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 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答案及评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硕连读结业考试 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答案及评分标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3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 试卷1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医药类专业本硕连读结业考试 试卷1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 答案及评分标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卷1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2 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3 答案及评分标准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眀: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岀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朱震亨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B.脾C.肝D.肾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B.胃 焦D.脾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B.耳C.口D.舌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B.肾C.脾D.胆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 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 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B.食指端C車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 分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B.甘C酸D.苦E咸 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A心B肝C脾D肺E肾 2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筋B.脉C肉D目E胆 24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亡失 2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26.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 27气为血之帅是指()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 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 29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30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 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 胆经 分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3.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 A.筋 B.脉 C.肉 D.目 E.胆 24.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 )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25.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6.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 ) A.气滞 B.气逆 C.气脱 D.气闭 E.气陷 27.气为血之帅是指(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28.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 )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五别络 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29.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0.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 ) A.手太阳小肠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 胆经
31.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 32.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活习惯不同E.肤色不同 33.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 A.心B.肝C.脾D肺肾 34.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A.肺B.脾C.肾D.三焦一E.膀胱 35.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A.心B.肝C.脾D.肺 E.肾 36.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 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 太阳小肠经 37.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 3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血液B.排泄糟柏C.分泌胆汁D.贮存胆汁E.排泄胆汁 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 A.津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卫气 40.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 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 分
31.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32.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体质强弱 D.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 33.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4.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 A.肺 B.脾 C.肾 D.三焦 E.膀胱 35.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6.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 ) A.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 太阳小肠经 37.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A.风邪 B.燥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38.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化生血液 B.排泄糟柏 C.分泌胆汁 D.贮存胆汁 E.排泄胆汁 39.血液的生成来源有( ) A.津液 B.肾精 C.营气 D.元气 E.卫气 40.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 ) A.气候变化 B.地域特点 C..生活环境 D.工作环境 E.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