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据事实怀疑有人犯法律列举规定之特定重罪,而不能或难以其 它方法查明事实者,为诉追犯罪,得根据法院之命令,以设备对该疑 有犯罪嫌疑人在内之住所进行监听。前开监听措施应定有期限。前述 法院之命令应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Spruchkoerper)裁定之。遇有 急迫情形(bei Gefahr im Verzuge),亦得由一名法官裁定之。 四、为防止公共安全之紧急(dringend)危险,特别是公共危险或生 命危险,唯有根据法院之命令,始得以设备对住所进行监察。遇有急 迫情形,亦得依其它法定机关之命令为之;但应立即补正法院之裁定。 五、仅计画用以保护派至住所内执行任务之人而为监察者,得依法定 机关命令为之。除此之外,由此获得之资料,只准许作为刑事诉追或 防止危险之目的使用,唯须先经法院确认监察之合法性;遇有急迫情 形,应立即补正法院之裁定。 六、联邦政府应按年度向联邦议会报告有关依前三项规定执行监察之 情形。由联邦议会选出委员会根据该报告进行议会监督。各邦应为同 样的议会监督。七、除上述情形外,除为防止公共危险或个人生命危 险,或根据法律为防止公共安全与秩序之紧急危险,尤其为解除房 荒、扑灭传染疾病或保护遭受危险之少年,不得干预与限制之。 第十四条 一、财产权及继承权应予保障,其内容与限制由法律规定之。 二、财产权负有义务。财产权之行使应同时有益于公共福利。 三、财产之征收,必须为公共福利始得为之。其执行,必须根据法律 始得为之,此项法律应规定赔偿之性质与范围。赔偿之决定应公平衡 量公共利益与关系人之利益。赔偿范围如有争执,得向普通法院提起 诉讼。 第十五条 土地与地产、天然资源与生产工具,为达成社会化之目的,得由法律 规定转移为公有财产或其它形式之公营经济,此项法律应规定赔偿之 性质与范围。关于赔偿,适用本基本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第三、四两段。 第十六条
三、根据事实怀疑有人犯法律列举规定之特定重罪,而不能或难以其 它方法查明事实者,为诉追犯罪,得根据法院之命令,以设备对该疑 有犯罪嫌疑人在内之住所进行监听。前开监听措施应定有期限。前述 法院之命令应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Spruchkoerper)裁定之。遇有 急迫情形(bei Gefahr im Verzuge),亦得由一名法官裁定之。 四、为防止公共安全之紧急(dringend)危险,特别是公共危险或生 命危险,唯有根据法院之命令,始得以设备对住所进行监察。遇有急 迫情形,亦得依其它法定机关之命令为之;但应立即补正法院之裁定。 五、仅计画用以保护派至住所内执行任务之人而为监察者,得依法定 机关命令为之。除此之外,由此获得之资料,只准许作为刑事诉追或 防止危险之目的使用,唯须先经法院确认监察之合法性;遇有急迫情 形,应立即补正法院之裁定。 六、联邦政府应按年度向联邦议会报告有关依前三项规定执行监察之 情形。由联邦议会选出委员会根据该报告进行议会监督。各邦应为同 样的议会监督。七、除上述情形外,除为防止公共危险或个人生命危 险, 或根据法律为防止公共安全与秩序之紧急危险,尤其为解除房 荒、扑灭传染疾病或保护遭受危险之少年, 不得干预与限制之。 第十四条 一、财产权及继承权应予保障,其内容与限制由法律规定之。 二、财产权负有义务。财产权之行使应同时有益于公共福利。 三、财产之征收,必须为公共福利始得为之。其执行,必须根据法律 始得为之,此项法律应规定赔偿之性质与范围。赔偿之决定应公平衡 量公共利益与关系人之利益。赔偿范围如有争执,得向普通法院提起 诉讼。 第十五条 土地与地产、天然资源与生产工具,为达成社会化之目的,得由法律 规定转移为公有财产或其它形式之公营经济,此项法律应规定赔偿之 性质与范围。关于赔偿,适用本基本法第十四条第三项第三、四两段。 第十六条
