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类的化学结构 HO CH CHCOOH HO〈 )CH,CHCOOH NH NH2 一碘酪氨酸(MIT) 二碘酪氨酸(DIT) 1o(○>0〈○oo○>o 一CH2 CHCOOH HO ○cH2 CHCOOH NH2 四碘甲状纂原氨酸(T4)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
一 .甲状腺激素类的化学结构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 泌与调节 碘的摄取 甲状腺腺泡细胞主动摄碘,浓集碘(碘泵) 甲状腺中碘化物浓度为血中25倍,甲亢时为血中的250倍 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 ■碘化物经过氧化酶的作用→活性碘→与甲状腺球蛋白酪 氨酸残基结合→生成MIT,DIT 缩合(耦联) 2DI→T4;DI+MT→T3(过氧化酶) 释放 胞饮作用,将TG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水解后释放 调节: 下丘脑分泌TRH→垂体前叶分泌TSH→T3、T4合成, 甲状腺增生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贮存、分 泌与调节 ▪ 碘的摄取: 甲状腺腺泡细胞主动摄碘,浓集碘(碘泵) 甲状腺中碘化物浓度为血中25倍,甲亢时为血中的250倍 ▪ 碘的活化和酪氨酸碘化: 碘化物经过氧化酶的作用 活性碘 与甲状腺球蛋白酪 氨酸残基结合 生成MIT,DIT ▪ 缩合(耦联): 2 DIT T4 ;DIT + MIT T3 (过氧化酶) ▪ 释放: 胞饮作用,将TG吞入细胞内,经蛋白水解酶水解后释放 ▪ 调节: 下丘脑分泌TRH 垂体前叶分泌TSH T3 、T4 合成, 甲状腺增生
硫脲类化合物及过量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摄取碘化物 +H202 DIT T 碘化及耦合 血浆 MIT MIT DIT MI IT 蛋白合成 胞饮作用及分泌 T T L 滤泡腔 滤泡细胞 图35-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以及药物作用部位示意图 TG:甲状腺球蛋白;L:溶酶体;P:伪足
三。作用机制 ■T3与甲状腺受体结合-调控该受体所中介的基因表达 发挥作用。 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于垂体、心、肝、肾、骨骼肌、肺 肠组织,胞膜、线粒体及核內均有分布。 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可结合DNA的非组蛋白,分子量52kD 可能为原癌基因的产物。 饥饿、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时受体数目减少 对T的亲和力比T大10倍 ■与胞核染色质上的受体结合,使RNA多聚酶活性增加, 启动、调控转录,增加mRNA及蛋白质合成
三. 作用机制 ▪ T3与甲状腺受体结合 – 调控该受体所中介的基因表达, 发挥作用。 ▪ 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于垂体、心、肝、肾、骨骼肌、肺、 肠组织,胞膜、线粒体及核内均有分布。 ▪ 甲状腺激素受体为可结合DNA的非组蛋白,分子量52kD, 可能为原癌基因的产物。 ▪ 饥饿、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时受体数目减少 ▪ 对T3的亲和力比T4大10倍 ▪ 与胞核染色质上的受体结合,使RNA多聚酶活性增加, 启动、调控转录,增加mRNA及蛋白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