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自动变速器概述 、自动变速器迅速发展的原因 长期以来具有自动变速器的轿车,一直被视为高级和豪华的标志,通常只有发动机排量3L 以上的轿车才配置自动变速器。而且人们形成了一种概念: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轿车具有许多优点, 但售价昂贵、燃油经济性较差、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较难在普及型轿车上推广。大家始终 把自动变速器认为是一种技术难度大,但又很奢侈的汽车部件总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动变 速器在国外得以迅速发展,普及率愈来愈高,除了大排量发动机继续装备自动变速器之外,发动 机排量在ZL以下的轿车也大量装备自动变速器,而且不少车型都把它作为标准配置推出。自动 变速器在我国一直是处于十分落后状态,除了70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曾为红旗牌轿车配置了 自动变速器之后,将近二十多年来,国产轿车从未出现过自动变速器总成。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外大量的现代轿车进人我国市场,特别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装备有自动变速器的进口轿 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 1998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国产的别克新世纪轿车上推出了4T65E自动变速器,紧接着 长春一汽大众在捷达王轿车上也推出了自动变速器,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东风神龙富康轿车、东 风风神轿车以及上海大众最新推出的帕萨特轿车都配置了自动变速器,其中东风神龙富康轿车和 长春一汽大众刚推出的捷达都市阳光型轿车都是配置1.6L排量的电喷发动机,是国产轿车配置 自动变速器中,发动机排量最小的车型。另外长春一汽大众最新推出奥迪A6,该车配置了手 自动混合控制的变速器,代表了较新的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在仅仅2年多的时间里,在国产轿 车上自动变速器的普及率发展如此之快,是始料不及的。为什么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配置自动变 速器的轿车发展如此之快?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自动变速器可消除职业和非职业驾驶员操作技能上的差异。随着轿车的大量普及,老人和 妇女涉及该商品的使用领域,由于体能和操作技能上的差异,往往给这些人的使用带来许多障碍 甚至萌发许多交通安全事故。追求商品的操作简便,往“傻瓜”型的操作方式发展,是普及商品 的重要途径。自动变速器能根据实际路况条件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档位行驶,减少技能和体能上差 异所造成的影响 ②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自动变速器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自动变速器燃油经济 性较差的问题,一直制约自动变速器在普及型轿车上的广泛应用,关键是变矩器“软连接”弓I 起的高速状态时的滑转,传动效率很低。8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 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为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变矩器 ‘软连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解决。如今很难比较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油耗究竟是谁高。 ③减轻驾驶员操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随着轿车的普及,公路的高速化,酿 成交通事故的机会也在增大。社会的激烈竞争,造成人们的思想高度紧张,极易产生身体的疲 劳,人们需要追求一种放松的作业环境,摆脱劳累和放松情绪。自动变速器由于简化操作,具 有自适应的控制功能,因此可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外界情况的观察,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④自动变速器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放的污染。