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桅杆(wei)逮捕(dai)倒胃口(do)敛声屏气(bing) B.草窠(ke)沏茶(qi)刹那间(cha)解甲归田〔i) C.瞥见(pie)舵手(duo)捋虎须)游目骋怀( cheng) D.偌大(ru)咀嚼jue)颤巍巍(chin)提纲挈领(q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绿州集装箱谈笑风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历练套近乎拾人牙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聘任成式化欢呼雀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嬗变勘误表趋炎附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 的真相。 ②北京时间12月17曰,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 冠军玉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 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率先隔阂B.申诉首先隔阂 C.申述首先隔膜D.申诉率先隔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 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 利益不借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 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 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2012 年普通高考语文仿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桅杆(wéi ) 逮捕(dǎi ) 倒胃口( dǎo ) 敛声屏气(bǐng ) B.草窠(kē ) 沏茶(qī) 刹那间(chà ) 解甲归田(jiě ) C.瞥见(piē) 舵手(duò) 捋虎须(lǚ) 游目骋怀(chěng ) D.偌大(ruò) 咀嚼(jué) 颤巍巍(chàn ) 提纲挈领(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绿州 集装箱 谈笑风生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历练 套近乎 拾人牙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聘任 成式化 欢呼雀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嬗变 勘误表 趋炎附势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 Kim 实施家庭暴力 的真相。 ②北京时间 12 月 17 曰,在 2011 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 冠军玉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 跻身决赛。 ③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 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申述 率先 隔阂 B.申诉 首先 隔阂 C.申述 首先 隔膜 D.申诉 率先 隔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2012 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 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 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 ....地躲来躲去。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 ....,为企业 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 ....,但它在改变国 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 .......一样地发生,规范 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 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 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 发展的前提 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 用在这方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弄口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 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 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 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 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 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 河远上”那一首。这说萌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徊。当时写诗的人 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晩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 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 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 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 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窝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 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 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 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 ,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 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罗大佑的《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 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 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 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样流行 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干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6.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 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 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 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 B 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 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 发展的前提。 D.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 用在这方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弄口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 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 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 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 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 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 河远上”那一首。这说萌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徊。当时写诗的人 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 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 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 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 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 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 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 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 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 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 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 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 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 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6.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 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 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 见一斑。 7.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 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 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 为出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 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 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 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 推崇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去宥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已 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 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 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 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 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 先王之术,文学之士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 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激主则悖,悖则 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 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 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 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自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 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⑩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
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 见一斑。 7.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 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 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 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 为出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 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 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 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 推崇的。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去宥①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於已 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其为人甚险,将奋.於说,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 谢子至,说王,王弗听。谢子不说,遂辞而行。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於取少主, 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 以为听矣。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 荆威王②学书于沈尹华,昭嫠恶之。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嫠谓威王曰:“国 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王不说,因疏沈尹华。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 先王之术,文学之.士 ④不得进,令昭嫠得行其私。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且数怒人主, 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 无君子矣。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 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 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 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 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识览第四》) [注]①宥:通“囿”,局限。“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
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 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谢,细人也 细:仔细 B.将奋於说 奋:用力,尽力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因藏怒以待之以其无礼于晋 B文学之士不得进吾得兄事之 C.人皆在焉 善莫大焉 D.其皆甚有所宥邪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④一言 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⑤邻者若比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 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这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 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 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 认知闭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4分)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3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的主观偏见。②荆威王,即楚威王。古时楚地亦称“荆”。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 时王侯的侍御近臣。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⑤旱:通“悍”,勇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谢,细.人也 细:仔细 B.将奋.於说 奋:用力,尽力 C.以为奸人除.路 除:清除,打通 D.殊.不见人 殊:极,根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因藏怒以.待之 以.其无礼于晋 B.文学之.士不得进 吾得兄事之. C.人皆在焉. 善莫大焉. D.其.皆甚有所宥邪 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所宥”表现的一组是( ) ①王因藏怒以待之 ②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③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④一言 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 ⑤邻者若比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⑥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 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这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 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真可谓“利令智昏”, 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识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 认知闭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4 分) (2)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3 分) (3)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2)简要分析诗歌颔联中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子曰:“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王勃《滕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 (杜甫《偶题》) 五、(12分 16请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 义。(4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 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干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 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 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17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傲冬雪思化雨 迎新春 谢春风 满园桃李绿柳吐絮红梅含苞遍地蕙兰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18.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 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 起来有一种韵律感。(4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18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 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 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 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 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 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 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 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 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 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 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 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 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都看到过面积通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 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3)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 ?(王勃《滕王阁序》) (4)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文章千古事, 。(杜甫《偶题》) 五、(12 分) 16.请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 义。(4 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 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 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 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17.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 分) 傲冬雪 思化雨 迎新春 谢春风 满园桃李 绿柳吐絮 红梅含苞 遍地蕙兰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18.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 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 起来有一种韵律感。(4 分)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一)(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得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22 题。(18 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 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 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 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 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 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 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 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 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 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 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 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 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 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