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毛处,循腹部和胸部的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 穴,上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沿着面颊上 行至目下。 附: 十四经的主治规律表 经络名称 主治病证 手太阴肺经 肺、喉、胸部病 手少阴心经 心、胸部、神志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胸部、神志病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鼻、口、齿、眼、咽喉、热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耳、眼、咽喉、热、神志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耳、眼、咽喉、热病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神志、热病 足太阳膀胱经 后头、眼、背腰、脏腑、神志、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胁、肋、耳、眼、神志、热病 足太阴脾经 脾、胃、前阴、妇科病 足少阴肾经 肾、肺、咽喉、前阴、妇科病 ·25·
阴毛处,循腹部和胸部的正中线上行, 经关元等 穴,上至咽喉部, 再上行环绕口唇, 沿着面颊上 行至目下。 附: 十四经的主治规律表 经络名 称 主 治 病 证 手 太阴 肺经 肺、喉、胸部 病 手 少阴 心经 心、胸部 、神 志病 手 厥阴 心包经 心、胃、胸部 、神 志病 手 阳明 大肠经 前头 、鼻 、口 、齿 、眼、咽喉、热病 手 太阳 小肠经 后头 、肩 胛、耳、眼、咽喉 、热 、神 志病 手 少阳 三焦经 侧头 、胁 、肋 、耳 、眼、咽喉、热病 足 阳明 胃经 前头 、口 、齿 、咽 喉、胃、肠、神志 、热病 足 太阳 膀胱经 后头 、眼 、背 腰、脏腑 、神 志、热病 足 少阳 胆经 侧头 、胁 、肋 、耳 、眼、神志、热病 足 太阴 脾经 脾、胃、前阴 、妇 科病 足 少阴 肾经 肾、肺、咽喉 、前 阴、妇科 病 · 25 ·
续表 经络名称 主治病证 足厥阴肝经 肝、前阴、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头面、脏腑、妇科、神志病 任脉 虚脱、脏腑、妇科、神志病 (二)推拿常用穴位 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也是接受针灸、推拿刺激的部位。又名穴 位、穴道、孔穴。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可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十四经穴是指归属 于十二经及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全 身经穴有361个。经外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 十四经的腧穴,简称奇穴,常用的奇穴有48 个。阿是穴则是无具体名称,无固定部位,而 以痛处为穴。按人体头颈部、躯干部、上肢部 和下肢部,选择了164个推拿常用穴位,分述 如下。 ·26·
续 表 经络名 称 主 治 病 证 足 厥阴 肝经 肝、前阴 、妇 科病 督 脉 中风 、昏 迷、热、头面 、脏 腑、妇科 、神 志病 任 脉 虚脱 、脏 腑、妇科 、神 志病 (二) 推拿常用穴位 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也是接受针灸、推拿刺激的部位。又名穴 位、穴道、孔穴。 人体的腧穴很多 , 大体可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十四经穴是指归属 于十二经及任、督二 脉的腧 穴, 简 称经 穴, 全 身经穴有 361 个。经外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 十四经 的腧 穴, 简 称 奇穴 , 常 用的 奇 穴有 48 个。阿是穴则是无具体名称, 无固定部位 , 而 以痛处为穴。按人体头颈部、躯干部、上肢部 和下肢部, 选择了 164 个推拿常用穴位 , 分述 如下。 · 26 ·
1.头颈部 (1)百会(督脉)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 连线之中点。(图15) 一四神聪 百会 图15 【主治】 头痛、眩晕、项强、脱肛、高血压。 【手法】一指禅推、按、揉。 (2)四神聪(经外奇穴) 【定位】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图15)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脑积水、 脑发育不全。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27·
1 . 头颈部 (1 ) 百会( 督脉)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或两耳尖 连线之中点。(图 15) 图 15 【主治】 头痛、眩晕、项强、脱肛、高血压。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2 ) 四神聪( 经外奇穴) 【定位】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1 寸。(图 15)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脑积水、 脑发育不全。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 27 ·
(3)攒竹(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眉头凹陷处。(图16) 攒竹 晴明 四白。 地仓。二 图16 【主治】 头痛、眉棱骨痛、目痛、近视、 呃逆。 【手法】一指禅推、按、揉。 (4)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28·
(3 ) 攒竹( 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眉头凹陷处。(图 16) 图 16 【主 治】 头 痛、眉 棱 骨 痛、目 痛、近 视、 呃逆。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4 ) 睛明( 足太阳膀胱经) · 28 ·
【定位】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中。(图 16) 【主治】 一切眼病。 【手法】一 指禅推、按。 (5)四白(足阳明胃经) 【定位】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图 16) 【主治】 眼睑 动、目赤痛痒、迎风流泪、 口眼㖞斜。 【手法】一指禅推、按、揉。 (6)地仓(足阳明胃经) 【定位】 瞳孔直下,口角外侧04寸。(图 16) 【主治】 口角㖞斜、流涎、牙痛。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7)神庭(督脉)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图 17) 【主治】 头痛、眼病、鼻病。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29·
【定 位】 目 内眦 角稍 上方 凹陷 中。 ( 图 16 ) 【主治】 一切眼病。 【手法】 一指禅推、按。 (5 ) 四白( 足阳明胃经) 【定位】 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图 16 ) 【主治】 眼睑 动、目赤痛痒、迎风流泪、 口眼㖞斜。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6 ) 地仓( 足阳明胃经) 【定位】 瞳孔直下,口角外侧 0 .4 寸。( 图 16 ) 【主治】 口角㖞斜、流涎、牙痛。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7 ) 神庭( 督脉) 【定位】 前 发际 正中 直上 0 .5 寸。 ( 图 17 ) 【主治】 头痛、眼病、鼻病。 【手法】 一指禅推、按、揉。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