发动机变工况的使用,是造成发动机排放指标 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手动变速器的汽车上,通过稳定发动机转速而频繁变更变速器档位是很 难实现的。但在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可把发动机转速稳定在低污染和低油耗的区域,通过变 速器档位的自动变换来适应外界的路况变化 尽管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仍有一部分年轻人不喜欢使用自动变速器的 朋,主要是起步加速不如手动变速器汽车来得快。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拥有自动变速器的汽只 能1档起步,而且加速需要时间,不如手动变速器汽车操作随心所欲 、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的种类 1.按汽车的驱动方式分 1)前置前驱动自动变速器(FF型或FWD型) 这种变速器仅使用在前轮驱动的轿车上,通常发动机呈横向布置。由于这类变速器兼有驱动
1 第九章 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概述 一、 自动变速器迅速发展的原因 长期以来具有自动变速器的轿车,一直被视为高级和豪华的标志,通常只有发动机排量3L 以上的轿车才配置自动变速器。而且人们形成了一种概念: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轿车具有许多优点, 但售价昂贵、燃油经济性较差、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较难在普及型轿车上推广。大家始终 把自动变速器认为是一种技术难度大,但又很奢侈的汽车部件总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动变 速器在国外得以迅速发展,普及率愈来愈高,除了大排量发动机继续装备自动变速器之外,发动 机排量在ZL以下的轿车也大量装备自动变速器,而且不少车型都把它作为标准配置推出。自动 变速器在我国一直是处于十分落后状态,除了70年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曾为红旗牌轿车配置了 自动变速器之后,将近二十多年来,国产轿车从未出现过自动变速器总成。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外大量的现代轿车进人我国市场,特别在一些国际化大都市,装备有自动变速器的进口轿 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 1998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在国产的别克新世纪轿车上推出了4T65E自动变速器,紧接着 长春一汽大众在捷达王轿车上也推出了自动变速器,广州本田雅阁轿车、东风神龙富康轿车、东 风风神轿车以及上海大众最新推出的帕萨特轿车都配置了自动变速器,其中东风神龙富康轿车和 长春一汽大众刚推出的捷达都市阳光型轿车都是配置l.6L排量的电喷发动机,是国产轿车配置 自动变速器中,发动机排量最小的车型。另外长春一汽大众最新推出奥迪A6,该车配置了手、 自动混合控制的变速器,代表了较新的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在仅仅2年多的时间里,在国产轿 车上自动变速器的普及率发展如此之快,是始料不及的。为什么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配置自动变 速器的轿车发展如此之快?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自动变速器可消除职业和非职业驾驶员操作技能上的差异。随着轿车的大量普及,老人和 妇女涉及该商品的使用领域,由于体能和操作技能上的差异,往往给这些人的使用带来许多障碍, 甚至萌发许多交通安全事故。追求商品的操作简便,往“傻瓜”型的操作方式发展,是普及商品 的重要途径。自动变速器能根据实际路况条件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档位行驶,减少技能和体能上差 异所造成的影响。 ②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自动变速器燃油经济性明显改善。自动变速器燃油经济 性较差的问题,一直制约自动变速器在普及型轿车上的广泛应用,关键是变矩器“软连接”弓I 起的高速状态时的滑转,传动效率很低。8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 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为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变矩器 ‘软连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解决。