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一中2012届高三4月自主检测 语文试题 组题人:魏胜审题人:丁娟 2012.4.7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丨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殷红/期望甚殷应聘/供不应求折本/斗折蛇行 B.税率/鲁莽草率偏裨/大有裨益罚没/湮没无闻 C.行善/高山景行颤栗/颤颤悠悠强横/强人所难 D.假期/久假不归拗口/脾气执拗可恶/从恶如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恻隐蝉联指手画脚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门坎砝码 以逸代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脉络伎俩故弄玄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伸张装潢渊远流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 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10年8月9日10时,中断3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 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 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 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 会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纷 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莱芜一中 2012 届高三 4 月自主检测 语 文 试 题 组题人:魏胜 审题人:丁娟 2012.4.7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殷.红/期望甚殷. 应.聘/供不应.求 折.本/斗折.蛇行 B.税率./鲁莽草率. 偏裨./大有裨.益 罚没./湮没.无闻 C.行.善/高山景行. 颤.栗/颤颤..悠悠 强.横/强.人所难 D.假.期/久假.不归 拗.口/脾气执拗. 可恶./从恶.如崩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恻隐 蝉联 指手画脚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 B.门坎 砝码 以逸代劳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C.脉络 伎俩 故弄玄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伸张 装潢 渊远流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 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10 年 8 月 9 日 10 时,中断 3 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 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 10 时和下午 3 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 11 月 29 日复牌后,股价从 6 天前的 50.48 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 87.67 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 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 100 多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18 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 ....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 会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B.中国高铁自从开通以来,不断出现安全方面的负面新闻,老百姓对此噤若寒蝉 ....,纷 纷对高铁建设的质量问题提出质疑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 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 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 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 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 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 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 方面基于—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 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 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 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 化识别( 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 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讼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 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 的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岀了“和 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 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 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 状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 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 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妃纪80年代以来, 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甚至 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各地以各种形式缅怀革命先驱,颂扬他们敢为天下 先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 ....不绝于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 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 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 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 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 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 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 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 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 化识别( 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 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论语·子路》记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八年之 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 的图景。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 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 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 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 状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到 18 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 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 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 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 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 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6.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 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的主题。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 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 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 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 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 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中“大同社会”中描绘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 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 美好”的主张。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 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 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 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罟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
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由 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 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 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 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6.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 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的主题。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 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 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 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 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 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 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中“大同社会”中描绘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 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 美好”的主张。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 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 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 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 a;石麒多所平反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 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 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 裁之。土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 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 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土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 史黄耳鼎、陆眀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 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 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日:“吾大臣,不 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 瑜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奷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 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 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C.因发朗内通之罪 发:揭发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属:亲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 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 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 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 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 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 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 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 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 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 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 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 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论:判罪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 讽:暗示 C.因发.朗内通之罪 发:揭发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 属:亲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石麒为尽力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B.石麒以例出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石麒益愤,因里请罢斥因人之力而敝之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彼且奚适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 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 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 很有传奇色彩。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 打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A.石麒为.尽力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B.石麒以.例出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石麒益愤,因.里请罢斥 因.人之力而敝之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彼且.奚适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 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 了。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 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 很有传奇色彩。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 打击。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 (1) 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 分) (2) 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 分) (3) 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