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10纵队第84团政委。1947年3月,任第12纵队人才,孙海光在上马台小学的基础上又四处活动 政治部组织部长;5月,任第34旅副政委;7月,兼联系创办了破庙庄小学。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孙海 任华中第5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4月,任南通军光首先在学生中组建了少先队组织,发展了一大批 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党委副书记。少先队员,再通过这些少先队员到处去宣传革命的 1952年7月,任苏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11月,理论,揭露地主、劣绅剥削穷人的真面目,发动穷人 任江苏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1954年任上海市起来闹革命。后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孙良 兵役局局长。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的浩、封必琉、孙存余、孙桂儒、杨辉等都是从这个学 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5月,校接受革命的启蒙教育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原浙江 任中共江苏省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0年7月起,省金华军分区司令员、副军级离休干部程同谟就曾 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68年10月,被深情地回忆说:“是球先生教给了我们革命的理论 送农场参加“斗、批、改”。1977年8月,任江苏省科领我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哥哥孙秉惠、弟弟 委顾问。1979年2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孙秉松、妹妹孙婉如、嫂嫂李葆青、侄儿孙桂礼、侄 长,其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女孙桂仙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成了共 的“检察人员荣誉勋章”。1984年离职休养(享受副产党员。 省级待遇)。2003年3月13日在南京逝世,享年 岁 他到异地他乡再求发展 孙海光在上马合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灌 他用理想信念播撒星火 云县党部的注意。时常有人到上马台打探孙海光的 1929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国民党发动活动情况,就连上马台的一个孙姓地主也说:“秉球 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浪潮还在全国肆虐。同年一天到晚想共产,总要把头想掉了。”为安全起见 7月,孙海光参加革命,并在管作霖、孙存楼的介绍中共灌云县委决定将孙海光派到海安集小学,以 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共灌云县委书记管“孙冠吾”的名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春,孙 海萍、冯家驹等一直隐蔽在他家工作,县委机关也海光在海安集和在双港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孙存 设在他家。“崇高的信念是心中的一团火,眼中 楼取得了联系,他们先是在学生中组建党的外围组 片霞,令我心驰神往。我加入党组织后,觉得有了奔织少年先锋队、歌咏队,向学生和校外青年宣传革 头,精神特别振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我产命道理和党的主张,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先后发展 生出从未有过的历史责任感,奔涌的激情使我焕发吴强、吴继坤、张炳西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 出用不完的力量,钟情于甘冒风险的工作。”这是孙立了双港党支部,不久又成立中共双港区委。在孙 海光在其所著《征途慢忆》中所描写的入党后的心海光的领导下海安集小学学生到处印发传单,广泛 宣传,发动民众,他组织学生抵制国民党灌云县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入党后的孙海光以教书织的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等, 为掩护,带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从事党的宣抗议国民党当局压制民主、迫害进步教师的倒行逆 传工作,在课堂上,他大谈共产主义;在乡亲中,他施,还组织力量找国民党灌云县党支部常委丁国青 宣扬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他所任教的上马台小学很算账,丁国青闻讯而逃,愤怒的师生砸毁了丁家的 快便成了革命的熔炉。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上窗户,此举轰动全县。自此,海安、双港一带的农民 马台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很快就由上马台小组发展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此举引起了国民党灌云县党 为上马台支部。为了扩大党的宣传阵地,培育革命部的恐慌。1930年8月,引羊寺暴动失败后,国民 连云泛虫志206年第1期