如今很难比较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油耗究竟是谁高。 ③减轻驾驶员操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随着轿车的普及,公路的高速化,酿 成交通事故的机会也在增大。社会的激烈竞争,造成人们的思想高度紧张,极易产生身体的疲 劳,人们需要追求一种放松的作业环境,摆脱劳累和放松情绪。自动变速器由于简化操作,具 有自适应的控制功能,因此可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外界情况的观察,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④自动变速器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放的污染。发动机变工况的使用,是造成发动机排放指标 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手动变速器的汽车上,通过稳定发动机转速而频繁变更变速器档位是很 难实现的。但在自动变速器的汽车上,可把发动机转速稳定在低污染和低油耗的区域,通过变 速器档位的自动变换来适应外界的路况变化。 尽管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仍有一部分年轻人不喜欢使用自动变速器的 朋,主要是起步加速不如手动变速器汽车来得快。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拥有自动变速器的汽只 能1档起步,而且加速需要时间,不如手动变速器汽车操作随心所欲。 二、 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器的种类 1.按汽车的驱动方式分 1)前置前驱动自动变速器(FF型或FWD型) 这种变速器仅使用在前轮驱动的轿车上,通常发动机呈横向布置。由于这类变速器兼有驱动
桥的功能,在变速器内部除了具有变速机构外,还装备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这两个总成一般装 备在驱动桥上),因此这种变速器又称变速驱动桥( Transaxle)。这种变速器是一个输入口,两 根输出轴。其中变矩器和发动机曲轴在同一中心线上,而变速机构可以布置在同一中心线上,图 7.I所示就是这类变速器。它也可以布置在另一条和它平行的中心线上,通过传动链把变矩器输 出轴和变速机构输人轴连接起来。由于发动机横置可以使主减速器采用圆柱斜齿轮传动,避免使 用螺旋伞齿轮,因此可以简化调整,共用一种润滑油。但是德国大众的前轮驱动轿车,则比较多 的采用发动机纵置的布置 2)前置后驱动自动变速器(FR型或RWD型) 这种变速器仅使用在后轮驱动的轿车上,通常发动机呈纵向布置 这类变速器内部仅有变速机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均装备在后驱动桥上。这种变速器具有 个输人口,一根输出轴,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和变矩器、变速机构三者均在同一中心线上,变速器 的外形呈细长状,如图7.2所示。 3)四轮驱动自动变速器(4WD型) 四轮驱动的轿车目前在国外是一种时尚,主要用于探险、越野和休闲旅游,这种轿车保有量正 在逐步扩大。该变速器具有三根输出轴,除了前轮驱动两根输出轴外,还附加后桥传动的输出轴, 在变速器内部含有一个主减速器,两个差速器,一个是前轮的轮间差速器,另一个是前、后轴间 差速器,其结构更为复杂 2.按控制方式分 自动变速器控制档位变化的原理和传统手动变速器换档的规律相同。传统手动变速器换档的 规律:驾驶员一是听发动机声音(发动机负荷)的大小,二是观察汽车车速,当发动机声音很大, 同时又无法加速时,则驾驶员往往把档位由高档拨向低档。结果发动机声音降低,车速也提高了 目前自动变速器换档也冋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即根据换档的两个最主要的信g——发动机负荷(节 气门开度)和汽车车速进行换档,称为双参数换档控制方法。根据两个信号的采集和控制方式的 差别,有以下三种控制方法。 1)液压控制 在液控的自动变速器中,采集发动机负荷大小的是节气门开度阀或真空压力调节器,通过这 两个装置把发动机负荷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油压,并且把该油压作用于换档阀的一端,采集汽车车 速大小的是调速阀,通过该装置把汽车车速高低转换成相应的油压,并且把该油压作用于换档阀 的另一端,换档阀两端的油压比较大小,决定换档阀的位置状态,从而决定变速器的升降档,20 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生产的自动变速器绝大多数都属于液控式的自动变速器。