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2008.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学生谷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2007年3月27日下午3时,收藏了数十万件中国文物精品的首都博物馆,见证了一个 历史性的时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方案在这里正式揭晓。(1) 北京奥运会奖牌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 中华美玉。其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 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 技场全景形象。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 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挂钩 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北京奥组 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 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优胜者佩戴着“中国玉”奖牌返回故乡,将北京奥运会珍贵的记忆永久保藏。(2) 从2005年11月开始,通过对往届奥运奖牌设计经验的分析,北京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 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等,制订了奖牌设计开发方案。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 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奖牌设计的邀请。经过近3个月的征集,北京奥 组委共收到有效应征作品179件。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北京奥组委邀请 了国内外在艺术、雕塑、造币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依据奖牌设计
1 普陀区 2007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2008.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阅读部分 80 分,写作部分 7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6 分) 2007 年 3 月 27 日下午 3 时,收藏了数十万件中国文物精品的首都博物馆,见证了一个 历史性的时刻: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设计方案在这里正式揭晓。(1) 北京奥运会奖牌第一次创造性地使用了 中华美玉。其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 图案,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 技场全景形象。奖牌背面镶嵌玉璧,正中的金 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奖牌挂钩 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北京奥组 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介绍,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 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优胜者佩戴着“中国玉”奖牌返回故乡,将北京奥运会珍贵的记忆永久保藏。(2) 从 2005 年 11 月开始,通过对往届奥运奖牌设计经验的分析,北京奥组委确定了奖牌设 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等,制订了奖牌设计开发方案。2006 年 1 月 11 日,北京奥组 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奖牌设计的邀请。经过近 3 个月的征集,北京奥 组委共收到有效应征作品 179 件。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评出优秀作品,北京奥组委邀请 了国内外在艺术、雕塑、造币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他们依据奖牌设计
的要求,对179件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2006年6月7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复评评审会,对奖牌设计初评评出的10件入选作品的实物模 型进行了复评。评委对10件入选作品的奖牌实物模型、挂带、包装盒、证书进行了认真审 查。按照复评程序的规定,评委们投票评选出了3件候选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 6月30日,经过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组集体创作的“金镶玉”方 案正式浮出水面。(3) 按照夏季奥运会的惯例,奖牌材质除金银铜外,一般不作突破。“"金镶玉”的设计方案, 创意十分新颖,它突破了以往任冋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 国文化元素。在保证奖牌金、银、铜识别性的同时,彰显“玉”的特点,使“金"、“玉”材 料达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北京奥运会奖牌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复合 而成,工艺要求极高,奥运奖牌玉环加工技术负责人袁建中介绍说:“要在3毫米的玉环立 面上刻出1毫米的弧形凹槽,误差必须比一根头发丝还小。”(4) 往届奥运会上,出现过个别运动员获得奖牌后,过于兴奋,将奖牌抛向空中而导致损坏 的现象。北京奥运会奖牌镶嵌了“玉″,更需増大安全系数。为了提髙奖牌的抗冲击性能 进一步完善结构强度修改完善小组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 次技术测试。通过实验明确了不同结构设计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奖牌厚度和内部结构。最终 他们在保证奖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技术攻关,找到了确保奖牌安全性的方法,使奖 牌可以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而玉石毫发无损。(5) 北京奥运会奖牌使用中华美玉,使2008年奥运奖牌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增加了中国 特色。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表示着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象 征着中华文明,也诠释着团结友谊的奧林匹克精神。含玉奖牌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尊重又 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必将受到运动员的喜爱。(6
