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 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 1.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 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城市化 重要标志 城市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及相关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影响的方面 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 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3 城市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 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重点难点】 1. 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 如何解决不合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学法指导】 图表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城市人口增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第一个标志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后两个标志是体现城市化是否合理的标志。 2.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 市 化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城市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及相关问题 主要影响的方面 解决措施
城市就业机会多 农村人口增长快 拉市推对土地压力大 城市社会福利保 障程度高 力化力依村收入低, 因的因社会服务短缺 文化设施齐全 素动素农村受自然 城市交通便捷-□ 灾害影响大 3.城市化的意义 意义 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 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枃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 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世界城市的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发 展阶段征 由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初期 市化水平较低、同问题较少,处于城 段俊发展较慢 市化低水平时期 出现了劳动力过 发展中 人口和产业迅速 交通拥挤、 出现了郊 国家 中期阶段械城市集中,城市化 城市化 进很快 房紧张、环境恶{阅象 城市化水平较高 后期 市人口比重的增 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现逆城发达 阶段 趋缓甚至停滞 出衰落的迹象市化现象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反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比大(70%以上) 小(不到409%)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 市转移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 化 思 想 观 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 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二、世界城市的进程 1.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城市化发 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初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 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 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 国家 中期阶段 人口和产业迅速向 城市集中,城市化推 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 剩、交通拥挤、住 房紧张、环境恶化 等问题 出现了郊 区城市化 现象 后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 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大城市中心区表现 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 市化现象 发达 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 高 低 城市人口比 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 40%)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 市转移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 发展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 影响。如下图所示: 城 城市地域日益扩大 市城市不断发展一地理环境及要素改变 化一→上地利用方式改变 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城市环境 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 城 钢筋、水泥改变 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市市工业废点,地和空间降,地量 环□城市再分配降水、径流、改变水质、水量变化 生活设施 蒸发、渗漏 地下水运动变化 境特点 城市废气变,太阳辐射和气形成城市“热岛 地理环境的变化 温、降水 雨岛”和“雾岛 建筑密集的,照、风向风速一形一市风等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如下图所 环境良 大气污染 性发平整土地改 展,减民修水和合理(帶)过快圆污坐 轻环境 绿化环境境 化/境垃圾污染 压力 噪声污染 4.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 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 影响。如下图所示: 2.城市环境的特点及其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城市环境 的改变及其影响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过快的城市化则降低城市环境质量。如下图所 示: 4.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 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污染类别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结果危害 煤烟、粉尘产生 烟雾使空气污/危害人类 工矿企业、浊;碳氢化合健康、破 坏土壤、 大气污染家庭炉灶、物、氮氧化物产 汽车尾气生光化学烟雾;水质 硫氧化物产生 物、腐 建筑物 酸雨 水体富营养化 造成水生生物危害人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过度繁殖使水类健康 生活污水体缺氧,危害水和动植 生生物生存;有物的生 害金属导致公长繁殖 害病发生 噪声污交通运输和>50分贝的破坏生 工业生产噪声 活环境 同体废弃工业垃圾和居圾影响环境 卫生,占据活动/影响人 物污染民生活垃圾 空间 类健康 建筑玻璃墙幕刺激人 城市建筑玻 光污染璃墙幕,城反射太阳光和的视觉, 市灯光 夜晚灯光构成诱发交 炫目的光污染通事故 广蒲电视设备 电磁波各种电磁设备通信设备其他影响人 污染 用电设备产生体健康 高頻电磁信号 【基础达标】 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该图表示的是() ■中心城区 口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逆城市化 B.城市化
【基础达标】 1.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该图表示的是(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读下表,回答2~3题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年份 城市人 城市化 城市人城市化城市人城市化 口/亿 水平/% 口/亿 水平/%口/亿水平/% 1980 17.64 39.6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33.6 2000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51.8 10.11 76.0 26.12 46.2 2.1980~2010年()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80万辆,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80%以上是 私家车辆),预计到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700万辆。为此,北京市开始实行每月 车牌摇号(限购),并决定从2011年4月10日起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读图, 回答4~5题 今天是星期三 4.车辆增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①造成交通拥堵②破坏城市绿地③污染城市大气④造成能源浪费⑤占用城市 大量空间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5.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读下表,回答 2~3 题。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 口/亿 城市化 水平/% 1980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2.1980~2010 年( )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 C.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3.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截至 2010 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480 万辆,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80%以上是 私家车辆),预计到 2015 年,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 700 万辆。为此,北京市开始实行每月 车牌摇号(限购),并决定从 2011 年 4 月 10 日起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读图, 回答 4~5 题。 4.车辆增多对城市的主要影响是( ) ①造成交通拥堵 ②破坏城市绿地 ③污染城市大气 ④造成能源浪费 ⑤占用城市 大量空间 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5.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