其信号采集和控制方 式都采用机械和液压的方法 2)电子控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发动机的广泛使用,出现了 计算机的控制技术,电子传感器的大量使用,不少的工况信息相互间可以共享。在电控自动变速 器中,换档的最主要信号仍然是发动机负荷和汽车车速两个信号但是反映发动机负荷大小是节 气门位置传感器或进气歧管绝对动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都借用自电控友动机,反映汽车车速的 是车速传感器。电子传感器把采集的发动机负荷和车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电流传送给电脑,电脑 接受信息后,与存储在内部的程序加以比较,并给执行换档的电磁阀发出通、断点的指令,实现 升降档位的变化。在电控的自动变速器中,信号的采集应用了电子传感器,而控制方法依靠电脑 (ECU) 3)半电子控制
2 桥的功能,在变速器内部除了具有变速机构外,还装备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这两个总成一般装 备在驱动桥上),因此这种变速器又称变速驱动桥(Transaxle)。这种变速器是一个输入口,两 根输出轴。其中变矩器和发动机曲轴在同一中心线上,而变速机构可以布置在同一中心线上,图 7.l所示就是这类变速器。它也可以布置在另一条和它平行的中心线上,通过传动链把变矩器输 出轴和变速机构输人轴连接起来。由于发动机横置可以使主减速器采用圆柱斜齿轮传动,避免使 用螺旋伞齿轮,因此可以简化调整,共用一种润滑油。但是德国大众的前轮驱动轿车,则比较多 的采用发动机纵置的布置。 2)前置后驱动自动变速器(FR型或RWD型) 这种变速器仅使用在后轮驱动的轿车上,通常发动机呈纵向布置。 这类变速器内部仅有变速机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均装备在后驱动桥上。这种变速器具有一 个输人口,一根输出轴,发动机曲轴中心线和变矩器、变速机构三者均在同一中心线上,变速器 的外形呈细长状,如图7.2所示。 3)四轮驱动自动变速器(4WD型) 四轮驱动的轿车目前在国外是一种时尚,主要用于探险、越野和休闲旅游,这种轿车保有量正 在逐步扩大。该变速器具有三根输出轴,除了前轮驱动两根输出轴外,还附加后桥传动的输出轴, 在变速器内部含有一个主减速器,两个差速器,一个是前轮的轮间差速器,另一个是前、后轴间 差速器,其结构更为复杂。 2.按控制方式分 自动变速器控制档位变化的原理和传统手动变速器换档的规律相同。传统手动变速器换档的 规律:驾驶员一是听发动机声音(发动机负荷)的大小,二是观察汽车车速,当发动机声音很大, 同时又无法加速时,则驾驶员往往把档位由高档拨向低档。结果发动机声音降低,车速也提高了。 目前自动变速器换档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即根据换档的两个最主要的信g——发动机负荷(节 气门开度)和汽车车速进行换档,称为双参数换档控制方法。根据两个信号的采集和控制方式的 差别,有以下三种控制方法。 1)液压控制 在液控的自动变速器中,采集发动机负荷大小的是节气门开度阀或真空压力调节器,通过这 两个装置把发动机负荷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油压,并且把该油压作用于换档阀的一端,采集汽车车 速大小的是调速阀,通过该装置把汽车车速高低转换成相应的油压,并且把该油压作用于换档阀 的另一端,换档阀两端的油压比较大小,决定换档阀的位置状态,从而决定变速器的升降档,20 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生产的自动变速器绝大多数都属于液控式的自动变速器。其信号采集和控制方 式都采用机械和液压的方法。 2)电子控制 20世纪 80年代后期由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发动机的广泛使用,出现了 计算机的控制技术,电子传感器的大量使用,不少的工况信息相互间可以共享。在电控自动变速 器中,换档的最主要信号仍然是发动机负荷和汽车车速两个信号,但是反映发动机负荷大小是节 气门位置传感器或进气歧管绝对动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都借用自电控友动机,反映汽车车速的 是车速传感器。电子传感器把采集的发动机负荷和车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电流传送给电脑,电脑 接受信息后,与存储在内部的程序加以比较,并给执行换档的电磁阀发出通、断点的指令,实现 升降档位的变化。在电控的自动变速器中,信号的采集应用了电子传感器,而控制方法依靠电脑 (ECU) 3)半电子控制
