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二中200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610 命题人:朱安荣江明娥易中生龚惠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睥睨(bi)泥淖(nan)谄笑(chan)镜框( kuang) B.石栈(zhin)症结( zheng)围歼(qjin)山脊(ji) C召唤(zhoo)荆杞(qi)泥塑(sho)信笺(jin) D.下载(z0i)说客(shu)啁啾j)露富(lo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歉收简练吉祥物山清水秀 B.摩挲青睐影牒机名门旺族 搭档林荫道徇情枉法 D.反馈.峨眉荧火虫荒芜人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 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 B.今日,日本自民党新领导人安倍晋三表示,将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并在历史问题上 作出反省和道歉。对此,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态度 C.互联网与文学联网所滋生的网络文学现象,现已成为一道引领而望的文化景观,开 始影响文学发展的格局和走势。 D.“十一”黄金周期间,远足登山成为许多市民首选的度假方式,人们流连于翠绿的 林间,盘桓于蜿蜒的山路,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 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B.市声嘈杂,现代人的听觉正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悲哀。当风儿悄悄吹过, 当雨点静静洒落,当鸟鸣悠悠飘来……等等,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 C.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说:“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上高二中 2007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6.10. 命题人:朱安荣 江明娥 易中生 龚惠明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睥.睨(bì ) 泥淖. (nàn) 谄.笑(chǎn) 镜框. (kuāng) B. 石栈. (zhàn ) 症.结 (zhēng) 围歼.(qiān) 山脊.(jǐ) C 召.唤(zhāo) 荆杞. (qǐ ) 泥塑. (shùo ) 信笺.(jiān) D.下载. (zài) 说.客(shuō ) 啁啾.(jiū) 露.富(l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歉收 简练 吉祥物 山清水秀 B. 摩挲 青睐 影牒机 名门旺族 C. 扫瞄 搭档 林荫道 徇情枉法 D. 反馈. 峨眉 荧火虫 荒芜人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 者交相辉映 ....,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 B. 今日,日本自民党新领导人安倍晋三表示,将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并在历史问题上 作出反省和道歉。对此,中国政府采取的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的态度。 C. 互联网与文学联网所滋生的网络文学现象,现已成为一道引领而望 ....的文化景观,开 始影响文学发展的格局和走势。 D. “十一”黄金周期间,远足登山成为许多市民首选的度假方式,人们流连于翠绿的 林间,盘桓于蜿蜒的山路,顿觉如坐春风 ....,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 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B. 市声嘈杂,现代人的听觉正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文明的悲哀。当风儿悄悄吹过, 当雨点静静洒落,当鸟鸣悠悠飘来……等等,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 C. 同学们拉着张老师,难过地说:“您是今天走?还是明天走?
D.传染疾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 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 业出口创汇企业。 B.雨果和巴尔扎克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然而他们有着很深的友谊。在共同的创作生 活中,他们成为至交的朋友。 C.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歌手丛飞,因患癌症不幸于2006年4月去世, 十多年来他为救助失学儿童和孤儿累计捐善款约300多万元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2分,每小题3分) 地球大气的“进化”史 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 氢弹气和氦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 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 要是氢和氦。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 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 体,它的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 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150万——300万Km,在掠过地球时,将 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 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 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 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中。温度、逃脱速率 分子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 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 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D. 传染疾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 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轻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轻工 业出口创汇企业。 B. 雨果和巴尔扎克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然而他们有着很深的友谊。在共同的创作生 活中,他们成为至交的朋友。 C. 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歌手丛飞,因患癌症不幸于 2006 年 4 月去世, 十多年来他为救助失学儿童和孤儿累计捐善款约 300 多万元。 D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地球大气的“进化”史 大约在 46 亿年前,地球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它的基本成分是 氢弹气和氦气以及一些尘埃。固体尘埃聚集结合形成地球的内核,围绕在外部的大量气体组 成原始大气,因此在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也已经同步形成。原始大气的成分比较单一,主 要是氢和氦。那时整个大气层是不稳定的,刚刚诞生的地球显然还不具备“笼络”原始大气 的能力而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内部有“叛逃分子”,因为氢是轻元素,属于容易逃离的气 体,它的速度很快,常常一不留神就飞出地球;威胁大气稳定的外部因素则是太阳风,它是 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达到 150 万——300 万 Km,在掠过地球时,将 氢和氦统统掠走,给原始大气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初生”的地球引力较小不能够在争夺气体之战中获胜,原始大气就这样在产生后 不久又消失了。 原始大气被吹走之后,在火山爆发、地壳板块碰撞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又生成了二 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和氨等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这些气体不断增多,逐渐占据 了整个天空,经过亿万年的积累,成代替原始大气的次生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次生大气处于不断逃逸又不断得到补充的动态变化中。温度、逃脱速率、 分子量三个因素是气体逃脱地球重力吸引的最关键因素,温度越高、速度越快、质量越轻的 大气分子越容易逃脱重力的吸引。此外,猛烈的火山喷发可以扮演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 帮助气体以更高的速度逃离地球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然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大气的元素方 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 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渐减小, 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 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 生、繁衍。 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氮与氧不同 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 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因此氨气渐被消耗光,而氮气 因为“不作合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 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地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 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 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 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 (选自《科学之友》2004年第8期) 6,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150万——300万Km D.