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四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3答案 2014/2/25 1. B.(cha, bao, lei: A I zhou, chen/zhen, shi/zhi: C. yan, xue/jue mo/mu: 2.D干练\亟待\销毁 3.A(“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B.“积羽沉舟”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 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D.误用对象焕然冰释, 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 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4C(A.项,书名号改为引号B.项,前三个问号均改为逗号:D。把“同学们”前面的逗号 改为句号,因为冒号领起的内容至“四万三千元”结束:) 5.A.(B.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该放在“上海世博会”前面;C项,成分残缺。 应在“爱幻想”的后面加“的特性”之类的词语D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为“防止出现… 现象”或“防止……现象出现”。)
莱芜四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 3 答案 2014/2/25 一、1. B.(chà ,bāo ,léi;A 项 zhòu,chēn/zhĕn, shí/zhì; C. yān ,xué/jué、 mo/mu;D. dú,yōng/yòng ,xián) 2. D 干练\亟待\销毁 3. A (“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B. “积羽沉舟”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 C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D. 误用对象焕然冰释, 焕然:流散的样子, 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 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4.C (A.项,书名号改为引号 B.项,前三个问号均改为逗号;D。把“同学们”前面的逗号 改为句号,因为冒号领起的内容至“四万三千元”结束;) 5.A. ( B. 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该放在“上海世博会”前面;C 项,成分残缺。 应在“爱幻想”的后面加“的特性”之类的词语 D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为“防止出现…… 现象”或“防止……现象出现”。)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01 、(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煞风景sha,B.牛犄角j,D.唱主角jue) 2.C(A.“泄秘”应为“泄密”,B.“层峦迭嶂”应为“层峦叠嶂”,D.“陈词 烂调”应为“陈词滥调”) 3.D(安排:有条理、有步骤地处理事物。安置: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 落。营救:设法救援。抢救: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迅速救护。不管:不论。尽管:姑且 承认某种事实) 4.B(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 准得当,无懈可击。A.“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 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C.“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D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5.B.(A.不合逻辑,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B.“丰富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 目的。C.“难以言说”错。D.“心态”错。同时,发生转变不仅仅由大向小,还应有 由外向内、向深等角度) 7.C(“抒发不满情绪”错) 8.D(A.“均能体现”错,王维的诗并非全都是禅味诗,原文是说“他也常能”。 B.“痛苦无奈”无中生有。C.“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 客颠倒)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D(“离”通“罹”,遭受的意思) 10.C(C.以:介词,表原因。A.与:介词,跟/连词,和。B.乃:介词,就/ 副词,竟然。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 11.B(①不能直接体现,⑥和压制太监无关) 12.B(并非“到家中”,而是“驿”) 四、(24分) 13.(1)尚书吕震认为他才能出众,于是推荐(他)做了仪制主事。(3分,“奇 之”“因”、省略句式各1分) (2)郡佐、县正稍稍违背他们的心意,他们就加以杖击、鞭打,即使太守也时常遭 高三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 三、(12分,每小题3分) 9.【答案】C【解析】居,过了 10.【答案】A【解析】A项,介词,替,给;B项,代词,那/代词,自己;C项,副词 才/副词,竟然: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1l.【答案】C【解析】①是郡守所为;④是说皇上宽恕了叶嘉。 2.【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 【答案】C【解析】居,过了 10. 【答案】A【解析】A 项,介词,替,给;B 项,代词,那/代词,自己;C 项,副词, 才/副词,竟然;D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11. 【答案】C【解析】①是郡守所为;④是说皇上宽恕了叶嘉。 12. 【答案】D(“劝诫人们应当功成身退”错)
四、(24分) 13.(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 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司” 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苫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 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1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 的翻译) 【解析】①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②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③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 义的连贯契合:④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附录】《叶嘉传》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 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他)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 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 先安葬在郝源,于是子孙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 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 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皇上读了 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有答应,太守亲自 到山中,劝他听从皇上的征召,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 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 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马上任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 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 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 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 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 髙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 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 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 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 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 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 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 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 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 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 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四、(24 分) 13. (1)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 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重点词”因””游”、”奇”、介词短语后置) (2)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每一短句各 1 分,注意“司” “而”“苦辞”“逆”“堪”的翻译) (3)然而他郑重严肃、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 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每一短句各 1 分,注意“然”“正色”“许”“为”“计”“盖”“有以”“取” 的翻译) 【解析】①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②注意整句意义的连贯通顺;③注意译文与上下文意 义的连贯契合;④注意寻找恰当的现代词语替换古汉语。 