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日标 培照丽最完 不能按照要求 按照要求完成 基木按照要求 基木能按照 或课前阅读 果前阅读和形 完成课前阅读 要求完成课的 完成课前阅读 和预习 阅读和预习 和预习。课 习。深堂上基 和顶习。课堂 课程日标 上不国答问 能够琴与时论。 基本能够参与 堂上能回答向 (4%) 讨论和回答 题。不能旋用 能应用相关理 时论,基本能成 题,阳是不 问题。能应用 相关理论大致 论分析具体间 用相关理论分 极。分析问题国 相关理论分 分析体问 析具体问 折具体问愿 答不积极。 课堂讨论看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课程日标2 回答问题积 答问题较积极。 答问题较积极 答问题不积极 答问题不积 (16%) 极、准油。 较准渔。 回签基木准渔 准确性般。 极。不准渔。 课堂讨论和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课堂讨论和回 回答问愿 答问题中,能 答问恩中 答何中 答问中 课程目标 能够很好地 较好地理解并 能理解并分析 并分析相关思 能理解并分析 (10%) 理解并分粉 分析相关思政 相关思政意义。 政意义存在一 相关思政意 相关里政音 意义。 定困难。 义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代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08) 分数<60分) 能够准确回 比较准确国答 基本能准确回 回答社会学的 不能回答社会 课程目标1 答社会学的 社会学的基本 答社会学的基 基木概令和理 学的基本概念 (20%) 基本概念和 概念和理论。 本概念和理论 论不完整, 和理论。 理论 课程目标 准确回答利 比较准确回答 基本能准确回 回答相关分析 回答相关分析 关分析中的 相关分析中的 答相关分析中 中的问圈不笼 中的问题不宠 (20%) 问题 问数。 司题。 整。 整 能够用社会 大致能够用社 基本能够用社 不能完整用 不能用社会学 般 会学的 一般 会学的 会学的 一般概 的一般概念 课程日标3 念和理论 念和理论分机 念和理论分机 念和理论分 理论分析我 析我因社会 我闲仕会发两 我因社会发戒 我成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和 (20%) 发展和治理 和治理的制度 和治理的制度 和治理的制度 理的制度优势 的制度优势 优势与道路自 优势与道路自 优势与道路自 与逍路自信 与道路自信 信
29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4%) 按照要求完 成课前阅读 和预习。课堂 上能够积极 讨论和回答 问题。能应用 相关理论分 析具体问题。 按照要求完成 课前阅读和预 习。课堂上基本 能够参与讨论。 能应用相关理 论分析具体问 题。 基本按照要求 完成课前阅读 和预习。课堂上 基本能够参与 讨论。基本能应 用相关理论分 析具体问题。 基本能够按照 要求完成课前 阅读和预习。课 堂上能回答问 题,但是不积 极。分析问题回 答不积极。 不能按照要求 完成课前阅读 和预习。课堂 上不回答问 题。不能应用 相关理论大致 分析具体问 题。 课程目标 2 (16%) 课堂讨论和 回答问题积 极、准确。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较积极, 较准确。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较积极, 回答基本准确。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不积极, 准确性一般。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不积 极,不准确。 课程目标 3 (10%) 课堂讨论和 回答问题中, 能够很好地 理解并分析 相关思政意 义。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中,能够 较好地理解并 分析相关思政 意义。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中,大致 能理解并分析 相关思政意义。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中,理解 并分析相关思 政意义存在一 定困难。 课堂讨论和回 答问题中,不 能理解并分析 相关思政意 义。 2.期末考核与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20%) 能够准确回 答社会学的 基本概念和 理论。 比较准确回答 社会学的基本 概念和理论。 基本能准确回 答社会学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 回答社会学的 基本概念和理 论不完整。 不能回答社会 学的基本概念 和理论。 课程目标 2 (20%) 准确回答相 关分析中的 问题。 比较准确回答 相关分析中的 问题。 基本能准确回 答相关分析中 问题。 回答相关分析 中的问题不完 整。 回答相关分析 中的问题不完 整。 课程目标 3 (20%) 能够用社会 学的一般概 念和理论分 析我国社会 发展和治理 的制度优势 与道路自信。 大致能够用社 会学的一般概 念和理论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 和治理的制度 优势与道路自 信。 基本能够用社 会学的一般概 念和理论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 和治理的制度 优势与道路自 信。 不能完整用社 会学的一般概 念和理论分析 我国社会发展 和治理的制度 优势与道路自 信。 不能用社会学 的一般概念和 理论分析我国 社会发展和治 理的制度优势 与道路自信
5.《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经济学概论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 课程号 7909909 学分 学时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46 0 0 开课学院 经管学院 开课学期 2 课程负责人 张海清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先修误程及求学是《中微分、积分的基木如 二、课程简介 《经济学概论》是经济学基础理论课,起者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学思 维模式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 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运 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中的问题。 "Essentials of Economics"is a basic course of economics,which cultivates students stud er the basic d methods of mo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 work in economics;On the other hand,it enables students use modern economic tools to analyze practical problem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支撑毕业要求12)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支撑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3: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支撑毕业要求13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理解个人目标与社 会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支撞课程思政 目标)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基瑞理论)能够扎实掌握行政管 1-2常捏数理理论、管理学理论、政治学理论、 理专业基础理论,将政治学、公其 法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形成较好 管理学、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 的逻辑能力,打造好扎实的学科基础。能用管理 解决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 学原理观黎和思考行政管理相关现象和问题。 理等相关领域的管理问题