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 样消失了。 7.关于地球次生大气仍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的原因,下列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A.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 B.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的引力变大了,“笼络”大气的能力增强了 C.由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 减少了 D.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 体又产生出来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那为什么地球次生大气仍然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呢?从组成大气的元素方 面来看,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从地球方面来看,地球的 引力增强变大,而且在大爆炸之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 渐减小, 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减少了;加上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 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体又产生出来,因此大气层可以保留,生命也因此得以产 生、繁衍。 氧气的出现打破了次生大气的组成结构,氧与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氮。氮与氧不同, 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只有极少的氮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吸收,进入 生物界,但是一旦生物死去,这一点点氮又回到了空气里。因此氨气 渐被消耗光,而氮气 因为“不作合精神”和“洁身自好”的禀性而很少受到损失,因此大气中氮的含量是最高的。 二氧化碳随着植物大规模地在地球上扩张,消耗一直比较大,逐 渐减少;而氧气和氮气不断被大自然的“生花妙笔”分行出来,最终,地球上的大气变成了 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成分,地球“外衣”从此才稳定下来,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在这样优越的 自然环境下才得以出现从而真正开启了地球的文明时代。 (选自《科学之友》2004 年第 8 期) 6,下列关于“原始大气”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它是由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星际物质演化而来的,其成分主要是氢和氦。 B.不稳定性是其特征,主要原因是刚刚诞生的地球还不具备足够强的引力。 C.太阳风是太阳向空间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时速可达 150 万——300 万 Km。 D. 由于氢和氦是轻元素,它们成了最容易逃离的气体。随着氢和氦的逃离,原始大气就这 样消失了。 7.关于地球次生大气仍存在而没有像原始大气那样消失的原因,下列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 ) A.次生大气的组成多为分子量比较重的元素,不容易逃离。 B.宇宙大爆炸之后,地球的引力变大了,“笼络”大气的能力增强了。 C.由于宇宙扩展的速度特别快,行星之间的引力在逐渐减小,影响气体散失的外部因素也 减少了。 D.地球这个“大气生产工厂”本身的生产能力在增强,在气体逃逸的同时,源源不断的气 体又产生出来。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的形成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 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氦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 明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臧;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 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借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风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髙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 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 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 车之商贾四方宾客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 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 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与《醉翁亭记》写于同年同地的姊妹篇)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消磨:消灭 B.圣人出而四海一 道其风俗之美 道:路上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取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A.与原始大气形成所需的时间相比,次生大气的形成经过了上亿万年,所需时间更为漫长。 B.猛烈的火山喷发既生成了一些分子量比较重的气体,又扮演着类似于火箭助推器的角色, 帮助一些气体逃离地球。 C.氮气的“不合作精神”指的是它“不喜欢与其他元素打交道,也不愿与水合作”的特点。 D.地球“外衣”的主要成分由氢和氦变成了现在的氧和氮,人类由此开启了真正的地球文 明时代。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 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 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惜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 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 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 车之商贾四方宾客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 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 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 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 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与《醉翁亭记》写于同年同地的姊妹篇)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消磨:消灭 B.圣人出而四海一. 一:统一 C.道.其风俗之美 道:路上 D.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命名,取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滁于.五代干戈之际 B 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西伯,拘于里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 今君乃亡赵走燕 11.以下6句,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一组是 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③辟地以为亭,而与滁 人往游其间。④乐其地僻而事简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⑥夫 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 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 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曲平易、亮丽轻柔 的散文风格。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4分) (2)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5分) 14.默写(6分) (1)其称小而其指极大, 其志洁 其廉行,故死而不容。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 (3)花径不曾缘客扫
西伯,拘于.里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 今君乃.亡赵走燕 11.以下 6 句,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一组是 ( ) ①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③辟地以为亭,而与滁 人往游其间。 ④乐其地僻而事简 ⑤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⑥夫 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A.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12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 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 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 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 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 的政治理想。 D 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曲平易、亮丽轻柔 的散文风格。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6 分) (1)其称小而其指极大, ______________。其志洁,____________;其廉行,故死而不容。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 (3)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