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10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践行 绵里藏针 了以自慰 识时务者为俊杰 B.博弈 敷衍迁就 劳民伤财 多行不义必自毙 C.诽闻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狗 D.斩获 了无声趣 前倨后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 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他的男高音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身 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③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 运用情况基本规律。 ④课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适当创新也没错,但是,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 慎之又慎。一味迎合学生趣味, 从事,甚至搞“另类”课改,却未必符合教育的 的与规律。 A.志哀推托及其轻率B.致哀推脱以及草率 C.志哀推脱以及草率 D.致哀推托及其 轻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 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 第1页共13页
第 1 页 共 13 页 山东师大附中 2010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6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践行 绵里藏针 了以自慰 识时务者为俊杰 B.博弈 敷衍迁就 劳民伤财 多行不义必自毙 C.诽闻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狗 D.斩获 了无声趣 前倨后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各界人士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抬着花篮,每个人胸前都佩带着小白花,缓缓地走到王 选院士的遗像前,鞠躬 ,许多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②他的男高音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 身 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③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 运用情况 基本规律。 ④课文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适当创新也没错,但是,如何改,改什么,却需要 慎之又慎。一味迎合学生趣味, 从事,甚至搞“另类”课改,却未必符合教育的 目的与规律。 A.志哀 推托 及其 轻率 B.致哀 推脱 以及 草率 C.志哀 推脱 以及 草率 D.致哀 推托 及其 轻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 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
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 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 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80多名中 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本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 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进入法律程序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 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 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 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 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岀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 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 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 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 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 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 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代大师空海 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 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 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 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 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 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的书法 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 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 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把 第2页共13页
第 2 页 共 13 页 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 ....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 ....,甚至 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 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80多名中 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本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 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进入法律程序。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 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 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 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 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 3000 多年历史,可谓源远 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 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 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 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 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 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 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 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 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 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 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 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 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的书法 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 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 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把
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 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 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屐和巡回展。 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 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12月9日《文汇报》) 6.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前景 7.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 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 对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 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 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 象就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所以得到了 毕加索的赞叹 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来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 面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 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一直派 遣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 力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 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 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 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 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 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 丘樨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者,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 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 穆宗升拊,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 第3页共13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 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 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 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 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 12 月 9 日《文汇报》) 6.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前景。 7.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 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 对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 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 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 象就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所以得到了 毕加索的赞叹。 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来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 面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 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B.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一直派 遣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 力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D.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 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 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 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 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 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 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 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 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
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 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 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 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 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 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 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 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 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 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祢: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 ao):迁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 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 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 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 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第4页共13页
第 4 页 共 13 页 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 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 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 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 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 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 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 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 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 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 āo) :迁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十七,举.于乡 举:举荐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属:委托 C.偕同官具疏.谏 疏:给皇帝的奏章 D.亦寝.不行 寝:废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居正闻而.怒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正以.公见厚故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章累上,乃.许 乃.令张仪佯去秦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 )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 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 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 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 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分)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2分)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①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 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鸟倦飞而知还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背西风,酒旗斜矗。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④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五、(12分) 16.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 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 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的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时间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 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4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扬子晚报11月6日报道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 布的名单共有106人,都是在7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 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 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 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 第5页共13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4 分)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2 分)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 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鸟倦飞而知还。 (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背西风,酒旗斜矗。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诗经·小雅·采薇》) 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④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五、(12 分) 16.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 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 在① 一次② 期末③ 考试④ 中⑤ ,在⑥ 考完⑦ 了⑧ 语文⑨ 后⑩, 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的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时间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一则新闻, 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 60 字。(4 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扬子晚报 11 月 6 日报道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 布的名单共有 106 人,都是在 7 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 将不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认为, 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以警示。被曝光 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