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的发展 1932:英国专利“制动时防止车轮压紧转 动车轮的安全装置”; ■1936:德国B0Sch将电滋传感器用于测量车 轮的转速; ■1978:德国Bosch将微处理器引入ABS控制; ■估计:本世纪初,全世界汽车ABS装备的比 率将达到90%以上
ABS的发展 ◼ 1932: 英国专利“制动时防止车轮压紧转 动车轮的安全装置”; ◼ 1936: 德国Bosch将电磁传感器用于测量车 轮的转速; ◼ 1978:德国Bosch将微处理器引入ABS控制; ◼ 估计:本世纪初,全世界汽车ABS装备的比 率将达到90%以上
2、ABS的理论基础 ■制动过程中车轮的受力及运动分析 ■制动力系数与侧向力系数曲线 ■最佳滑移率范围
2、ABS的理论基础 ◼ 制动过程中车轮的受力及运动分析 ◼ 制动力系数与侧向力系数曲线 ◼ 最佳滑移率范围
轮怡座标系 轮胎接地区中心运动方向 轮胎 轮胎滚动方向 轮胎接地区中心运动方向 轮胎旋转轴 轮胎接地区 路面
轮胎座标系 z 轮胎接地区中心运动方向 x y Fz Fy Fx 轮胎滚动方向 轮胎旋转轴 轮胎接地区 轮胎 轮胎接地区中心运动方向
制动力系数/侧向力系数 F.=fF. F,=∫F F:沿轴方向的分力,称为地面制动力,又称纵向力; F,:沿轴方向的分力,称为侧向边,或称横向边; F,:沿Z轴方向的分力,称为法向反作用力; f,:称为制动力系数; f,:称为侧向力系数
制动力系数/侧向力系数 Fx : 沿X轴方向的分力,称为地面制动力 ,又称纵向力; Fy :沿Y轴方向的分力,称为侧向力 ,或称横向力; Fz:沿Z轴方向的分力,称为法向反作用力; x x Fz F = f y y Fz F = f fx :称为制动力系数; fy :称为侧向力系数
制动滑移率 S= V-VR v S 制动滑移率; V一 车辆行驶速度; VR- 车轮圆周速度; ?一车轮动力半径; 车轮角速度
制动滑移率 ω r v vR v v v S − R = S — 制动滑移率; v — 车辆行驶速度; vR — 车轮圆周速度; r — 车轮动力半径; ω — 车轮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