30 5.《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经济学概论 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 课程号 7909909 学分 3 学时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46 0 0 2 开课学院 经管学院 开课学期 2 课程负责人 张海清 适用专业 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要求:掌握《高等数学》中微分、积分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经济学概论》是经济学基础理论课,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经济学思 维模式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 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运 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中的问题。 “Essentials of Econom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economics, which cultivates students economic thinking mode. Studying this course, on the one hand,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modern economic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work in economics; On the other hand, it enables students use modern economic tools to analyze practical problems.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1-2) 课程目标 2:能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支撑毕业要求 4-1) 课程目标 3: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1-3) 课程目标 4: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理解个人目标与社 会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支撑课程思政 目标)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2 掌握数理理论、管理学理论、政治学理论、 法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形成较好 的逻辑能力,打造好扎实的学科基础。能用管理 学原理观察和思考行政管理相关现象和问题。 1(基础理论)能够扎实掌握行政管 理专业基础理论,将政治学、公共 管理学、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管 理等相关领域的管理问题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4(设计、策划解决方案)能够设计 针对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管 41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公共治理需求,创造性理相关领域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方 2 地设计管理方案或项目方案,策划实能路径, 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 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索。 1(基础理论)能够扎实掌握行政管 理专业基础理论,将政治学、公共 1-3掌捏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 3 管理学、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 能力。 解决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管 理等相关领城的管理问想。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教学方式(讲授、 支撑课程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恋点 实验、上机、讨论) 第1意经济学十 大原理 (1)经济学研 重点:初步了解有关 究什么间题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 (2)人们如何 本内容,量握统一经济 经济学规律的十个定 理, 4 讲授 做出决策 学研究的几个中心思 难点:理解经济学是 (3)人们如何 海 相互影 门方法论的深程。 (4)整体经济 如何运行 第2章像经济号 家一样用老 (1)作为科学家 解经济学家是如何 重点: 了解经济学家 的经济学家 研究这个世界的,学习 的角色。 3 讲授/讨论 1,2,4 (2)作为政策顾 经济学的目的是学会 难点:掌挥经济学的 问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的里老方式 分析方法。 (3)经济学家意 见分歧的原因 第4章供给与需 竿握供给与需求理论 重点:需求曲线、供 求的市场力量 了解市场经济中供编 给曲线均衡的概念 (1)市场 与需求加决定价格 难点:影响需求曲线 4 讲授/习恩讲解 1,2.3 (2)章争市场 以及价格如何配置经 变动、供给曲线变动 (3)需求量 济中的稀缺资源。 的因素
31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2 4-1 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和公共治理需求,创造性 地设计管理方案或项目方案,策划实施路径。 4(设计、策划解决方案)能够设计 针对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管 理相关领域的管理问题的解决方 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 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 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 1-3 掌握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 能力。 1(基础理论)能够扎实掌握行政管 理专业基础理论,将政治学、公共 管理学、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 解决公共行政、社会保障和海洋管 理等相关领域的管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第 1 章 经济学十 大原理 (1)经济学研 究什么问题 (2)人们如何 做出决策 (3)人们如何 相互影响 (4)整体经济 如何运行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 本内容,掌握统一经济 学研究的几个中心思 想。 