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硏究,嫦娥-号轨道捕 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轨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 逐一加以甄别和排除最终解决了最优化轨道设计难关使嫦娥号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 (节选自《天文爱好者》2007 年第10期) 1.下列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是在将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 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成的 B.“嫦娥一号”采用的是三轴稳定方式,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展开对月定向工作 C.“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躔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由 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 D.“嫦娥一号”总重量2350千克,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设 计寿命一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一号”采用的三维定向技术,是指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 天线分别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地球 B.X射线成像光谱仪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 方法等,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Ⅹ射线探测系统。 C.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 星,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比它还要飞得远。 D.在“嫦娥一号”飞行轨道设计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 结果逐一排除,才能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的能量最少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X射线成像光谱仪可实现对1-60ke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 辐射能谱分布,这样就很可能在10-60keV能段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 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是它要飞行到距离 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上,飞行的距离太过于遥远了。 C.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设计非常复杂,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 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硏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λ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因为必须要经历多 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所以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 【标准解答】1.C2.A3.B 【详细解析】1.C(这只是搭载的仪器,并不是“嫦娥一号”本身的特征) 2.A(“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错,应是“时时刻刻”) 3.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不是飞行的距 离问题,而是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
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 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轨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结果 逐一加以甄别和排除,最终解决了最优化轨道设计难关,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 (节选自《天文爱好者》2007 年第 10 期) 1.下列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是在将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 改造的基础上设计成的。 B.“嫦娥一号”采用的是三轴稳定方式,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 200 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展开对月定向工作。 C.“嫦娥一号”上载有 6 套 24 件 130 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 X 射线成像光谱仪是由 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 D.“嫦娥一号” 总重量 2350 千克,星体尺寸为 2000 毫米×1720 毫米×2200 毫米,设 计寿命一年。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采用的三维定向技术,是指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 天线分别要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对准太阳、月亮、地球。 B.X 射线成像光谱仪综合了新型的 X 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 方法等,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荧光 X 射线探测系统。 C.中国发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 星,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比它还要飞得远。 D.在“嫦娥一号”飞行轨道设计过程中,只有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对其中的一些不利 结果逐一排除,才能使嫦娥一号奔月飞行所需的能量最少。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X 射线成像光谱仪可实现对 1-60 keV 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 X 射线月貌图和 辐射能谱分布,这样就很可能在 10-60 keV 能段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现。 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是它要飞行到距离 地球约 38 万千米的奔月轨道上,飞行的距离太过于遥远了。 C.嫦娥一号的飞行轨道设计非常复杂,分析求解地月转移轨道、利用调相轨道扩大发 射窗口、环月轨道的长期性研究、嫦娥一号轨道捕获等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D.月球探测卫星从环绕地球飞行到准确进入环绕月球的飞行轨道,因为必须要经历多 次复杂的轨道和姿态机动,所以要求控制精度高、实时性强。 【标准解答】1.C 2.A 3.B 【详细解析】1.C(这只是搭载的仪器,并不是“嫦娥一号”本身的特征) 2.A(“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错,应是“时时刻刻”) 3.B(“嫦娥一号”所面对的环境比地球卫星更加复杂和严酷,其根本原因不是飞行的距 离问题,而是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
七、论述类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墨子“义”探微徐华 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义》篇云“万事莫 贵于义"。《天志上》篇也提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 治,无义则乱"。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 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 行”,首先便是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杜绝任何不劳而获、非法攫取的企图;同时,作 为个体,还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所谓“义政”,就是要“爱民”、“利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在墨子看来, 这既是为政者的职责所系,也是判断其得失成败的标准 可见,墨子倡导的“义”,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同时也是执政治国 的理念。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都是以此为底蕴展开的。墨子认为,平常之中处处皆可“见 义“、“行义”,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背不动米而及时伸出援手是“义”;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追 求、“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孜孜不倦、勤勉 行政,从而令“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人民安居乐业,“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 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则更是“义"。 因此,不能因为“义”小而轻视不为,也不能因为在行“义”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便畏缩 退却 墨子还分析了当时社会“少义”甚至“无义”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愿,二是不能,三是 示范群体的集体缺位和失范。在《贵义》篇里,墨子就曾严厉批评了当时那些所谓的“知识 精英”们“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然而不为”的消极态度,谴责了为政者为
