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日谈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周易》热”在学术界和民间都引 起了广泛的反响,形成了一支包含多学科的《周易》研究队 伍和一大批业余《周易》爱好者。在80年代末,各类《易》 著都成了倍受青睐的畅销书,《周易》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已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在80年代的“《周易》热”中,《周易》研究的广度和 深度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其特点来看,出现了一个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多学科联合研究的局面,产生了一批新 颖的发前人所未发的学术成果,在揭示《周易》哲学、文学、 历史、宗教、医学、天文、数学、物理、民俗等方面,均取 得了积极的进展。特别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运用现代科技理论 所作的探索,既阐明了以往人所不知的奥秘,又大大丰富了 当代“易学”的内涵。我们相信,在当前的“《周易》热”中, 我们对《周易》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下面请各位读者随着以下各篇的介绍,跨进《周易》这 座殿堂的大门,去登堂入室,探索奥秘吧!
多 学 科 交 叉 研 究 的 特 点 , “ 《 周 易 》 热 ” 在 学 术 界 和 民 间 都 引 起 了 广 泛 的 反 响 , 形 成 了 一 支 包 含 多 学 科 的 《 周 易 》 研 究 队 伍 和 一 大 批 业 余 《 周 易 》 爱 好 者 。 在 8 0 年 代 末 , 各 类 《 易 》 著 都 成 了 倍 受 青 睐 的 畅 销 书 , 《 周 易 》 中 具 有 丰 富 的 科 学 内 涵 已 是 人 们 的 普 遍 共 识 。 在 8 0 年 代 的 “ 《 周 易 》 热 ” 中 , 《 周 易 》 研 究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都 比 以 往 有 了 很 大 的 提 高 。 从 其 特 点 来 看 , 出 现 了 一 个 社 会 科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多 学 科 联 合 研 究 的 局 面 , 产 生 了 一 批 新 颖 的 发 前 人 所 未 发 的 学 术 成 果 , 在 揭 示 《 周 易 》 哲 学 、 文 学 、 历 史 、 宗 教 、 医 学 、 天 文 、 数 学 、 物 理 、 民 俗 等 方 面 , 均 取 得 了 积 极 的 进 展 。 特 别 是 自 然 科 学 工 作 者 运 用 现 代 科 技 理 论 所 作 的 探 索 , 既 阐 明 了 以 往 人 所 不 知 的 奥 秘 , 又 大 大 丰 富 了 当 代 “ 易 学 ” 的 内 涵 。 我 们 相 信 , 在 当 前 的 “ 《 周 易 》 热 ” 中 , 我 们 对 《 周 易 》 的 认 识 将 会 更 加 深 入 、 更 加 全 面 。 下 面 请 各 位 读 者 随 着 以 下 各 篇 的 介 绍 , 跨 进 《 周 易 》 这 座 殿 堂 的 大 门 , 去 登 堂 入 室 , 探 索 奥 秘 吧 ! · 2 2 · 周 易 十 日 谈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周易十日谈 第二日先民心中的诗情画意 《周易》与古代文化艺术 沈北宗王振复 《周易》是一部奇书,在它意广涵深的哲理之外,还蕴 含着丰富的文理、乐理、画理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先民审 美观念的积淀,反映着易理与古代文化艺术的渊源关系 诗歌的萌芽 从中国古代文学发源的角度对《周易》加以讨论,可以 很清楚地看出有一种“准诗歌”现象。