在自动变速器中具有逻辑控制的装置,不仅仅是档位变化的控制装置,在其他一些压力调节 器中同样涉及逻辑控制的问题。例如自动变速器要求液压系统主回路压力能够随着发动机的负荷 增大而随之增大。在有些自动变速器中,换档控制已实现了电子化,而压力调节器的控制方法仍 采用机械或液控的方法,这种电子与机械混合的控制方法称为半电子控制。目前大量的自动变速 器采用这种控制方法,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4T6OE属于半电子控制,他的档控制实现电子化, 而主回路压力调节则采用真3.按机械变速器的传动方式分 1)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共轴式传动) 18 图73典型的本田变速驱动桥平行轴布置结构 一变矩器;2—中间轴档齿轮;3—中间轴3档齿轮;4一第1轴3档齿轮 5-第3档离合器;6第4档离合器;7—第1轴4档齿轮;8-第1轴倒档 齿轮;9倒档惰轮;10-第1轴惰轮;11-第1轴;12-中间轴2档齿轮 13中间轴惰轮;14驻车齿轮:15-间轴;16驻车装置;17第2轴; 18第2轴惰轮;19-中间轴倒档齿轮;20第2轴2档 21—倒档接 合套;22-中间轴4档齿轮;23伺服阀;24第2档离合器:2-第1档 离合器;26第2轴1档齿轮;27—单向离合器;28—第1档固定离合器; 29—主减速器齿轮;30油泵 这种传动方式在自动变速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结构紧凑、传递平稳等众多优点,绝大多数 自动变速器都采用这种传动方式。有关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原理方法在后面章节中有详细介绍,因 此不再赘述。 2)平行轴齿轮机构传动 在手动变速器中广泛采用这种传动方式。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这种变速器 的换档的方法和手动变速器一样,由人力拨动啮合套变换成多片离合器自动接合或释放。目前采 用这种传动方式的唯独日本本田公司。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配置的就是这一种自动变速器,如图7.3 所示。它的换档信号仍然是发动机负荷和汽车车速。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液力变矩器式的自动变速器主要由下列总成部件组成: ①液力变矩器 ②机械变速器和变速的执行元件; ③机械操纵及联动机构 ④液压控制和执行元件 ⑤电子控制装置、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元件。 空压力调制器。通用汽车公司最新推出的4T65E则是全电子控制的
3 在自动变速器中具有逻辑控制的装置,不仅仅是档位变化的控制装置,在其他一些压力调节 器中同样涉及逻辑控制的问题。例如自动变速器要求液压系统主回路压力能够随着发动机的负荷 增大而随之增大。在有些自动变速器中,换档控制已实现了电子化,而压力调节器的控制方法仍 采用机械或液控的方法,这种电子与机械混合的控制方法称为半电子控制。目前大量的自动变速 器采用这种控制方法,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4T60E属于半电子控制,他的档控制实现电子化, 而主回路压力调节则采用真3.按机械变速器的传动方式分 1)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共轴式传动) 这种传动方式在自动变速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结构紧凑、传递平稳等众多优点,绝大多数 自动变速器都采用这种传动方式。有关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原理方法在后面章节中有详细介绍,因 此不再赘述。 2)平行轴齿轮机构传动 在手动变速器中广泛采用这种传动方式。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这种变速器 的换档的方法和手动变速器一样,由人力拨动啮合套变换成多片离合器自动接合或释放。目前采 用这种传动方式的唯独日本本田公司。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配置的就是这一种自动变速器,如图7.3 所示。它的换档信号仍然是发动机负荷和汽车车速。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液力变矩器式的自动变速器主要由下列总成部件组成: ①液力变矩器; ②机械变速器和变速的执行元件; ③机械操纵及联动机构; ④液压控制和执行元件; ⑤电子控制装置、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元件。 空压力调制器。通用汽车公司最新推出的4T65E则是全电子控制的