重点:初步了解有关 经济学规律的十个定 理。 难点:理解经济学是 一门方法论的课程。 4 讲授 1,2 第 2 章 像经济学 家一样思考 (1)作为科学家 的经济学家 (2)作为政策顾 问的经济学家 (3)经济学家意 见分歧的原因 理解经济学家是如何 研究这个世界的,学习 经济学的目的是学会 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重点:了解经济学家 的角色。 难点:掌握经济学的 分析方法。 3 讲授/讨论 1,2,4 第 4 章 供给与需 求的市场力量 (1)市场 (2)竞争市场 (3)需求量 掌握供给与需求理论, 了解市场经济中供给 与需求如何决定价格, 以及价格如何配置经 济中的稀缺资源。 重点:需求曲线、供 给曲线、均衡的概念。 难点:影响需求曲线 变动、供给曲线变动 的因素。 4 讲授/习题讲解 1,2,3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教学方式(讲授 支撑课程 教学内容 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4)供给量 (5)需求定理 (6)供给定理 7)需求曲线 (8)供给曲线 (9)均衡 (10)均衡价格 (11)替代品 (12)互补品 第 5章弹性及其 (1)弹性 (2)总收益 重点:弹性、需求价 (3)需求的价格 掌握衡量买者与卖者 需求收入 (4)需求的收入 对市场条件变化反 性、 需求交价格 3 讲授/习恩讲解 1,2,3 程度的工具一一弹性。 性的概念。 弹性 (5)需求的交夏 难点:弹性的应用 价格弹性 (6)供给价格列 性 第6章优给、需 求与政府致苗 (1)价格控制 (2)则收 重点:价格控制脚 思政素材:介 爹握供求工具分析各 税收政策 2 讲授/案例分析 1,2,4 税收在解决我因 类政府政策的方法。 难点:价格控制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不 的效果分析。 东分、不平衡无 岳中发挥若重要 作用。 第7章消费者、 生产者与市场效 重点:支付意愿、消 率 运用福利经济学的方 费者剩余、生产者利 (1)支付者章器 (2)成本 法度量如何使买者和 (3)消费者剩余 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养 难点 2 消费者余 讲投 1,2 到最大利益。 生产者剩余的画图分 (4)生产者剩余 (5)效率 (6)福利经济学
32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4)供给量 (5)需求定理 (6)供给定理 (7)需求曲线 (8)供给曲线 (9)均衡 (10)均衡价格 (11)替代品 (12)互补品 第 5 章 弹性及其 应用 (1)弹性 (2)总收益 (3)需求的价格 弹性 (4)需求的收入 弹性 (5)需求的交叉 价格弹性 (6)供给价格弹 性 掌握衡量买者与卖者 对市场条件变化反应 程度的工具——弹性。 重点:弹性、需求价 格弹性、需求收入弹 性、需求交叉价格弹 性的概念。 难点:弹性的应用。 3 讲授/习题讲解 1,2,3 第 6 章 供给、需 求 与 政 府 政 策 (1)价格控制 (2)税收 思政素材:介绍 税收在解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不 充分、不平衡矛 盾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 掌握供求工具分析各 类政府政策的方法。 重点:价格控制概 念、税收政策。 难点:价格控制政策 的效果分析。 2 讲授/案例分析 1,2,4 第 7 章 消费者、 生产者与市场效 率 (1)支付者意愿 (2)成本 (3)消费者剩余 (4)生产者剩余 (5)效率 (6)福利经济学 运用福利经济学的方 法度量如何使买者和 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 到最大利益。 重点:支付意愿、消 费者剩余、生产者剩 余概念。 难点: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的画图分 析。 2 讲授 1,2
学教学方式(讲投、 支撑课程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点 时 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第12章生产成 (1)定成本 (2)可变成本 (3)总成本 通过本章学习,握厂 (4)总收益 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重点:厂商利润最大 (5)利润 今,函数以及各种成本化的分析折方法。 讲授/习题/讨论1,2 (6)经济利润 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 难点:堂挥不同成本 7)会计 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 之间的关系 (8)生产函数 行为做准备。 (9)边际产量 (10)规模经济 (11)规模收益 不变 第13章党争市 场上的企业 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 (1)什么是克争 短期均害和长期均街 重点:竞争市场含 市场 的条件,说明完全竞争 义,利润最大化条件 (2)淘量最大化 与克争企业的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 难点:克争市场供给 12 讲授/讨论 期供给曲线,评价完 曲线的由来。 给曲线 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3)竞争市场的 供给曲线 第14意垄断 ()为什么会产 生垄断 (2)垄断者如何 做出生产与定价 油若 (3)垄断的福利 代 掌完全垄断市场理 重点: 垄斯产生的 论,断的代价,针 (4)价格歧视 因、装断者如何决策。 2 (5)垄断的公共 垄断玫府能采取哪些 讲授/案例分析 1,234 难点:垄斯的治理。 政策。 动箭 反差断法和政形 规制的相关内容 时,介绍中国市 场实践的最新趋 势
33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第 12 章 生产成 本 (1)固定成本 (2)可变成本 (3)总成本 (4)总收益 (5)利润 (6)经济利润 (7)会计利润 (8)生产函数 (9)边际产量 (10)规模经济 (11)规模收益 不变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厂 商生产成本的有关概 念、函数以及各种成本 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 分析厂商利润最大化 行为做准备。 重点:厂商利润最大 化的分析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成本 之间的关系。 3 讲授/习题/讨论 1,2 第 13 章 竞争市 场上的企业 (1)什么是竞争 市场 (2)利润最大化 与竞争企业的供 给曲线 (3)竞争市场的 供给曲线 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 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的条件,说明完全竞争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 期供给曲线,评价完全 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 重点:竞争市场含 义、利润最大化条件。 难点:竞争市场供给 曲线的由来。 2 讲授/讨论 1,2 第 14 章 垄断 (1)为什么会产 生垄断 (2)垄断者如何 做出生产与定价 决策 (3)垄断的福利 代价 (4)价格歧视 (5)垄断的公共 政策 思政素材:讲授 反垄断法和政府 规制的相关内容 时,介绍中国市 场实践的最新趋 势。 掌握完全垄断市场理 论,垄断的代价,针对 垄断政府能采取哪些 政策。 重点:垄断产生的原 因、垄断者如何决策。 难点:垄断的治理。 2 讲授/案例分析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