它反映在意义迷乱的 《周易》卦辞、爻辞中,虽稚朴得可爱,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最早以文辞方式固定下来的一些诗歌的雏型。 先略举数例 屯如壇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 (或艰难前进、或策马簇拥奔驰,这不是强寇掳掠, 而是求婚配者的马队。)
第 二 日 先 民 心 中 的 诗 情 画 意 — — 《 周 易 》 与 古 代 文 化 艺 术 沈 北 宗 王 振 复 《 周 易 》 是 一 部 奇 书 , 在 它 意 广 涵 深 的 哲 理 之 外 , 还 蕴 含 着 丰 富 的 文 理 、 乐 理 、 画 理 等 等 。 而 这 些 , 恰 恰 是 先 民 审 美 观 念 的 积 淀 , 反 映 着 易 理 与 古 代 文 化 艺 术 的 渊 源 关 系 。 诗 歌 的 萌 芽 从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发 源 的 角 度 对 《 周 易 》 加 以 讨 论 , 可 以 很 清 楚 地 看 出 有 一 种 “ 准 诗 歌 ” 现 象 。 它 反 映 在 意 义 迷 乱 的 《 周 易 》 卦 辞 、 爻 辞 中 , 虽 稚 朴 得 可 爱 , 却 是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史 上 最 早 以 文 辞 方 式 固 定 下 来 的 一 些 诗 歌 的 雏 型 。 先 略 举 数 例 : 屯 如 邅 如 , 乘 马 班 如 , 匪 寇 婚 媾 。 ( 《 屯 》 六 二 ) ( 或 艰 难 前 进 、 或 策 马 簇 拥 奔 驰 , 这 不 是 强 寇 掳 掠 , 而 是 求 婚 配 者 的 马 队 。 ) 周 易 十 日 谈 · 2 3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周易十日谈 这是对上古婚娶生活的生动描绘。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中孚》六三) 与敌方打仗,或擂鼓奋进,士气大振;或疲惫败退, 军心消沉;或牺牲惨重而悲泣;或大获全胜而高歌。) 这里描绘的是上古战斗场面及人心悲欢,十分生动的形象。 以上所举爻辞的文辞结构大致整齐、音律基本和谐,状 物写人、抒情达理,用的是“铺陈其事”的手法,已初具 赋”的品格。又如 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无 妄》六三) 小心翼翼、不敢妄为却招致飞来横祸,好象路人把 系拴之牛窃去攫为己有,却使邑中之人平白无故遭受诘 捕的骚扰。)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否》九五) (要灭亡了!要灭亡了!就象把命运维系在柔弱的苞 草或桑树的枝条上一样。)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这类写作技巧,已初具诗歌 比”的质素。“比”是文学的譬喻,朱熹说是“以彼物比此 物也。” 除了“赋”与“比”,《周易》爻辞中还有“兴”的源起 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大过》九二) 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大过》九五) (枯杨树居然生出嫩枝来,垂暮老汉喜得女娇娃。 枯杨树扬花吐艳,龙钟老太嫁了少年郎。) 舆说(脱)辐,夫妻反目。(《小畜》九三)
