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 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 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 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 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 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团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 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 实假虚证(0.5分) 60.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 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 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 广义之精:指人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 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 之精。(1分) 分
59.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 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 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 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 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用,即 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 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 实假虚证 (0.5分)。 60.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 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 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 广义之精:指人体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 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 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 之精。(1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 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 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 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 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 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 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 功能(2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 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 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 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 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 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 括因实致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 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 实(至虚有盛候)(1分) 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6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 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 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 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气能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 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 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 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 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 功能(2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 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 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 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 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 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分);②虚实转化,包 括因实致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 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 实(至虚有盛候)(1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 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A.向上的B.温暖的C无形的一D.下降的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A.水B木C.土D金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木与土B.火与金水与土D水与金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Φ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 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A心肾关系B心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E肺肾关系 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 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l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A.十五别络B胃之大络C浮络→D皮部。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B肝C肺D.肾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D冲脉为血海E.胃为 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A.肺B.肾C脾D小肠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A.基本动力B助心行血C推动作用D调节作用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A.脏附B腑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A.手指末端B胸中C足趾D头面部E.背部 分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 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附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化气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A外感性B.相兼性C地区性一D季节性)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A.寒邪B暑邪C湿邪D瘀血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恐C悲D.惊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A.邪正盛衰B气血失常C阴阳失调D津液代谢失常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A实寒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A.外邪性质B.地域因素C.情志因素D体质因素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实转为虚D因虚致实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攻补兼施 分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