2 的要求,对 179 件有效应征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2006 年 6 月 7 日,北京奥组委召开了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征集活动复评评审会,对奖牌设计初评评出的 10 件入选作品的实物模 型进行了复评。评委对 10 件入选作品的奖牌实物模型、挂带、包装盒、证书进行了认真审 查。按照复评程序的规定,评委们投票评选出了 3 件候选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 6 月 30 日,经过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组集体创作的“金镶玉”方 案正式浮出水面。(3) 按照夏季奥运会的惯例,奖牌材质除金银铜外,一般不作突破。“金镶玉”的设计方案, 创意十分新颖,它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奖牌设计单一材质的传统,又融入了典型的中 国文化元素。在保证奖牌金、银、铜识别性的同时,彰显“玉”的特点,使“金”、“玉”材 料达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北京奥运会奖牌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复合” 而成,工艺要求极高,奥运奖牌玉环加工技术负责人袁建中介绍说:“要在 3 毫米的玉环立 面上刻出 1 毫米的弧形凹槽,误差必须比一根头发丝还小。”(4) 往届奥运会上,出现过个别运动员获得奖牌后,过于兴奋,将奖牌抛向空中而导致损坏 的现象。北京奥运会奖牌镶嵌了“玉”,更需增大安全系数。为了提高奖牌的抗冲击性能, 进一步完善结构强度,修改完善小组对奖牌金属和玉结合的工艺技术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了多 次技术测试。通过实验明确了不同结构设计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奖牌厚度和内部结构。最终 他们在保证奖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技术攻关,找到了确保奖牌安全性的方法,使奖 牌可以从两米的高空中自由降落而玉石毫发无损。(5) 北京奥运会奖牌使用中华美玉,使 2008 年奥运奖牌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增加了中国 特色。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玉表示着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象 征着中华文明,也诠释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含玉奖牌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尊重,又 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必将受到运动员的喜爱。(6)
2007年2月8日,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样品被送到了国际奥委会,在罗格主席主持的 执委会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方案。在他们发来的确认函中称 赞道:“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 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祝贺!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 奖牌,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交相辉映,就此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与奥林」 匹克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7) 1.从下文的内容看,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创造性”表现在(2分) 2.就本文内容而言,08北京奥运会奖牌在工艺技术上的难关是 (2分) 3.根据文章第3段的内容,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的确定经过了“制定设计开发方案”、 和“确定正式设计方案”等五个环节。(3分) 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融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于一体,对奥运成绩的优胜者 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B.经过三个月的广泛征集,仅收到179件有效应征作品,这说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 牌设计方案要求高,难度大。 C.在奖牌上镶嵌美玉不仅要保证金、银、铜奖牌的识别性,还要使金属和玉这两种材料达 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 D.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不仅是优胜者荣誉的象征,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杰作 5.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的评选过程 [2]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中的工艺难题 3]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中解决安全性及抗冲击性能的方法。 [4]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外观及其意义。 [S]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文化含义及各方对此的肯定。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有()(2分) A.[l][2I[3][4][5 B.[4[1[3J2{5 C.[4I1[2][5 D.[1[2I[3][5] 6.综观全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的“中国文化元素”主要表现在5分) 阅读下文,完成7-13题。(22分) 一幢三层的建筑,并不高大,也不华丽。门口排着长队。人们像是参加一次宗教仪式, 虔诚地、有序地排列着,等待进入那座期待已久的殿堂。(1) 这座殿堂不是宫殿,不是教堂。是梵高美术馆。(2)