这 是 对 上 古 婚 娶 生 活 的 生 动 描 绘 。 得 敌 , 或 鼓 , 或 罢 ; 或 泣 , 或 歌 。 ( 《 中 孚 》 六 三 ) ( 与 敌 方 打 仗 , 或 擂 鼓 奋 进 , 士 气 大 振 ; 或 疲 惫 败 退 , 军 心 消 沉 ; 或 牺 牲 惨 重 而 悲 泣 ; 或 大 获 全 胜 而 高 歌 。 ) 这 里 描 绘 的 是 上 古 战 斗 场 面 及 人 心 悲 欢 , 十 分 生 动 的 形 象 。 以 上 所 举 爻 辞 的 文 辞 结 构 大 致 整 齐 、 音 律 基 本 和 谐 , 状 物 写 人 、 抒 情 达 理 , 用 的 是 “ 铺 陈 其 事 ” 的 手 法 , 已 初 具 “ 赋 ” 的 品 格 。 又 如 : 无 妄 之 灾 , 或 系 之 牛 , 行 人 之 得 , 邑 人 之 灾 。 ( 《 无 妄 》 六 三 ) ( 小 心 翼 翼 、 不 敢 妄 为 却 招 致 飞 来 横 祸 , 好 象 路 人 把 系 拴 之 牛 窃 去 攫 为 己 有 , 却 使 邑 中 之 人 平 白 无 故 遭 受 诘 捕 的 骚 扰 。 ) 其 亡 ! 其 亡 ! 系 于 苞 桑 。 ( 《 否 》 九 五 ) ( 要 灭 亡 了 ! 要 灭 亡 了 ! 就 象 把 命 运 维 系 在 柔 弱 的 苞 草 或 桑 树 的 枝 条 上 一 样 。 ) 从 以 上 两 例 可 以 看 出 , 这 类 写 作 技 巧 , 已 初 具 诗 歌 “ 比 ” 的 质 素 。 “ 比 ” 是 文 学 的 譬 喻 , 朱 熹 说 是 “ 以 彼 物 比 此 物 也 。 ” 除 了 “ 赋 ” 与 “ 比 ” , 《 周 易 》 爻 辞 中 还 有 “ 兴 ” 的 源 起 。 枯 杨 生 稊 , 老 夫 得 其 女 妻 。 ( 《 大 过 》 九 二 ) 枯 杨 生 华 , 老 妇 得 其 士 夫 。 ( 《 大 过 》 九 五 ) ( 枯 杨 树 居 然 生 出 嫩 枝 来 , 垂 暮 老 汉 喜 得 女 娇 娃 。 枯 杨 树 扬 花 吐 艳 , 龙 钟 老 太 嫁 了 少 年 郎 。 ) 舆 说 ( 脱 ) 辐 , 夫 妻 反 目 。 ( 《 小 畜 》 九 三 ) · 2 4 · 周 易 十 日 谈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周易十日谈 25· (大车轮辐脱解散落,结发夫妻反目成仇。 显然,这是诗的“兴”体。“兴”是托事于物,兴寄情怀,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高亨曾在《周易杂论》中说,上 引《大过》九二、九五爻辞“是相当灵巧的起兴。它以鲜明 的形象,铿锵的韵调,写出老人寻得青年配偶,呈着枯木逢 春的生气”。这种诗情是通过“兴”得以展现的。 有的爻辞写得很富诗意韵味。如《中孚》九二爻辞说: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里, 阴”即“荫。”“子”,非指雏鹤,而是雌鹤之代称。这条爻 辞翻成现代文,大意便是,雄鹤在荫地里发出求偶的歌吟,便 有雌鹤飞来与其相和。这自然动物界的美妙音声,听在人间 情人的耳朵里是尤富诗情美意的。于是两人遂情爱亢发,说 是我有上等好酒陈酿,我与你共醉一场吧!这爻辞的诗意,简 直可以与《诗经》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相比美 有人曾作粗细统计,这样的短诗,在《周易》原文中约 有28首之多(见王岑《中国诗坛之原始》载《朔风》日37年 11月第十五期),它们“多是语言简古而清秀;描写明朗而多 形象;音节爽琅而和谐;‘比’、‘兴’亲切而有味”(同上)我 们从以上所引实例中可以领会到,这一评价并非虚辞溢美。 拿《周易》原文这些具有“准诗歌”色彩的爻辞与《诗 仝》相比,可以从中见到两者的同构关系。比如《周易·明 夷》初九爻辞说,“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诗经》则有“黄鸟于飞”、“燕燕于飞”、“雄雉于飞”、“鸿雁 于飞”、“鸳鸯于飞”、“凤凰于飞”等诗句,两者相互映照,都
