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1957年 1997年 城区城区规划范围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解析由图中城区范围的变化可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23题 城市人口比重 a阶段 2.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 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a阶段B.朝鲜一—c阶段 C.中国一—b阶段D.印度一—c阶段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第2题,a、b、c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 于c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a或b阶段。第3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2C3.B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第4~5题
1 第三节 城市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解析由图中城区范围的变化可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答案 B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第 2~3 题。 2.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进程的某一阶段。下列国家与其所 处的城市化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英国——a 阶段 B.朝鲜——c 阶段 C.中国——b 阶段 D.印度——c 阶段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第 2 题,a、b、c 分别代表城市化进程中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处 于 c 阶段,中国、朝鲜和印度均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 a 或 b 阶段。第 3 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2.C 3.B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第 4~5 题
阶段I 阶段Ⅱ 4.阶段I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5.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阶段I该地城市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第5题由图可 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与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 境恶化引起的 答案.B5.C 导学号16314017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 (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第67题。 城市人口历人 IⅡⅢ建设时期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 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④时期Ⅳ,在 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 谐发展”的措施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 4.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5.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第 4 题,由图可知,阶段Ⅰ该地城市由市区向郊区拓展,属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第 5 题,由图可 知,阶段Ⅱ出现城区人口向乡村与小城镇迁移的逆城市化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 境恶化引起的。 答案 4.B 5.C 导学号 16314017 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 (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第 6~7 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 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 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 谐发展”的措施是 (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6题,在城市发展初期(时期1),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当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Ⅲ)时,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第7题,有利于“和谐发展”的 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和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答案下B7.A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和图2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图1 城市人口比重隔 96019802000年 图2 材料二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 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材料一中AE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最重要的标志 图1中的变化过程与图2中的 曲线对应,符合 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特点。 2图1中EF反映了 现象。 (3)指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容易出现的问 题: (4)材料二中大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解析第(1)(2)题,图中AE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可判断为城市化过程;图中AF城 市人口的比重到了一定阶段后又下降,与图2中的①曲线相对应,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发达国 家相对应。第(3)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第(4)题,大城市的发展 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气温升高、酸雨增多、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答案()城市化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①发达 (2)逆城市化
3 解析第 6 题,在城市发展初期(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当 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Ⅲ)时,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第 7 题,有利于“和谐发展”的 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和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答案 6.B 7.A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 1 和图 2 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图 1 图 2 材料二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 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材料一中 A~E 反映的是 过程。该过程最重要的标志 是 。图 1 中的变化过程与图 2 中的 曲线对应,符合 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特点。 (2)图 1 中 E~F 反映了 现象。 (3)指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容易出现的问 题: 、 、 。 (4)材料二中大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 ②对气温: ; ③对降水: ; ④对地下水: 。 解析第(1)(2)题,图中 A~E 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可判断为城市化过程;图中 A~F 城 市人口的比重到了一定阶段后又下降,与图 2 中的①曲线相对应,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发达国 家相对应。第(3)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第(4)题,大城市的发展 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气温升高、酸雨增多、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答案(1)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① 发达 (2)逆城市化
(3)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城市废热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数量多, 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 →能力素养拓展 读表,完成第12题 城市 空气污 国化 产业 化石能源 0“g·d结构消耗比重 家平 1:27 本 国37215.78|2:28 9.49 14 65:21 1.甲国最有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英国 2.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A.滞后城市化B.虚假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中心衰落 解析第1题,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农业占比重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小。三国中巴西水电 比重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第2题,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现象严重 嗒案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城市用地 耕地面积 面积/km 公顷 □城市中心 □郊区 口且小 阶段I 阶段Ⅱ降水量径流地表地下 总量径流径流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I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
4 (3)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城市废热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数量多, 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 能力素养拓展 读表,完成第 1~2 题。 国 家 城市 化 水平 /% 空气污染 指 数 /(μg·m -3 ) 产业 结构 化石能源 消耗比重 /% 日 本 66.64 24.90 1∶27∶ 72 81.01 德 国 73.72 15.78 1∶28∶ 71 79.49 甲 86.04 19.46 14∶ 65∶21 51.30 1.甲国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英国 2.甲国城市化过程中突出的现象是( ) A.滞后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中心衰落 解析第 1 题,该国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农业占比重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小。三国中巴西水电 比重大,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第 2 题,巴西等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现象严重。 答案 1.C 2.B 读下图,完成第 3~4 题。 3.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 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第3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 第4题,图乙反映的是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的影响,由于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面积、 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量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答案3.C4.C 5.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各曲线中,按城市发展过程 排序正确的是() 人口密度(人km2) 3691215182124 距市中心距离/km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解析城市发展早期,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长;进入城市化 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 下图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第67题 0000000 时间 6.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 B.多数城市的服务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C.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5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解析第 3 题,由图甲可知,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增加,而耕地面积减少。 第 4 题,图乙反映的是城市化主要对降水量、径流量产生的影响,由于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面积、 建筑面积增加,植被减少,降水下渗量减少,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 答案 3.C 4.C 5.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各曲线中,按城市发展过程 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解析城市发展早期,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长;进入城市化 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 答案 B 下图表示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第 6~7 题。 6.a、b、c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城市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密切 B.多数城市的服务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C.城市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