3 2007 年 2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奖牌实物样品被送到了国际奥委会,在罗格主席主持的 执委会上,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批准了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方案。在他们发来的确认函中称 赞道:“北京奥运会奖牌将被证明是一件艺术品。它们高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 神的结合。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表示祝贺!”以“金镶玉”为创意的北京奥运会 奖牌,与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交相辉映,就此成为中国灿烂文化与奥林 匹克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7) 1.从下文的内容看,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创造性”表现在 (2 分) 2.就本文内容而言,08 北京奥运会奖牌在工艺技术上的难关是 (2 分) 3.根据文章第 3 段的内容,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的确定经过了“制定设计开发方案”、 、 、 和“确定正式设计方案”等五个环节。(3 分) 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融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于一体,对奥运成绩的优胜者 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 B.经过三个月的广泛征集,仅收到 179 件有效应征作品,这说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奖 牌设计方案要求高,难度大。 C.在奖牌上镶嵌美玉不仅要保证金、银、铜奖牌的识别性,还要使金属和玉这两种材料达 到视觉上的完美结合。 D.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不仅是优胜者荣誉的象征,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杰作。 5.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 20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的评选过程。 [2] 20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中的工艺难题。 [3] 20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中解决安全性及抗冲击性能的方法。 [4] 2008 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外观及其意义。 [5] 2008 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文化含义及各方对此的肯定。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有( )(2 分) A.[1][2][3][4][5] B.[4][1][3][2][5] C.[4][1][2][5] D.[1][2][3][5] 6.综观全文,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的“中国文化元素”主要表现在 (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3 题。(22 分) 一幢三层的建筑,并不高大,也不华丽。门口排着长队。人们像是参加一次宗教仪式, 虔诚地、有序地排列着,等待进入那座期待已久的殿堂。 (1) 这座殿堂不是宫殿,不是教堂。是梵高美术馆。 (2)
梵高在世时没有卖岀一幅画作,除了做画商的弟弟收藏了一小部分外他的大部分作品 轶散在世界各地。那时候谁会去关注一个穷得发了疯的人的“不入流″的作品呢!终于有一 天,当历史老人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这个“疯子”的画作时,他沧桑的脸上绽出一丝不易察 觉的笑容。一些精明的画商首先读懂了历史老人喜悦的表情,梵高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名字, 突然变成了财富的象征,他的画从一文不值到几十万美元,再到几干万美元。而在政治家眼 里,梵高也从—个疯孑变成了—个价值无法估量的文化品牌:梵髙生前居住过的小镇要认他 作乡亲;法国甚至要以国家的名义认梵高作法兰西的儿子。正是在这个时候,梵高真正的祖 国荷兰才终于醒悟,原来19世纪他们有个最值得骄傲的儿子叫梵高。(3) 荷兰政府于1973年在阿姆斯特丹建了这座以梵高名字命名的美术馆。从早到晩,馆外 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翘首期盼里面的人出来;而在馆内,在梵高的每一幅画前,人群分成 里中外三层,有序而悄无声息地向前移动。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着。(4) 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位画家像梵高一样得到世人如此的崇敬和热爱。(5) 但这一切,对梵高来说来得太晚。在世时他从未感受过人们的崇敬和热爱。他所晓得的, 是饥饿的滋味,被人鄙视的滋味。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言是:“痛苦便是人生。″(6) 梵高的痛苦感受首先来自爱情。爱情对梵髙是残酷的。他在伦敦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却 遭到拒绝。回到荷兰,他爱上了表姐凯沃斯。而当他向表姐求爱时,得到答复却是:不, 办不到,永远办不到『1881年,梵高带着伤痛前往海牙学画。在海牙的街头,他遇到西恩, 并把自己全部的爱情奉献给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但这一次却激怒了做牧师的父亲,他认为梵 高的行为让家族蒙羞,果断地宣布断绝与文森特梵高的关系。梵高从此失去了经济来源, 学业与爱情从此走到了尽头。一连串的打击毁灭了梵高最后仅存的一点自信,他终于明白, 男女之爱、人类之爱、上帝之爱都是不会眷顾他的。(7) 从此,他那屈辱的灵魂便到绘画中去避难了。1883年他开始了在纽南的绘画生涯,这
