者 B.虽有千里之.能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若君欲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1 .【 甲 】文 短 小 精 悍 , 通 篇 运 用 的 手 法, 寄 托 了 作 者 之情。(2 分) 12.【甲】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各喻指什么?【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 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4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3-17题。(14分)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 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它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 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 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 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 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 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 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 客的“家宴陈酿”。 ④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 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 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 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 的一窝马蜂,被蜂蜇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 伐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最后,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⑤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 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 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⑥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⑦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 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 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夭,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⑧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 就扬言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还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 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为树祈祷了一番。 ⑨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窗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 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在人世。 ⑩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当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 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①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 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⑩2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③3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⑩后来,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⑤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13-17 题。(14 分) 老柿树 陈 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 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它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 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后吓唬暮 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 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老柿树从不歇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 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 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 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 客的“家宴陈酿”。 ④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 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 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 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 的一窝马蜂,被蜂蜇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 伐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最后,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⑤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 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 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⑥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⑦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 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下来和古树一起见证着世间的沧桑。老树 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树下一片狼藉。 ⑧外爷的家也换了主人。新主人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他对老树还一无所知,一搬进去 就扬言要砍掉遮住了院子阳光的老树。他还给树列出了五大罪状。消息传到我耳朵,我的心 犹如针锥。我在哀伤的同时又默默地在心里为树祈祷了一番。 ⑨半年后,出差路过家门,忐忑地将头伸出车窗外,将目光落在老树的地方,心突突地 跳,想偷偷看一眼那棵长在我心中的古树是否还在人世。 ⑩大树依然昂首挺立在那里。我顿时乐坏了。当我用诺诺的声音询问老树没有被伐的原 因,听到的却是舅舅做的一个梦。 ⑪老树被砍伐的前一天晚上,舅舅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看见黑色的天空闪出一道 光,顿时狂风大作,树干和树枝摇摇欲坠,仿佛在与风暴对话,他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⑫突然,一声巨响,古树倒向一边,强风吹来,异常剧烈,整幢房子摇摇欲坠。 ⑬他在里面吓坏了。天哪,如果大树倒向他的房子,家毁人亡就在眼前。 ⑭后来,舅舅说,他砍树的念头在梦醒之后就断了。 ⑮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
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2分) 内容 ⑤一⑥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⑦-⑨(2) =⑥⑤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14.第⑥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15.文章Bl1一B13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分) 16.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3分) 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 树下一片狼藉。 17.“老柿树”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8-22题。(14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 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東,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 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四周的积 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 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 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 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 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 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莱。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 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3.阅读全文,根据文意填空。(2 分) 段落 内容 ①-④ (1) ⑤-⑥ 老柿树留下美好传说,让人心生敬畏。 ⑦-⑨ (2) ⑩-⑮ 老柿树依然挺立,“我”喜出望外。 14. 第⑥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 分) 15.文章 B11-B13 段详写舅舅的梦境,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3 分) 16.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3 分) 老树上的柿子也不再为人稀罕,一到秋天,成熟的柿子随着落叶铺满泥泞的小路, 树下一片狼藉。 17.“老柿树”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 18-22 题。(14 分)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 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 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 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四周的积 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 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 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 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 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 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 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 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贲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 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 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 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 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 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 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 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 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 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 “小尾巴”,嘴里还喊着 ①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 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 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⑩2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③3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只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 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⑩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 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⑤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 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情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情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 分) 20.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 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 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 年 5 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 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 1962 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 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 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 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 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 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 “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⑪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 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 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⑫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⑬1982 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只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 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⑭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 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⑮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情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情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 分) 20.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 ...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