第二节偶合器和变矩器 偶合器和变矩器的结构特征 、偶合器 液力偶合的原理可以用两个风扇来说明,如图8.1所示。通电转动的风扇带动空气流动, 冲击在对置的静止(不通电)的风扇的叶片上。空气流动的能量推动了对置的风扇叶片,因此能 量从一个风扇传递到另一个风扇上了。尽管这种偶合的效率很低,但事实告诉人们,两个相互间 没有刚性连接的叶轮,同样可以进行能量的传递。它是一种“软连接”能量传递方式。为了提高 两叶轮间传递效率,人们就把两叶轮安裝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让两叶轮对置的间隙尽可能减少 并在其中充满液压油,其中一个叶轮由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称之为泵轮,而另一个被动的叶轮 则作为输出,称之力涡轮,如图8.2所示。 1一交速答输入轴;2 图81风扇偶合的原理 这种仅有两个叶轮,只能进行扭矩传递的偶合装置称为偶合器。虽然偶合器只能传递扭矩 但“软连接”给汽车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①在没有附加其他机械操纵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它平稳地切断和接通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的 动力传递,能够很好地适应汽车平稳起步的要求。 ②“软连接”可以通过液体为介质,吸收传动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延长零部件的寿命和减少噪声 基于上述优点,至今在有些越野车和特种车辆上还广泛采用偶合器。在保留偶合器优点的基 础上,又诞生了液力变矩器,它不仅能够传递扭矩,而且还能增大扭矩。 二、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的三个基本部件是泵轮、涡轮和导轮(如图8.3所示)。变矩器壳体用螺栓与发 动机飞轮连接在一起。壳体又和泵轮焊接在一起。因此,壳体与泵轮随发动机转动,作为发动机 的动力输人。泵轮的叶片冲焊在壳体上。当泵轮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从中央甩到 泵轮的边缘 液力偶合的下一步连接是涡轮。液体从泵轮外缘甩出,撞击到涡轮的外边缘。涡轮和泵轮相 似,在其内部有叶片。液体撞击涡轮叶片边缘,冲击力使涡轮转动。机械变速器的输人轴用花键 与涡轮相连,当涡轮和输人轴旋转时,动力输入到机械变速器 液力偶合允许汽车在运行时制动。当车轮制动器锁止驱动轴时,变速器内部旋转的部件以及 输入轴和涡轮也同时被锁止。然而,液力偶合和直接的机械连接(手动的离合器)不同,发动机 飞轮和变矩器壳体及泵轮依旧在旋转。这时在偶合的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油液上,建立了一个“剪 切”的动作,使变矩器油温迅速上升。过热会对变矩器和自动变速器造成损害,这也就是前面提 到的,为什么在十字路口长时间等待红灯或者堵车情况下,建议把预选杆置于“N”档位的原因 尽量减少出现变矩器的“制动转矩”。变矩器新增了一个导轮,它介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导轮通 过中间的单向离合器内花键和固定轴相连,固定轴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它允许导轮在一个方向自 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旋转方向则锁止。增加导轮的目的,是为了使变矩器在某些工况下具有增大 扭矩的功能。导轮的叶片通常由铝合金浇铸而成,其叶片呈斜面
4 第二节偶合器和变矩器 偶合器和变矩器的结构特征 一、偶合器 液力偶合的原理可以用两个风扇来说明,如图8.l所示。通电转动的风扇带动空气流动, 冲击在对置的静止(不通电)的风扇的叶片上。空气流动的能量推动了对置的风扇叶片,因此能 量从一个风扇传递到另一个风扇上了。尽管这种偶合的效率很低,但事实告诉人们,两个相互间 没有刚性连接的叶轮,同样可以进行能量的传递。它是一种“软连接”能量传递方式。为了提高 两叶轮间传递效率,人们就把两叶轮安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让两叶轮对置的间隙尽可能减少, 并在其中充满液压油,其中一个叶轮由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称之为泵轮,而另一个被动的叶轮 则作为输出,称之力涡轮,如图8.2所示。 这种仅有两个叶轮,只能进行扭矩传递的偶合装置称为偶合器。虽然偶合器只能传递扭矩, 但“软连接”给汽车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①在没有附加其他机械操纵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它平稳地切断和接通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的 动力传递,能够很好地适应汽车平稳起步的要求。 ②“软连接”可以通过液体为介质,吸收传动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延长零部件的寿命和减少噪声。 基于上述优点,至今在有些越野车和特种车辆上还广泛采用偶合器。在保留偶合器优点的基 础上,又诞生了液力变矩器,它不仅能够传递扭矩,而且还能增大扭矩。 