( 大 车 轮 辐 脱 解 散 落 , 结 发 夫 妻 反 目 成 仇 。 ) 显 然 , 这 是 诗 的 “ 兴 ” 体 。 “ 兴 ” 是 托 事 于 物 , 兴 寄 情 怀 , 先 言 他 物 以 引 起 所 咏 之 辞 。 高 亨 曾 在 《 周 易 杂 论 》 中 说 , 上 引 《 大 过 》 九 二 、 九 五 爻 辞 “ 是 相 当 灵 巧 的 起 兴 。 它 以 鲜 明 的 形 象 , 铿 锵 的 韵 调 , 写 出 老 人 寻 得 青 年 配 偶 , 呈 着 枯 木 逢 春 的 生 气 ” 。 这 种 诗 情 是 通 过 “ 兴 ” 得 以 展 现 的 。 有 的 爻 辞 写 得 很 富 诗 意 韵 味 。 如 《 中 孚 》 九 二 爻 辞 说 : “ 鸣 鹤 在 阴 , 其 子 和 之 。 我 有 好 爵 , 吾 与 尔 靡 之 。 ” 这 里 , “ 阴 ” 即 “ 荫 。 ” “ 子 ” , 非 指 雏 鹤 , 而 是 雌 鹤 之 代 称 。 这 条 爻 辞 翻 成 现 代 文 , 大 意 便 是 , 雄 鹤 在 荫 地 里 发 出 求 偶 的 歌 吟 , 便 有 雌 鹤 飞 来 与 其 相 和 。 这 自 然 动 物 界 的 美 妙 音 声 , 听 在 人 间 情 人 的 耳 朵 里 是 尤 富 诗 情 美 意 的 。 于 是 两 人 遂 情 爱 亢 发 , 说 是 我 有 上 等 好 酒 陈 酿 , 我 与 你 共 醉 一 场 吧 ! 这 爻 辞 的 诗 意 , 简 直 可 以 与 《 诗 经 》 的 “ 关 关 睢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相 比 美 。 有 人 曾 作 粗 细 统 计 , 这 样 的 短 诗 , 在 《 周 易 》 原 文 中 约 有 2 8 首 之 多 ( 见 王 岑 《 中 国 诗 坛 之 原 始 》 载 《 朔 风 》 1 9 3 7 年 1 1 月 第 十 五 期 ) , 它 们 “ 多 是 语 言 简 古 而 清 秀 ; 描 写 明 朗 而 多 形 象 ; 音 节 爽 琅 而 和 谐 ; ‘ 比 ’ 、 ‘ 兴 ’ 亲 切 而 有 味 ” ( 同 上 ) 我 们 从 以 上 所 引 实 例 中 可 以 领 会 到 , 这 一 评 价 并 非 虚 辞 溢 美 。 拿 《 周 易 》 原 文 这 些 具 有 “ 准 诗 歌 ” 色 彩 的 爻 辞 与 《 诗 经 》 相 比 , 可 以 从 中 见 到 两 者 的 同 构 关 系 。 比 如 《 周 易 · 明 夷 》 初 九 爻 辞 说 , “ 明 夷 于 飞 , 垂 其 翼 。 君 子 于 行 , 三 日 不 食 。 ” 《 诗 经 》 则 有 “ 黄 鸟 于 飞 ” 、 “ 燕 燕 于 飞 ” 、 “ 雄 雉 于 飞 ” 、 “ 鸿 雁 于 飞 ” 、 “ 鸳 鸯 于 飞 ” 、 “ 凤 凰 于 飞 ” 等 诗 句 , 两 者 相 互 映 照 , 都 周 易 十 日 谈 · 2 5 ·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
26· 周易十日谈 是中华先祖的在鸟类兴象上留下的情绪记忆与思维轨迹。 但是,拿《周易》中的某些爻辞与《诗经》中的民歌相 比,显然在智慧层次上是有差别的。《周易》爻辞往往只有 二句,二、三句,而《诗》之篇幅一般较之为长;前者内容 般较为单纯,有时在于拟形象而彰《易》理。后者内容一 般要丰厚些,多为取形象以抒情志,而且诗的情感尽可能蕴 涵于诗的形象之中。前者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往 往不及后者意蕴圆成,流畅飘逸,它有时显得更为质朴、有 时显得颇为生硬。总之,《周易》的短歌一般没有《诗》那样 成熟。尤其《周易》的爻辞原本筮辞,并非真正的诗体,它 具有诗的萌芽、诗的原始质素,而并不是诗的自觉 李镜池在、周易筮辞考》(载《古史辨》第三册)中曾经 指出,“‘比’与‘兴这两种诗体,在《诗经》中是很多的, 说诗的人自会依体解释。