一、德国人民之国籍不得剥夺之。国籍之丧失须根据法律,如系违反 当事人之意愿时,并以其不因此而变为无国籍者为限。 二、德国人民不得引渡于外国,在符合法治国原则的情况下,得以法 律就引渡至欧盟会员国或国际法庭为其它规定。 第十六条之一 一、受政治迫害者,享有庇护权。 二、由欧洲共同体之成员国或由一个保障关于难民法律地位之协约或 欧洲人权公约有其适用之第三国入境者,不得主张第一项所定之权 利。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以外,符合第一句所定要件之国家,以需经联 邦参议院同意之法律定之。在第一句所定之情形,终结居留之措施不 因对其提起法律定之。在第一句所定之情形,终结居留之措施不因对 其提起法律救济而停止执行。 三、基于法律状况、法律适用及一般的政治关系,而显示出有保障人 民不受政治迫害及非人道或侮辱性处罚或处置之国家,得以须经联邦 参议院同意之法律规定之。由此等国家入境之外国人,除其举出确受 政治迫害之事实外,推定为未受迫害。 四、在第三项所定情形及申请庇护为显无理由可视为显无理由者,终 结取留措施之执行仅于对此等措施之合法性有显著之怀疑时,始得经 由法院中止之;审查范围得受限制且事后之请求应不予考虑。其细节 以法律定之。 五、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相互间之其与第三国所缔结之国际条约,系尊 重于缔约国内应予适用之有关难民法律之协约与欧洲人权公约,而所 缔结之国际条约中规定审查庇护申请之管辖与庇护决定之相互承认 者,第一项至第四项之规定不得与之抵触。 第十七条 人民有个别或联合他人之书面向该管机关及民意代表机关提出请愿 或诉愿之权利。 第十七条之一 一、有关兵役及代替勤务之法律得规定,对于军队及代替勤务之服役
一、德国人民之国籍不得剥夺之。国籍之丧失须根据法律,如系违反 当事人之意愿时,并以其不因此而变为无国籍者为限。 二、德国人民不得引渡于外国,在符合法治国原则的情况下,得以法 律就引渡至欧盟会员国或国际法庭为其它规定。 第十六条之一 一、受政治迫害者,享有庇护权。 二、由欧洲共同体之成员国或由一个保障关于难民法律地位之协约或 欧洲人权公约有其适用之第三国入境者,不得主张第一项所定之权 利。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以外,符合第一句所定要件之国家,以需经联 邦参议院同意之法律定之。在第一句所定之情形,终结居留之措施不 因对其提起法律定之。在第一句所定之情形,终结居留之措施不因对 其提起法律救济而停止执行。 三、基于法律状况、法律适用及一般的政治关系,而显示出有保障人 民不受政治迫害及非人道或侮辱性处罚或处置之国家,得以须经联邦 参议院同意之法律规定之。由此等国家入境之外国人,除其举出确受 政治迫害之事实外,推定为未受迫害。 四、在第三项所定情形及申请庇护为显无理由可视为显无理由者,终 结取留措施之执行仅于对此等措施之合法性有显著之怀疑时,始得经 由法院中止之;审查范围得受限制且事后之请求应不予考虑。其细节 以法律定之。 五、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相互间之其与第三国所缔结之国际条约,系尊 重于缔约国内应予适用之有关难民法律之协约与欧洲人权公约,而所 缔结之国际条约中规定审查庇护申请之管辖与庇护决定之相互承认 者,第一项至第四项之规定不得与之抵触。 第十七条 人民有个别或联合他人之书面向该管机关及民意代表机关提出请愿 或诉愿之权利。 第十七条之一 一、有关兵役及代替勤务之法律得规定,对于军队及代替勤务之服役
人员于服役或从事代替勤务之期间,限制其以语言、文字及图昼自由 表示及传布意见之基本权利(第五条第一项)、集会自由之基本权利 (第八条)及请愿之权利(第十七条),但得规定许其联合他人提 出请愿及诉愿。 二、有关国防及保护平民之法律得规定限制迁徒之基本权利(第十一 条)及住宅不可侵犯权(第十三条)。 第十八条 凡滥用言论自由,尤其是出版自由(第五条第一项)、讲学自由(第 五条第三项)、集会自由(第八条)、结社自由(第九条)、书信、 邮件与电讯秘密(第十条)、财产权(第十四条)、或庇护权(第十 六条之一),以攻击自由、民主之基本秩序者,应剥夺此等基本权利。 此等权利之剥夺及其范围由联邦宪法法院宣告之。 第十九条 一、凡基本权利依本基本法规定得以法律限制者,该法律应具有一般 性,且不得仅适用于特定事件,除此该法律并应具体列举其条文指出 其所限制之基本权利。 二、基本权利之实质内容绝不能受侵害。 三、基本权利亦适用于国内法人,但以依其性质得适用者为限。 四、任何人之权利受官署侵害时,得提起诉讼。如别无其它管辖机关 时,得向普通法院起诉,但第十条第二项后段之规定不因此而受影响。 第二章联邦与各邦 第二十条 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为民主、社会之 联邦国家。 二、所有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由人民以选举及公民投票, 并由彼此分立之立法、行政及司法机关行使之。 三、立法权应受宪法之限制,行政权与司法权应受立法权与法律之限 制