七、论述类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墨子“义”探微 徐华 有关“义”的论述,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义》篇云“万事莫 贵于义”。《天志上》篇也提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 治,无义则乱”。纵览《墨子》全书,“义”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 墨子所讲的“义”,归结起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义行”,二是“义政”。所谓“义 行”,首先便是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杜绝任何不劳而获、非法攫取的企图;同时,作 为个体,还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有道者劝以教人”。所谓“义政”,就是要“爱民”、“利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在墨子看来, 这既是为政者的职责所系,也是判断其得失成败的标准。 可见,墨子倡导的“义”,内涵相当丰富,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同时也是执政治国 的理念。墨子的十大主张,几乎都是以此为底蕴展开的。墨子认为,平常之中处处皆可“见 义”、“行义”,走在路上看到有人背不动米而及时伸出援手是“义”;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追 求、“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孜孜不倦、勤勉 行政,从而令“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人民安居乐业,“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 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则更是“义”。 因此,不能因为“义”小而轻视不为,也不能因为在行“义”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便畏缩 退却。 墨子还分析了当时社会“少义”甚至“无义”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愿,二是不能,三是 示范群体的集体缺位和失范。在《贵义》篇里,墨子就曾严厉批评了当时那些所谓的“知识 精英”们“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然而不为”的消极态度,谴责了为政者为
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置天下人于水火之中的恶劣行径,呼吁他们改弦更张,多为百姓着想 为国家、为社会“不扣而鸣”。 针对上述问题,墨子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和思路:首先是使人们明白“爱人者人亦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的道理,充分认 识到“行义”乃是“两全”之举:今天别人有了难处,你去热情帮助,明天倘若你遇到了困 难,别人不也会如此吗?只有将心比心、相互扶持,大家才能共渡危急、共襄前行。其次是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举公义,辟私怨”,使善者能真正得赏——“举而上之,富而贵之″, 恶者终得其罚——“抑而废之,贫而贱之”,藉此鼓励和促进人们“向义"、“践义”,自觉 地以“义”为贤、以“义”相亲、唯“义”是尊,并对“不义”者产生震慑效应。再次是示 范群体自身应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欣赏歌舞能使人 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认为在当时财用不足、民生维艰的情况下,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 乐,这样的行为,是其该做的吗?所谓“义者,正也”,如果连最高权力者自己都不能“行 义”,反倒经常地“毁义”、“害义”,那又如何教民众去“为义”呢?最后,就是各尽其能、 同心协力,“然后义事成也”。 总之,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所希翼 的“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刑政 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美好愿景的基本前提与必 要条件。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的学说相比,其特色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 富,实践性也更强。它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入 发掘并加以借鉴。 (选自2007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符合墨子倡导的“义”的行为的一项是() A.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任何人都应该亲自参加劳动,自食其力,消灭好逸恶劳思想 B每个人都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乐于助人,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 道德上共同提高
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置天下人于水火之中的恶劣行径,呼吁他们改弦更张,多为百姓着想, 为国家、为社会“不扣而鸣”。 针对上述问题,墨子提出了四条解决办法和思路:首先是使人们明白“爱人者人亦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的道理,充分认 识到“行义”乃是“两全”之举:今天别人有了难处,你去热情帮助,明天倘若你遇到了困 难,别人不也会如此吗?只有将心比心、相互扶持,大家才能共渡危急、共襄前行。其次是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举公义,辟私怨”,使善者能真正得赏——“举而上之,富而贵之”, 恶者终得其罚——“抑而废之,贫而贱之”,藉此鼓励和促进人们“向义”、“践义”,自觉 地以“义”为贤、以“义”相亲、唯“义”是尊,并对“不义”者产生震慑效应。再次是示 范群体自身应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欣赏歌舞能使人 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认为在当时财用不足、民生维艰的情况下,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 乐,这样的行为,是其该做的吗?所谓“义者,正也”,如果连最高权力者自己都不能“行 义”,反倒经常地“毁义”、“害义”,那又如何教民众去“为义”呢?最后,就是各尽其能、 同心协力,“然后义事成也”。 总之,墨子对于“义”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是“天下之良宝”,是达成其所希冀 的“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刑政 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的美好愿景的基本前提与必 要条件。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的学说相比,其特色更加突出,内涵更加丰 富,实践性也更强。它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深入 发掘并加以借鉴。 (选自 2007 年 8 月 21 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符合墨子倡导的“义”的行为的一项是( ) A.尊重和爱护他人劳动果实,任何人都应该亲自参加劳动,自食其力,消灭好逸恶劳思想。 B.每个人都应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乐于助人,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 道德上共同提高