/2016 年第 1 期 人物春秋 10 纵队第 84 团政委。1947 年 3 月,任第 12 纵队 政治部组织部长;5 月,任第 34 旅副政委;7 月,兼 任华中第 5 军分区副政委。1949 年 4 月,任南通军 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党委副书记。 1952 年 7 月,任苏北军区干部管理部部长;11 月, 任江苏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1954 年任上海市 兵役局局长。曾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的 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 年 5 月, 任中共江苏省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60 年 7 月起, 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68 年 10 月,被 送农场参加“斗、批、改”。1977 年 8 月,任江苏省科 委顾问。1979 年 2 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 长,其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 的“检察人员荣誉勋章”。1984 年离职休养(享受副 省级待遇)。2003 年 3 月 13 日在南京逝世,享年 96 岁。 他用理想信念播撒星火 1929 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国民党发动 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浪潮还在全国肆虐。同年 7 月,孙海光参加革命,并在管作霖、孙存楼的介绍 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中共灌云县委书记管 海萍、冯家驹等一直隐蔽在他家工作,县委机关也 设在他家。“崇高的信念是心中的一团火,眼中的一 片霞,令我心驰神往。我加入党组织后,觉得有了奔 头,精神特别振奋。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使我产 生出从未有过的历史责任感,奔涌的激情使我焕发 出用不完的力量,钟情于甘冒风险的工作。”这是孙 海光在其所著《征途慢忆》中所描写的入党后的心 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入党后的孙海光以教书 为掩护,带着崇高的责任和使命,积极从事党的宣 传工作,在课堂上,他大谈共产主义;在乡亲中,他 宣扬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他所任教的上马台小学很 快便成了革命的熔炉。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上 马台党员人数迅猛增加,很快就由上马台小组发展 为上马台支部。为了扩大党的宣传阵地,培育革命 人才,孙海光在上马台小学的基础上又四处活动, 联系创办了破庙庄小学。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孙海 光首先在学生中组建了少先队组织,发展了一大批 少先队员,再通过这些少先队员到处去宣传革命的 理论,揭露地主、劣绅剥削穷人的真面目,发动穷人 起来闹革命。后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孙良 浩、封必琉、孙存余、孙桂儒、杨辉等都是从这个学 校接受革命的启蒙教育后走上革命道路的。原浙江 省金华军分区司令员、副军级离休干部程同谟就曾 深情地回忆说:“是球先生教给了我们革命的理论, 领我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哥哥孙秉惠、弟弟 孙秉松、妹妹孙婉如、嫂嫂李葆青、侄儿孙桂礼、侄 女孙桂仙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成了共 产党员。 他到异地他乡再求发展 孙海光在上马台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灌 云县党部的注意。时常有人到上马台打探孙海光的 活动情况,就连上马台的一个孙姓地主也说:“秉球 一天到晚想共产,总要把头想掉了。”为安全起见, 中共灌云县委决定将孙海光派到海安集小学,以 “孙冠吾”的名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0 年春,孙 海光在海安集和在双港小学任教的地下党员孙存 楼取得了联系,他们先是在学生中组建党的外围组 织少年先锋队、歌咏队,向学生和校外青年宣传革 命道理和党的主张,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先后发展 吴强、吴继坤、张炳西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 立了双港党支部,不久又成立中共双港区委。在孙 海光的领导下海安集小学学生到处印发传单,广泛 宣传,发动民众,他组织学生抵制国民党灌云县组 织的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罢课,上街游行示威等, 抗议国民党当局压制民主、迫害进步教师的倒行逆 施,还组织力量找国民党灌云县党支部常委丁国青 算账,丁国青闻讯而逃,愤怒的师生砸毁了丁家的 窗户,此举轰动全县。自此,海安、双港一带的农民 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此举引起了国民党灌云县党 部的恐慌。1930 年 8 月,引羊寺暴动失败后,国民 輥輴訝
物春秋 党当局到处搜捕参加暴动的共产党人和赤色群众。1938年12月两次奔赴山东找党,终于在1939年 孙海光和孙存楼虽然没参加,但“通缉令”上还是赫1月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取得了联系。在中共苏皖 然列进“孙冠吾、孙存楼”的名字。为防不测,党组织特委的安排下,1939年1月底,中共海属工作委员 将其调往上海,安排在江苏省委失业部工作。其间,会在汤沟成立,孙海光担任了中共海属工委的宣传 除根据上级布置组织纪念活动之外,他还参与反对委员。在随后的日子里,孙海光充分发挥灌云地方 英国李顿调查团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沪东区失业党员的作用,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工 工人与全上海失业工人一起包围国民党上海市社作中披肝沥胆,历尽艰辛,相继发展了汤曙红、孙良 会局的斗争。1933年δ月在担任沪东区委宣传部浩、吴书、孙桂儒、陈飞、冯国柱、周特夫、吴安顺、沙 长和沪东电灯厂地下党支部书记期间,直接领导和衡、周至贤、汤化陶、汤化达、汤若瑜、汤明霞、孙景 参与了沪东电灯厂因无故开除工人而举行的罢工如、李石青、武力章、武保璋、徐禹民等一大批进步 斗争,历时49天,壮大和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在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马台成立灌三区抗日游 上海,孙海光历经了严酷斗争考验,并在国民党苏击队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灌二区、灌四区、灌五区 州陆军监狱被囚禁了三年半。1937年孙海光被释抗日游击队,在汤沟成立了东灌沭边区抗日自卫 放回到家乡苏北灌云,就立刻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队。1939年4月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 流之中。 游击支队第三团。1939年7月汤沟事件后,组织上 决定孙海光任中共东海县委书记。