但《周易》中也有这类的诗歌,却 从来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以说《诗》之法来说《易》的”。他 又说“卦爻辞的编著者之所以能够写成这样的诗歌,喜欢运 用这样的韵文,一定不是他个人能够这样特创。《诗经》的 ‘雅’、‘颂’中,很有些是西周初叶的作品,那时候的诗歌, 是在一个颇为流行、极力发展的时代。卦爻辞的编纂者,就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中,受诗歌的影响,作成同样的文章 尽管其言下之意,似乎是《周易》这些带有诗味的爻辞,其 写作年代,好象是在《诗》的时代之后,因而可以得出中国 诗的源头不是在《周易》而是在《诗》三百篇的结论,但是, 人类文化史、思想和文学艺术史总是一再告诉人们,不成熟 的东西,往往总是成熟者的先导。思想、艺术相当成熟的
是 中 华 先 祖 的 在 鸟 类 兴 象 上 留 下 的 情 绪 记 忆 与 思 维 轨 迹 。 但 是 , 拿 《 周 易 》 中 的 某 些 爻 辞 与 《 诗 经 》 中 的 民 歌 相 比 , 显 然 在 智 慧 层 次 上 是 有 差 别 的 。 《 周 易 》 爻 辞 往 往 只 有 一 、 二 句 , 二 、 三 句 , 而 《 诗 》 之 篇 幅 一 般 较 之 为 长 ; 前 者 内 容 一 般 较 为 单 纯 , 有 时 在 于 拟 形 象 而 彰 《 易 》 理 。 后 者 内 容 一 般 要 丰 厚 些 , 多 为 取 形 象 以 抒 情 志 , 而 且 诗 的 情 感 尽 可 能 蕴 涵 于 诗 的 形 象 之 中 。 前 者 的 “ 赋 ” 、 “ 比 ” 、 “ 兴 ” 表 现 手 法 , 往 往 不 及 后 者 意 蕴 圆 成 , 流 畅 飘 逸 , 它 有 时 显 得 更 为 质 朴 、 有 时 显 得 颇 为 生 硬 。 总 之 , 《 周 易 》 的 短 歌 一 般 没 有 《 诗 》 那 样 成 熟 。 尤 其 《 周 易 》 的 爻 辞 原 本 筮 辞 , 并 非 真 正 的 诗 体 , 它 具 有 诗 的 萌 芽 、 诗 的 原 始 质 素 , 而 并 不 是 诗 的 自 觉 。 李 镜 池 在 、 周 易 筮 辞 考 》 ( 载 《 古 史 辨 》 第 三 册 ) 中 曾 经 指 出 , “ ‘ 比 ’ 与 ‘ 兴 ’ 这 两 种 诗 体 , 在 《 诗 经 》 中 是 很 多 的 , 说 诗 的 人 自 会 依 体 解 释 。 但 《 周 易 》 中 也 有 这 类 的 诗 歌 , 却 从 来 没 有 人 知 道 , 更 没 有 以 说 《 诗 》 之 法 来 说 《 易 》 的 ” 。 他 又 说 “ 卦 爻 辞 的 编 著 者 之 所 以 能 够 写 成 这 样 的 诗 歌 , 喜 欢 运 用 这 样 的 韵 文 , 一 定 不 是 他 个 人 能 够 这 样 特 创 。 《 诗 经 》 的 ‘ 雅 ’ 、 ‘ 颂 ’ 中 , 很 有 些 是 西 周 初 叶 的 作 品 , 那 时 候 的 诗 歌 , 是 在 一 个 颇 为 流 行 、 极 力 发 展 的 时 代 。 卦 爻 辞 的 编 纂 者 , 就 在 这 样 的 时 代 潮 流 之 中 , 受 诗 歌 的 影 响 , 作 成 同 样 的 文 章 。 ” 尽 管 其 言 下 之 意 , 似 乎 是 《 周 易 》 这 些 带 有 诗 味 的 爻 辞 , 其 写 作 年 代 , 好 象 是 在 《 诗 》 的 时 代 之 后 , 因 而 可 以 得 出 中 国 诗 的 源 头 不 是 在 《 周 易 》 而 是 在 《 诗 》 三 百 篇 的 结 论 , 但 是 , 人 类 文 化 史 、 思 想 和 文 学 艺 术 史 总 是 一 再 告 诉 人 们 , 不 成 熟 的 东 西 , 往 往 总 是 成 熟 者 的 先 导 。 思 想 、 艺 术 相 当 成 熟 的 · 2 6 · 周 易 十 日 谈 本PDF文件由S22PDF生成, S22PDF的版权由 郭力 所有 pdf@home.ic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