人员于服役或从事代替勤务之期间,限制其以语言、文字及图昼自由 表示及传布意见之基本权利(第五条第一项)、集会自由之基本权利 (第八条) 及请愿之权利(第十七条),但得规定许其联合他人提 出请愿及诉愿。 二、有关国防及保护平民之法律得规定限制迁徒之基本权利(第十一 条)及住宅不可侵犯权(第十三条)。 第十八条 凡滥用言论自由,尤其是出版自由(第五条第一项)、讲学自由(第 五条第三项)、集会自由(第八条)、结社自由(第九条)、书信、 邮件与电讯秘密(第十条)、财产权(第十四条)、或庇护权(第十 六条之一),以攻击自由、民主之基本秩序者,应剥夺此等基本权利。 此等权利之剥夺及其范围由联邦宪法法院宣告之。 第十九条 一、凡基本权利依本基本法规定得以法律限制者,该法律应具有一般 性,且不得仅适用于特定事件,除此该法律并应具体列举其条文指出 其所限制之基本权利。 二、基本权利之实质内容绝不能受侵害。 三、基本权利亦适用于国内法人,但以依其性质得适用者为限。 四、任何人之权利受官署侵害时,得提起诉讼。如别无其它管辖机关 时,得向普通法院起诉,但第十条第二项后段之规定不因此而受影响。 第二章联邦与各邦 第二十条 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为民主、社会之 联邦国家。 二、所有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国家权力,由人民以选举及公民投票, 并由彼此分立之立法、行政及司法机关行使之。 三、立法权应受宪法之限制,行政权与司法权应受立法权与法律之限 制
四、凡从事排除上述秩序者,如别无其它救济方法,任何德国人皆有 权反抗之。 第二十条之一 国家为将来之世世代代,负有责任以立法,及根据法律与法之规定经 由行政与司法,于合宪秩序范围内保障自然之生活环境。 第二十一条 一、政党应参与人民政见之形成。政党得自由组成。其内部组织须符 合民主原则。政党应公开说明其经费与财产之来源与使用。 二、政党依其目的及其党员之行为,意图损害或废除自由、民主之基 本秩序或意图危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存在者,为违宪。至是否违宪, 由联邦宪法法院决定之。 三、其细则由联邦立法规定之。 第二十二条 联邦国旗为黑、红、金三色。 第二十三条 一、德意志共和国为实现欧洲之联合,参与欧洲联盟之发展,而欧洲 联盟系以民主、法治国、社会与联邦原则以及补充性原则为其义务, 且提供与本基本法相当之基本权利保障。联邦对此得依据须经联邦参 议院同意之法律托付主权。欧洲联盟之成立以及其条约依据与相当规 定之修改,而本基本法依该规定之内容应予修改或补充,或可能修改 或补充者,本基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二项及第三项之规定准用之。 二、联邦议会参与欧洲联盟事务;各邦经由联邦参议院参与欧洲联盟 事务。联邦政府应广泛且尽速向欧邦议会与联邦参议院提出报告。 三、联邦政府于其参与欧洲联盟立法之前,应予联邦议会有表示意见 之机会。联邦政府于进行协商时应考虑联邦议会之意见。其细节以法 律定之。 四、联邦参议院参与相关之内国措施或各邦对其有管辖权者,联邦意 思之形成应有联邦参议院之参与。 五、在联邦专属立法之领域涉及各邦之利益者或其它联邦有立法权之
