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训练比喻 虞美人(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怡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 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修辞训练——比喻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 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修辞训练比喻 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 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词中的“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请分别 从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迸行赏析,体会 它的艺术魅力
修辞训练——比喻 1. 词中的“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请分别 从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体会 它的艺术魅力。 青玉案 (宋)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 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修辞格介绍2.比拟 匕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1.拟人: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 2拟物: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 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把人拟作物 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修辞格介绍 2. 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1. 拟人: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 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2. 拟物: 把人拟作物 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修辞格介绍2.比拟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 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 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 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 呢。 比拟与比喻的兼格
修辞格介绍 2. 比拟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 比喻 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 比拟 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比拟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 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 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 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 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 呢。 比拟与比喻的兼格
修辞训练比拟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春李高考试题)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 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 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容易误解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 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 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 中是合适的
容易误解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 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 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 中是合适的。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修辞训练——比拟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 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 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