【附录】《叶嘉传》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 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他)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 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叶茂 先安葬在郝源,于是子孙都成为郝源人。 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 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各地)并拜见 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在当世流传。皇上读了 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 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叶嘉没有答应,太守亲自 到山中,劝他听从皇上的征召,他才登车出发。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 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 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马上任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 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 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 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 要事务。 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 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 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 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 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 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 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 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 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 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 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 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 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 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 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 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 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城市,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 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风格品味德行节操为世人所敬重,都比 不上福建叶氏。福建叶氏也有很多,而郝源叶氏最为优异。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 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身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然而他郑重严肃、 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14.(1)解析:这首诗是战乱后诗人客游河淮地区时根据所见所感而剪取的一幅社会缩影, 控诉了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而压迫人民的血腥罪恶。首句“兵罢淮边”是叙事,“客路通” 是表达感情 谷案: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 (2分)“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2分) (2)解析: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 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 “乱”字写鸟鸦之多正是写战争的残酷,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切的氛围。“孤”字既表达了 对枉死者的同情,也表达出对战争的憎恶之感。 谷案:“乱”字写出了黑乌鸦遮天蔽日之多;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狂欢 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弥漫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添了悲切感 (2分) 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同情,令人容易从枉死者联想到战争 给幸存者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2分) 15.(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③3) 落震与孤鹜齐飞响穷彭之滨(4)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评论说:现在姓叶的分散在天下各地,他们都不喜欢城市,只喜欢住在山中。住在福建 中部的,是叶嘉的后代。天下姓叶的虽然很多,可是风格品味德行节操为世人所敬重,都比 不上福建叶氏。福建叶氏也有很多,而郝源叶氏最为优异。叶嘉以平民百姓的出身受到皇帝 礼遇,被封为最高的侯的爵位,身居八大职位之列,可也说是相当荣耀了。然而他郑重严肃、 苦苦劝谏,竭尽心力报效国家,不替自己考虑(的品行),大概是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14.(1)解析:这首诗是战乱后诗人客游河淮地区时根据所见所感而剪取的一幅社会缩影, 控诉了统治者为一己私利而压迫人民的血腥罪恶。首句“兵罢淮边”是叙事,“客路通” 是表达感情。 答案:首句“兵罢淮边客路通”,落笔便写出诗人客游河淮地区的时间是在“兵罢”之后; (2 分)“客路通”三字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乱暂时结束的欣喜之情。(2 分) (2)解析: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 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 “乱”字写乌鸦之多正是写战争的残酷,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切的氛围。“孤”字既表达了 对枉死者的同情,也表达出对战争的憎恶之感。 答案:“乱”字写出了黑乌鸦遮天蔽日之多;乌鸦以食腐肉为生,万人冢上空乌鸦的狂欢 乱舞,愈显出战乱中死人之众,使天空弥漫着一片凄寒之气,给人思绪上增添了悲切感。 (2 分) “孤”字蕴含了对枉死者离乡背井、惨死他乡的无限同情,令人容易从枉死者联想到战争 给幸存者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和心灵创伤。(2 分) 15.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所存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4)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受斥责而不被宽恕。(4分,“少忤”“虽”“贷”、被动句式各1分) (3)很多人于是对他心怀不满,竞相借此说他的坏话,(他)因此长期被压制不能 得到升迁。(3分,“衔”“谤”“迁”各1分) 14.(1)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 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 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4分,每点2分。如从远 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4分,每 点2分) 15.(1)亦足以畅叙幽情只是当时已惘然 (2)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必浚其泉源艰难苦恨繁霜鬓 (4)江月年年只相似小人同而不和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每小题4分,共12分) 16.下降、悬停、观测、着陆(4分,每词1分) 17.开源的P2P软件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的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并非 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所以无法通过人为大量制造而被操控币值。(4分,其它改法 如果语言通顺、合乎要求亦可) 18.①“鼎力”改为“诚挚”或删去。②“莘莘学子”改为“同学”。③“炙手可 热”改为“蜚声中外”。④“惠顾”改为“光临”。(4分,每改对一处1分。其它改法 正确亦可) 六、(18分) (一) 9.①学识渊博。②为人慷慨。③品质美好。④乐观豁达。⑤热爱生活。(4分。答 对一点得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20.烘托了人物形象:居住环境的素雅表现出平先生的生活富有情趣,比比皆是的 书籍表现平先生学识渊博,手书横幅体现平先生以师友为重的人生追求。(4分,每点1 分) 21.①“我呢,想留点什么,让你们有个念想”。②“平先生此生爱书如命,如今 却要散发出去”。③“我与大家聚会,今后也许……就难了”。④“平先生将家中的三万 余册藏书,捐赠给本校的图书馆”。(4分,每点1分) 22.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平教授的人生经历和美好品质。②深情表达了对平教授的 敬仰与缅怀。③回扣题目,结构严谨。(6分,每点2分) 高三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