二、变矩器 液力变矩器的三个基本部件是泵轮、涡轮和导轮(如图8.3所示)。变矩器壳体用螺栓与发 动机飞轮连接在一起。壳体又和泵轮焊接在一起。因此,壳体与泵轮随发动机转动,作为发动机 的动力输人。泵轮的叶片冲焊在壳体上。当泵轮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从中央甩到 泵轮的边缘。 液力偶合的下一步连接是涡轮。液体从泵轮外缘甩出,撞击到涡轮的外边缘。涡轮和泵轮相 似,在其内部有叶片。液体撞击涡轮叶片边缘,冲击力使涡轮转动。机械变速器的输人轴用花键 与涡轮相连,当涡轮和输人轴旋转时,动力输入到机械变速器。 液力偶合允许汽车在运行时制动。当车轮制动器锁止驱动轴时,变速器内部旋转的部件以及 输入轴和涡轮也同时被锁止。然而,液力偶合和直接的机械连接(手动的离合器)不同,发动机 飞轮和变矩器壳体及泵轮依旧在旋转。这时在偶合的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油液上,建立了一个“剪 切”的动作,使变矩器油温迅速上升。过热会对变矩器和自动变速器造成损害,这也就是前面提 到的,为什么在十字路口长时间等待红灯或者堵车情况下,建议把预选杆置于“N”档位的原因, 尽量减少出现变矩器的“制动转矩”。变矩器新增了一个导轮,它介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导轮通 过中间的单向离合器内花键和固定轴相连,固定轴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它允许导轮在一个方向自 由旋转,而在另一个旋转方向则锁止。增加导轮的目的,是为了使变矩器在某些工况下具有增大 扭矩的功能。导轮的叶片通常由铝合金浇铸而成,其叶片呈斜面
导轮支承座 a)泵轮和壳体 )泵轮涡轮和导轮 图8.3变矩器结构 一泵轮;T一涡轮;S一导轮 三、变矩器输出扭矩增大原理 前面提到的液力偶合器,只有两个叶轮是不能够实现增大扭矩功能的。导轮的引人使发动机扭 矩的增大成为可能。这样,液力偶合器就成了变矩器 发孔=x 5变矩器特性曲线 增矩比;q传动效率;-涡轮/泵轮速比 了y 图84液体在变矩器中流动 (a)从泵轮流到涡轮;(b)从满轮通过导轮到泵轮 图8.4所示为在变矩器中三个叶轮间液体的流动关系。当液体离开泵轮冲击涡轮时,把液体能量 传递给涡轮并使其转动,与此同时流经涡轮的液体从中间流出,撞击导轮叶片的正面(此时单向 离合器锁止),液体受到导轮正面叶片的阻挡而产生液体折射,具有方向性的液体返回到泵轮叶 片上,而这种具有方向性的液体起到了帮助发动机转动泵轮的作用。流动的液体对导轮产生的作 用力矩,可以使变矩器的输出扭矩提高两倍甚至更多。但是必须注意,变矩器扭矩增大值并不是 一个恒定值,扭矩增大值和汽车的车速有关。当汽车处于起步状态,变矩器具有最大的扭矩增大 值,通常可达1.8-—2.5倍,随着车速的提高,扭矩增大值逐渐下降,当涡轮和泵轮转速之比达 到0.8一0.85左右时(即所谓的偶合点),变矩器的扭矩增大值就变成一倍,当车速继续增大 时,仍维持这个数值。一旦变矩器出现输人和输出扭矩相同的情况,实际上变矩器就变成了偶合 器。图8.5所示显示了变矩器的特性曲线。从中可以看到,变矩器的运行具有双重特征,在偶合 点之前(即低速时),变矩器具有扭矩增大功能,而达到偶合点后,不再具有扭矩增大功能,变 成了偶合器。变矩器的扭矩输出特性,能够适应汽车使用要求,当汽车起步时,驱动轮需要较大 的扭矩,而高速行驶时仅需要较小扭矩。 四、变矩器中的导轮设置单向高合器的原因 前面己提到汽车处在低速时,变矩器中来自涡轮的液体冲击在导轮的正面,使变矩器的输出
5 三、变矩器输出扭矩增大原理 前面提到的液力偶合器,只有两个叶轮是不能够实现增大扭矩功能的。导轮的引人使发动机扭 矩的增大成为可能。这样,液力偶合器就成了变矩器。 图8.4所示为在变矩器中三个叶轮间液体的流动关系。当液体离开泵轮冲击涡轮时,把液体能量 传递给涡轮并使其转动,与此同时流经涡轮的液体从中间流出,撞击导轮叶片的正面(此时单向 离合器锁止),液体受到导轮正面叶片的阻挡而产生液体折射,具有方向性的液体返回到泵轮叶 片上,而这种具有方向性的液体起到了帮助发动机转动泵轮的作用。流动的液体对导轮产生的作 用力矩,可以使变矩器的输出扭矩提高两倍甚至更多。但是必须注意,变矩器扭矩增大值并不是 一个恒定值,扭矩增大值和汽车的车速有关。当汽车处于起步状态,变矩器具有最大的扭矩增大 值,通常可达1.8-2.5倍,随着车速的提高,扭矩增大值逐渐下降,当涡轮和泵轮转速之比达 到0.8-0.85左右时(即所谓的偶合点),变矩器的扭矩增大值就变成一倍,当车速继续增大 时,仍维持这个数值。一旦变矩器出现输人和输出扭矩相同的情况,实际上变矩器就变成了偶合 器。图8.5所示显示了变矩器的特性曲线。从中可以看到,变矩器的运行具有双重特征,在偶合 点之前(即低速时),变矩器具有扭矩增大功能,而达到偶合点后,不再具有扭矩增大功能,变 成了偶合器。变矩器的扭矩输出特性,能够适应汽车使用要求,当汽车起步时,驱动轮需要较大 的扭矩,而高速行驶时仅需要较小扭矩。 四、变矩器中的导轮设置单向离合器的原因 前面已提到汽车处在低速时,变矩器中来自涡轮的液体冲击在导轮的正面,使变矩器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