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曙光医院消化科 ■ 张正利
痢 疾 § 曙光医院消化科 § 张正利
概 述 ■定义: 《内经》—“肠游” 《难经》—“大瘕泻” 《伤寒》将其与泄泻统归于“下利” 宋《济生方》以后 一痢疾
概 述 § 定义: § 《内经》————“肠澼” 《难经》—— “大瘕泻” 《伤寒》将其与泄泻统归于“下利” 宋《济生方》以后———— 痢疾
历尖沿革 《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导致本 病的重要因素。 > 《伤寒论》对痢疾作了初步的分类,指出了本病的病机 是有“热”,所创'“葛粮芩莲汤”“白头翁汤”“黄芩 汤”沿用至今。 > 《诸病源候论》 将痢疾细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痢、 休 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种证候。 > 元时注意到有传染性,有“时疫痢”之名。朱丹溪在 治则上强调通因通用。 > 刘河间善用辛苦寒药治痢,其“行血”、“调气”等治 则已称为日后治痢的重要原则 AA 明清后注重补脾肾。 《痢疾论》又名《痢疾大全》,清代孔毓礼,成书于 1751年,编纂,总结历代所述
历史沿革 Ø 《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导致本 病的重要因素。 Ø 《伤寒论》对痢疾作了初步的分类,指出了本病的病机 是有“热” ,所创“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芩 汤”沿用至今。 Ø 《诸病源候论》将痢疾细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痢、 休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种证候。 Ø 金元时注意到有传染性,有“时疫痢”之名。朱丹溪在 治则上强调通因通用。 Ø 刘河间善用辛苦寒药治痢,其“行血” 、 “调气”等治 则已称为日后治痢的重要原则。 Ø 明清后注重补脾肾。 Ø 《痢疾论》又名《痢疾大全》,清代孔毓礼,成书于 1751年,编纂,总结历代所述
病因 夏秋之季,热郁湿蒸,湿热之邪 内侵人体,蕴于结肠而发病 感受外邪 气候乖戾,感受疫毒之邪 病因 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瓜果,滋 生寒湿、湿热,食积 饮食不节 食用不洁之物,痢邪从口而 入
病 因 感受外邪 病因 饮食不节 夏秋之季,热郁湿蒸,湿热之邪 内侵人体,蕴于结肠而发病 气候乖戾,感受疫毒之邪 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瓜果,滋 生寒湿、湿热,食积 食用不洁之物,痢邪从口而 入
病机 感受湿毒,博结气血 湿热内蕴 湿热内蕴 积于肠道,与气血博结, 传化失常,气血瘀滞, 脂络受损 感受疫毒 疫毒熏灼 灼伤肠道,耗伤气血 一 毒盛于里,助热伤津 毒邪上攻请窍 肥甘生冷 寒湿内阻 毒邪内扰心营 疫毒内盛内陷 饮食不洁
病 机 n 感受湿毒,博结气血 湿热内蕴 积于肠道,与气血博结, 传化失常,气血瘀滞, 脂络受损 感受疫毒 肥甘生冷 饮食不洁 湿热内蕴 寒湿内阻 疫毒熏灼 灼伤肠道,耗伤气血 - 毒盛于里,助热伤津 - 毒邪上攻请窍 - 毒邪内扰心营 - 疫毒内盛内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