上任伊始,孙海 他在海属地区举旗抗日 光还是把建立组织、发展武装、团结抗日作为中心 1937年,抗日的烽火,正在燃遍祖国的大地。工作。在组建了中共东海县委后,孙海光在东海的 灌云地区党的组织虽被破坏殆尽,但革命的火种已山左口、大王庄、高埝、双店、竹墩一带成立了八路 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深根。孙海光返回家乡后,协同军115师东进支队14团3营,将国民党东海县常 共产党员孙存楼、武永嘉,首先在张湾成立了灌南备队特务分队争取为我党武装,组建了东海地方抗 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团体—一腊九社。并且走村串日武装云台大队,使得东海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 户,与进步青年和有识之士谈心、交心,向群众讲开展起来。1940年春天,为开辟淮海地区,孙海光 演,揭露日寇的暴行,动员民众组织起来,抗日救奉命调任中共苏皖区党委第三地委巡视员,从而离 国、保卫家乡。“革命力量迅速聚合,有组织的抗日开了海属地区。 救亡宣传活动逐步推开。灌云人民行动起来了,我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如今,孙海光同志虽然离 迫切感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怎么能没有共我们而去,但他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 产党的领导呢?”孙海光回忆说。在孙海光当时的心争、新中国成立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重大贡 里,离开党不行,一定要抓紧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因献,始终让我们铭记于心 而,他天天打听党的消息,打听八路军的去向。 (作者系灌南县委党史办主任) 1938年2月,孙海光动员妻子、侄女和进步青 责任编辑张伟敏 年冯国柱、侍守民、朱步营、程同谟、程景武、朱克 武祥鲤、孙乔珍等20多人,组织了抗日巡回宣传 队,深入仲集、同兴、大伊山杨圩、朱埝、张店、新安 镇、杨集、小李集等地演出,揭露日寇暴行,号召人 民群众团结抗日。在组织抗日宣传的同时,孙海光 心中时刻惦记着党的领导,分别于1938年5月 2016年第1期连函港虫志
/2016 年第 1 期 人物春秋 党当局到处搜捕参加暴动的共产党人和赤色群众。 孙海光和孙存楼虽然没参加,但“通缉令”上还是赫 然列进“孙冠吾、孙存楼”的名字。为防不测,党组织 将其调往上海,安排在江苏省委失业部工作。其间, 除根据上级布置组织纪念活动之外,他还参与反对 英国李顿调查团的抗议示威活动以及沪东区失业 工人与全上海失业工人一起包围国民党上海市社 会局的斗争。1933 年 6 月在担任沪东区委宣传部 长和沪东电灯厂地下党支部书记期间,直接领导和 参与了沪东电灯厂因无故开除工人而举行的罢工 斗争,历时 49 天,壮大和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在 上海,孙海光历经了严酷斗争考验,并在国民党苏 州陆军监狱被囚禁了三年半。1937 年孙海光被释 放回到家乡苏北灌云,就立刻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 流之中。 他在海属地区举旗抗日 1937 年,抗日的烽火,正在燃遍祖国的大地。 灌云地区党的组织虽被破坏殆尽,但革命的火种已 在人民群众中扎下深根。孙海光返回家乡后,协同 共产党员孙存楼、武永嘉,首先在张湾成立了灌南 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团体——腊九社。并且走村串 户,与进步青年和有识之士谈心、交心,向群众讲 演,揭露日寇的暴行,动员民众组织起来,抗日救 国、保卫家乡。“革命力量迅速聚合,有组织的抗日 救亡宣传活动逐步推开。灌云人民行动起来了,我 迫切感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怎么能没有共 产党的领导呢?”孙海光回忆说。在孙海光当时的心 里,离开党不行,一定要抓紧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因 而,他天天打听党的消息,打听八路军的去向。 1938 年 2 月,孙海光动员妻子、侄女和进步青 年冯国柱、侍守民、朱步营、程同谟、程景武、朱克、 武祥鲤、孙乔珍等 20 多人,组织了抗日巡回宣传 队,深入仲集、同兴、大伊山、杨圩、朱埝、张店、新安 镇、杨集、小李集等地演出,揭露日寇暴行,号召人 民群众团结抗日。在组织抗日宣传的同时,孙海光 心中时刻惦记着党的领导,分别于 1938 年 5 月、 1938 年 12 月两次奔赴山东找党,终于在 1939 年 1 月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取得了联系。在中共苏皖 特委的安排下,1939 年 1 月底,中共海属工作委员 会在汤沟成立,孙海光担任了中共海属工委的宣传 委员。在随后的日子里,孙海光充分发挥灌云地方 党员的作用,在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工 作中披肝沥胆,历尽艰辛,相继发展了汤曙红、孙良 浩、吴书、孙桂儒、陈飞、冯国柱、周特夫、吴安顺、沙 衡、周至贤、汤化陶、汤化达、汤若瑜、汤明霞、孙景 如、李石青、武力章、武保璋、徐禹民等一大批进步 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马台成立灌三区抗日游 击队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灌二区、灌四区、灌五区 抗日游击队,在汤沟成立了东灌沭边区抗日自卫 队。1939 年 4 月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 游击支队第三团。1939 年 7 月汤沟事件后,组织上 决定孙海光任中共东海县委书记。上任伊始,孙海 光还是把建立组织、发展武装、团结抗日作为中心 工作。在组建了中共东海县委后,孙海光在东海的 山左口、大王庄、高埝、双店、竹墩一带成立了八路 军 115 师东进支队 14 团 3 营,将国民党东海县常 备队特务分队争取为我党武装,组建了东海地方抗 日武装云台大队,使得东海的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 开展起来。1940 年春天,为开辟淮海地区,孙海光 奉命调任中共苏皖区党委第三地委巡视员,从而离 开了海属地区。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如今,孙海光同志虽然离 我们而去,但他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新中国成立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重大贡 献,始终让我们铭记于心。 (作者系灌南县委党史办主任) 责任编辑 张伟敏 輥輵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