4 梵高在世时没有卖出一幅画作,除了做画商的弟弟收藏了一小部分外,他的大部分作品 轶散在世界各地。那时候谁会去关注一个穷得发了疯的人的“不入流”的作品呢!终于有一 天,当历史老人把赞赏的目光投向了这个“疯子”的画作时,他沧桑的脸上绽出一丝不易察 觉的笑容。一些精明的画商首先读懂了历史老人喜悦的表情,梵高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名字, 突然变成了财富的象征,他的画从一文不值到几十万美元,再到几千万美元。而在政治家眼 里,梵高也从一个疯子变成了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文化品牌:梵高生前居住过的小镇要认他 作乡亲;法国甚至要以国家的名义认梵高作法兰西的儿子。正是在这个时候,梵高真正的祖 国荷兰才终于醒悟,原来 19 世纪他们有个最值得骄傲的儿子叫梵高。 (3) 荷兰政府于 1973 年在阿姆斯特丹建了这座以梵高名字命名的美术馆。从早到晚,馆外 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翘首期盼里面的人出来;而在馆内,在梵高的每一幅画前,人群分成 里中外三层,有序而悄无声息地向前移动。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重复着。 (4) 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像梵高一样得到世人如此的崇敬和热爱。 (5) 但这一切,对梵高来说来得太晚。在世时他从未感受过人们的崇敬和热爱。他所晓得的, 是饥饿的滋味,被人鄙视的滋味。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遗言是:“痛苦便是人生。” (6) 梵高的痛苦感受首先来自爱情。爱情对梵高是残酷的。他在伦敦时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却 遭到拒绝。回到荷兰,他爱上了表姐凯·沃斯。而当他向表姐求爱时,得到答复却是:“不, 办不到,永远办不到!”1881 年,梵高带着伤痛前往海牙学画。在海牙的街头,他遇到西恩, 并把自己全部的爱情奉献给了这个不幸的女人。但这一次却激怒了做牧师的父亲,他认为梵 高的行为让家族蒙羞,果断地宣布断绝与文森特·梵高的关系。梵高从此失去了经济来源, 学业与爱情从此走到了尽头。一连串的打击毁灭了梵高最后仅存的一点自信,他终于明白, 男女之爱、人类之爱、上帝之爱都是不会眷顾他的。 (7) 从此,他那屈辱的灵魂便到绘画中去避难了。1883 年他开始了在纽南的绘画生涯,这
时,上帝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了7年。(8) 在梵高美术馆的三楼,陈列的主题被命名为“梵高早期作品″,那些灰暗的画面是-种 苦难的呈现。梵高在这里掩藏了自己的伤痛,却用他悲悯的心描绘着纽南底层民众为生存而 挣扎的痛苦。梵高在纽南时期的作品,色彩灰暗,造型滞重,无不凝聚着梵髙对贫困阶层悲 苦命运的深切忧虑。(9) 美术馆二楼所展出的是被归为“梵高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展板的下方出现的最多的年 份是“1888″和“1889″。那是梵高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的时间。在阿尔短短的两年中,他 创作了近300幅作品。《向日葵》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10) 站在三幅《向阳葵》面前,从那粗短的笔触中,从那堆积在画布上厚厚金黄中,我又一 次真切地感受到他痛苦的呼吸。而这一次的痛苦发生在短暂的欢愉之后。(11) 1888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画家沙龙,向一些画 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收到高更准备前 往阿尔的消息,梵高欣喜若狂。这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 黄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向日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 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挥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惊恐中离开 了阿尔,离开了梵高。梵高在对高更的极度思念中,画了第六幅向日葵,这一次,他调整了 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 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 切都是徒劳,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6幅《向日葵》成为他与高更的友谊开始与 结束的见证。(12)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 而来的痛苦就几乎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人们
5 时,上帝留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了 7 年。 (8) 在梵高美术馆的三楼,陈列的主题被命名为“梵高早期作品”,那些灰暗的画面是一种 苦难的呈现。梵高在这里掩藏了自己的伤痛,却用他悲悯的心描绘着纽南底层民众为生存而 挣扎的痛苦。梵高在纽南时期的作品,色彩灰暗,造型滞重,无不凝聚着梵高对贫困阶层悲 苦命运的深切忧虑。 (9) 美术馆二楼所展出的是被归为“梵高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展板的下方出现的最多的年 份是“1888”和“1889”。那是梵高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的时间。在阿尔短短的两年中,他 创作了近 300 幅作品。《向日葵》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10) 站在三幅《向阳葵》面前,从那粗短的笔触中,从那堆积在画布上厚厚金黄中,我又一 次真切地感受到他痛苦的呼吸。而这一次的痛苦发生在短暂的欢愉之后。 (11) 1888 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画家沙龙,向一些画 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收到高更准备前 往阿尔的消息,梵高欣喜若狂。这年 8 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 黄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向日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 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挥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惊恐中离开 了阿尔,离开了梵高。梵高在对高更的极度思念中,画了第六幅向日葵,这一次,他调整了 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 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 一切都是徒劳,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6 幅《向日葵》成为他与高更的友谊开始与 结束的见证。 (12)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 而来的痛苦就几乎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