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泄 泻
概述 大便稀薄,甚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并多 有排便次数增多 泄与泻含义有别:泄者,漏泄之意,是指 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 泻之意,是指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 急。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 病名: 《内经》称为“泄”, 汉唐多与痢疾同归 于“下利”之中,宋代以后渐以“泄泻”统 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一、概述 定义: 大便稀薄,甚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并多 有排便次数增多。 泄与泻含义有别:泄者,漏泄之意,是指 大便溏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 泻之意,是指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 急。临床一般统称为泄泻。 病名: 《内经》称为“泄” ,汉唐多与痢疾同归 于“下利”之中,宋代以后渐以“泄泻”统 称
概述 病证分类: 历代对本病多有阐发,故有多种不同的病 证名称和分类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 以发病脏腑分类与定名:胃泄、脾泄、 大肠泄、肾泄等。 ©以泄泻的症状分类与定名:如泻下完谷 不化谓“飧泄”;溏垢污浊谓“溏泄”;澄 澈清冷谓“鹜泄”;所下多水谓“濡泄”; 久泻不禁谓“滑泄” ©以发病的病因分类与定名:食泄、暑泄、 酒泄、气泄、疫泄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概述 病证分类: 历代对本病多有阐发,故有多种不同的病 证名称和分类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 ☻ 以发病脏腑分类与定名:胃泄、脾泄、 大肠泄、肾泄等。 ☻ 以泄泻的症状分类与定名:如泻下完谷 不化谓“飧泄” ;溏垢污浊谓“溏泄” ;澄 澈清冷谓“鹜泄” ;所下多水谓“濡泄” ; 久泻不禁谓“滑泄” 。 ☻ 以发病的病因分类与定名:食泄、暑泄、 酒泄、气泄、疫泄等
概述 历史沿革: 《内经》 根据不同性状的粪便和泄泻程度,提出 骛泄、飧泄、濡泄、洞泄、注下等名称。 全面阐述各种泄泻的病因病机,明确指 出风、寒、热、湿以及饮食、起居、情志等 因素均与泄泻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病脏腑与 脾、胃、大小肠有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清气在 下,则生飧泄,…… 湿胜则濡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概述 历史沿革: 《内经》 ☻ 根据不同性状的粪便和泄泻程度,提出 骛泄、飧泄、濡泄、洞泄、注下等名称。 ☻ 全面阐述各种泄泻的病因病机,明确指 出风、寒、热、湿以及饮食、起居、情志等 因素均与泄泻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病脏腑与 脾、胃、大小肠有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清气在 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 ;
概述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 热。”)《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饮食 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阴受之则入 五脏, 入五脏则chen满闭塞,下为飧 泄 99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下利的条 目达百余处,载方近40首,详述了下利的病 机及治法规律 对泄泻概括为实热、虚寒、寒热错杂三 大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概述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素问·至真要 大论篇》: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 热。 ”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 “饮食 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 五脏, ……入五脏则chen满闭塞,下为飧 泄。 ”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下利的条 目达百余处,载方近40首,详述了下利的病 机及治法规律。 ☻ 对泄泻概括为实热、虚寒、寒热错杂三 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