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得分 、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俨然yan) 箬篷(ruo) 魅力(mei) 器皿(min 窈窕(you) 垂髫(tiao) 造诣(zhi) 蒹葭(jia) C.好逑(qu 溯洄(hui) 悄怆( chuang) 雎鸠(j D.豁然(huo) 恰然(yi) 篆文( zhuan) 荇菜(xing) 2.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D)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随即,不久)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标志,标记)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的牙齿那样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使……快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 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 柳先生传》等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C.《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诗经》。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 分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 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 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 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 2.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 分)( D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略无阙处 C.左手倚一衡木 D.皆若空游无所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随即,不久)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标志,标记)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的牙齿那样)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使……快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B ) A.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B.在河之.洲 忘路之.远近 C.其.两膝相比者 欲穷其.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 柳先生传》等。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C.《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诗经》。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D)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 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 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 习上吧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 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 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 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l (2)在这封家信中,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分) 示例:傳雷的儿子傳聪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傳雷谈到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 关系,循循善诱,借此与儿 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 8.诗文名句积累。(9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 分)( D ) 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 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 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 完了。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 吧。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 习上吧。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 分) 1956 年 2 月 29 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 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 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 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 分) (2)在这封家信中,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 分) 示例:傅雷的儿子傅聪是一位音乐家,因此,傅雷谈到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 关系,循循善诱,借此与儿子交流,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名句积累。(9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综合性学习(6分)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 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 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 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 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 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2分) 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某班将于6月8日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 成以下任务。(4分)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2分) 示例一:走近民族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示例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传承中华传统文 化。示例三: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 ②班级想让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2 示例: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将于6月8日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音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综合性学习(6 分)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 分) 材料一 央视节目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 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 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 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 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 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 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2 分) 传 统 文 化 类 节 目 走 上 荧 屏 , 深 受 观 众 喜 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将于 6 月 8 日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 成以下任务。(4 分) ①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2 分) 示例一:走近民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示例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 化 示 例 三 : 品 文 化 大 餐 展 民 族 精 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班级想让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2 分) 示例: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将于 6 月 8 日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特 邀 您 参 加 此 次 活 动 , 期 待 您 的 光 临 ! 谢 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 分)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壺,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 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央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枭、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2)如有所语语:说话。 (3)两股战战股:大腿。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C) A.启窗而观 而竖其左膝 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3.【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空间说 明顺序;【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侧面(或: 间接)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2分) 1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 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 两条合理建议)(2分) 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 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 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 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 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林嗣环《口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2)如有所语. 语:说话。 (3)两股.战战 股:大腿。 1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C ) A.启窗而.观 而.竖其左膝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 睛正视着( 茶炉) ,神 色平静, 好像在 听茶水烧 开了没有 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3.【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空间说 明顺序; 【乙】文第一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侧面(或: 间接)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2 分) 14.【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 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 两条合理建议)(2 分) 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③建议相关部门高 度重视。④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中。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这首诗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积 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3分) 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 境开阔。。示例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 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莱,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 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 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 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 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 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 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闾 圓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 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 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 吟着美妙的诗勹,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 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这首诗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积 极 乐 观 的 人 生 态 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字或“望”字。(3 分) 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 境开阔。 示例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 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 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 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 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 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 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 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 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 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 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 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 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 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 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