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8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2.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积雪很深,能(没/漫)了行 人的膝盖。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所以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结 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晨间,阳光映 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 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的雪白。傍晩 ,直至天际最后一缕蓝紫的暮光消失。无论是晨间或者傍晩,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 般的视觉盛宴,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 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雾凇忘忽所以B.绛红晶莹剔透 C.映照视觉盛宴 置身肃杀景象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漫变幻显示 B.没变幻呈现 C.没变换显示 D.漫变换呈现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B.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C.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D.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 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
2017 年—2018 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2.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 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坝上的雪有时候下得很认真,有时候又猛烈得忘忽所以 ....。积雪很深,能(没/漫)了行 人的膝盖。雪花由无数冰晶构成,所以什么颜色的光照在上面,就是什么颜色的反射光。结 满雾淞..的树林,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变幻/变换)出五彩纷呈的景致。晨间,阳光映. 照.在落叶松上,光线的反射作用就让树林披上一层绛红..。随着太阳的升高,光线的色温也跟 着变化,树梢的颜色也渐渐变成淡黄,最后(呈现/显示)出晶莹剔透 ....的雪白。傍晚,___ _, 直至天际最后一缕蓝紫的暮光消失。无论是晨间或者傍晚,光线让人们享受着一场梦幻 般的视觉盛宴 ....,如同置身..童话的世界,___ _。 谁言冬日的荒原都是一片肃杀景象 ....?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雾凇 忘忽所以 B.绛红 晶莹剔透 C.映照 视觉盛宴 D.置身 肃杀景象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漫 变幻 显示 B.没 变幻 呈现 C.没 变换 显示 D.漫 变换 呈现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B.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C.广袤的雪原则被阳光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沉醉其中的人们不愿再醒来 D.阳光则把广袤的雪原染上一层浅浅的橙红 以至于沉醉其中而不愿醒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 ....,要 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 ....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
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集聚到了上海,所有人都为这次盛会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海归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为世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物件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 就买谁的。看来,给这些商品送货,不仅是良好服务的体现,更成为潜在商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 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 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 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 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 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 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 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 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 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 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 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 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 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 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 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 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 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④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 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
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世博会,将世界的目光集聚到了上海,所有人都为这次盛会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 海归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地融入其中,为世博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 ....的物件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 就买谁的。看来,给这些商品送货,不仅是良好服务的体现,更成为潜在商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 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 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 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 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 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 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①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 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 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 化的常用语言。 ②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 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③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 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 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 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 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 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 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 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④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 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
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 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 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 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 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 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 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 基本特征。 ⑤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 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 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 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 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 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 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 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 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 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 互补的特点
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 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 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 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 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 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 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 基本特征。 ⑤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 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 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 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 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 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6.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 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 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 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7.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 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 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 完全的绝境。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 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 要在民间 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 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上余青州书 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日:“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 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 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 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 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②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 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 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 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 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 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 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顰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 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 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 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 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 完全的绝境。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 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 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 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三、(每小越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上余青州书 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日:“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 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 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 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 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②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 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 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 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 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 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 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 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 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 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 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佑集》, 有删改) 【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 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 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 高:高尚。 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 奋:振作。 C.不旋踵而南方义安 义:安定。 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狃于贫贱之辱者狃:习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人为之嚣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脱然为弃于人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然其尝所欲见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C.穷者黎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 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 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 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 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 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 急迫心情,同时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分 ②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3分)
(选自苏洵《嘉佑集》, 有删改) 【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 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 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 高:高尚。 B.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 奋:振作。 C.不旋踵而南方义.安 义:安定。 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狃.于贫贱之辱者 狃:习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而人为之嚣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脱然为弃于.人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然其.尝所欲见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C.穷者黎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 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 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 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 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 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 急迫心情,同时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 分) ②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