C.统治者要“爱民”、“利民”,满足人民的所有愿望,及时解决人民的困难,大力发展经 济,休养生息,让百姓富裕,社会安定太平 D统治者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追求,孜孜不倦,勤勉行政,让人民安居乐业。 2.下列不属于墨子用来解决社会“不义”甚至“无义”的办法和思路的一项是 A.提高认识,要让人们明白“行义”可以双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扶持,共渡 难关。 B加强制度建设,激浊扬清。一方面要让“行义”者得到经济和官职等现实奖赏,促进人 们“向义”、“践义”、亲义、尊义,同时也要让不义者得到严厉的惩罚,达到震慑目的 C.最高统治者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勤俭节约,带头不欣赏歌舞,寻欢作乐,追求享受。 D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互帮助,同心协力。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义”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他的十大主 张,都是以“义”为底蕴展开的。 B墨子的“义”内涵十分丰富,既是为人处世的准绳,也是执政治国的理念。其中“义行” 偏重于个体的行为准则,而“义政”则主要针对统治者治国而言。 C墨子严厉批评了当时“士”阶层空口谈“义”却不努力践行的消极态度,谴责了统治者 只为满足私欲而不顾人民死活,认为这是导致当时“少义”甚至“无义”的两大原因 D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的学说相比,特色更突出,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可 操作性 【标准解答】 1C2C3.A(每题3分) 【详细解析】 lC(原文是“想百姓之所想”,不能理解为“满足人民的所有愿望”。 2.C(原文是“示范群体”,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另“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 道欣赏歌舞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乐”并非否定欣赏歌 舞。) 3.A(原文是“几乎都是”) 八、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 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 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 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 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
C.统治者要“爱民”、“利民”,满足人民的所有愿望,及时解决人民的困难,大力发展经 济,休养生息,让百姓富裕,社会安定太平。 D.统治者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追求,孜孜不倦,勤勉行政,让人民安居乐业。 2.下列不属于墨子用来解决社会“不义”甚至“无义”的办法和思路的一项是( ) A.提高认识,要让人们明白“行义”可以双赢,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互扶持,共渡 难关。 B.加强制度建设,激浊扬清。一方面要让“行义”者得到经济和官职等现实奖赏,促进人 们“向义”、“践义”、亲义、尊义,同时也要让不义者得到严厉的惩罚,达到震慑目的。 C.最高统治者率先垂范,树立榜样,勤俭节约,带头不欣赏歌舞,寻欢作乐,追求享受。 D.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互帮助,同心协力。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义”是墨子思想学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其间的一条主线,他的十大主 张,都是以“义”为底蕴展开的。 B.墨子的“义”内涵十分丰富,既是为人处世的准绳,也是执政治国的理念。其中“义行” 偏重于个体的行为准则,而“义政”则主要针对统治者治国而言。 C.墨子严厉批评了当时“士”阶层空口谈“义”却不努力践行的消极态度,谴责了统治者 只为满足私欲而不顾人民死活,认为这是导致当时“少义”甚至“无义”的两大原因。 D.墨子关于“义”的学说与儒家“义”的学说相比,特色更突出,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可 操作性。 【标准解答】 1.C 2.C 3.A(每题 3 分) 【详细解析】 1.C(原文是“想百姓之所想”,不能理解为“满足人民的所有愿望”。) 2.C(原文是“示范群体”,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另“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 道欣赏歌舞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乐”并非否定欣赏歌 舞。) 3.A(原文是“几乎都是”) 八、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4 题。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 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人 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 首,不可离也。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俄而命母弟慕 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
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 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 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 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 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 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 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 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语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日: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 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 1.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苟:如果 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 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捍:捍卫 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未:不够 2.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3.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 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 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
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彼戎狄也, 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 百姓以卫之。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 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彼愚 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 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毋俾城坏,毋独斯畏;苟为独居, 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 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左师曰:“汝亥也,必亡。汝丧而宗室, 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 1.下面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苟:如果 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 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捍:捍卫 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未:不够 2.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 A.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B.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 C.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D.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 3.下面对文章内容及方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门见山说人若不抱成一团就会被异类吃掉,接着又用树木枝叶与根干的关系 作比喻。 B.举吐谷浑阿豺的例子是要说明,连戎狄都知道保住自己祖业的重要性,何况我们是 中原内地的人呢? C.作者提到甥舅、婚媾、姻娅等关系,是说仅仅自己本宗族的人力量太单薄,所以又 2 ,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