四、凡从事排除上述秩序者,如别无其它救济方法,任何德国人皆有 权反抗之。 第二十条之一 国家为将来之世世代代,负有责任以立法,及根据法律与法之规定经 由行政与司法,于合宪秩序范围内保障自然之生活环境。 第二十一条 一、政党应参与人民政见之形成。政党得自由组成。其内部组织须符 合民主原则。政党应公开说明其经费与财产之来源与使用。 二、政党依其目的及其党员之行为,意图损害或废除自由、民主之基 本秩序或意图危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存在者,为违宪。至是否违宪, 由联邦宪法法院决定之。 三、其细则由联邦立法规定之。 第二十二条 联邦国旗为黑、红、金三色。 第二十三条 一、德意志共和国为实现欧洲之联合,参与欧洲联盟之发展,而欧洲 联盟系以民主、法治国、社会与联邦原则以及补充性原则为其义务, 且提供与本基本法相当之基本权利保障。联邦对此得依据须经联邦参 议院同意之法律托付主权。欧洲联盟之成立以及其条约依据与相当规 定之修改,而本基本法依该规定之内容应予修改或补充,或可能修改 或补充者,本基本法第七十九条第二项及第三项之规定准用之。 二、联邦议会参与欧洲联盟事务;各邦经由联邦参议院参与欧洲联盟 事务。联邦政府应广泛且尽速向欧邦议会与联邦参议院提出报告。 三、联邦政府于其参与欧洲联盟立法之前,应予联邦议会有表示意见 之机会。联邦政府于进行协商时应考虑联邦议会之意见。其细节以法 律定之。 四、联邦参议院参与相关之内国措施或各邦对其有管辖权者,联邦意 思之形成应有联邦参议院之参与。 五、在联邦专属立法之领域涉及各邦之利益者或其它联邦有立法权之
情形,联邦政府应考虑联邦参议院之意见。事项之重点涉及各邦之立 法权,其机关之设置或其行政程序者,联邦意思之形成于此范围内对 于联邦参议院之意见应予以具决定性的考虑;在此应维护联邦之国家 整体之责任。会导致联邦增加支出,减少收入之事务,应经联邦政府 同意。 六、德意志共和国依其欧洲联盟成员国之地位所负责法律之履行,如 事项之重点涉及各邦之专属立法权者,应由联邦转让于由联邦参议院 所指定之各邦代表。此等法律之履行须有联邦政府之参与与表决;在 此应维护联邦之国家整体的责任。 七、第四项至第六项之施行细则以须经联邦参议院同意之法律定之。 第二十四条 一、联邦得以立法将主权转让于国际组织。 一之一、各邦于其行使国家权能与履行国家任务之权限范围内,经联 邦政府之同意,得将主权托付于周边国际组织。 二、为维护和平,联邦得加入互保之集体安全体系;为此,联邦得同 意限制其主权,以建立并确保欧洲及世界各国间之持久和平秩序。 三、为解决国际争端,联邦得加入普遍性、概括性、强制性国际公断 协议。 第二十五条 国际法之一般规则构成联邦法律之一部分。此等规定之效力在法律 上,并对联邦领土内居民直接发生权利义务。 第二十六条 一、扰乱国际和平共同生活之行为,或以扰乱国际和平共同生活为目 的之行为,尤其是发动侵略战争之准备行为,均属违宪。此等行为应 处以刑罚。 二、供战争使用之武器,其制造、运输或交易均须经联邦政府之许可。 其细则由联邦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 所有德国商船形成统一商船队
情形,联邦政府应考虑联邦参议院之意见。事项之重点涉及各邦之立 法权,其机关之设置或其行政程序者,联邦意思之形成于此范围内对 于联邦参议院之意见应予以具决定性的考虑;在此应维护联邦之国家 整体之责任。会导致联邦增加支出,减少收入之事务,应经联邦政府 同意。 六、德意志共和国依其欧洲联盟成员国之地位所负责法律之履行,如 事项之重点涉及各邦之专属立法权者,应由联邦转让于由联邦参议院 所指定之各邦代表。此等法律之履行须有联邦政府之参与与表决;在 此应维护联邦之国家整体的责任。 七、第四项至第六项之施行细则以须经联邦参议院同意之法律定之。 第二十四条 一、联邦得以立法将主权转让于国际组织。 一之一、各邦于其行使国家权能与履行国家任务之权限范围内,经联 邦政府之同意,得将主权托付于周边国际组织。 二、为维护和平,联邦得加入互保之集体安全体系;为此,联邦得同 意限制其主权,以建立并确保欧洲及世界各国间之持久和平秩序。 三、为解决国际争端,联邦得加入普遍性、概括性、强制性国际公断 协议。 第二十五条 国际法之一般规则构成联邦法律之一部分。此等规定之效力在法律 上,并对联邦领土内居民直接发生权利义务。 第二十六条 一、扰乱国际和平共同生活之行为,或以扰乱国际和平共同生活为目 的之行为,尤其是发动侵略战争之准备行为,均属违宪。此等行为应 处以刑罚。 二、供战争使用之武器,其制造、运输或交易均须经联邦政府之许可。 其细则由联邦法律定之。 第二十七条 所有德国商船形成统一商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