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一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对 3.答案用黑色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卷(共36分) 基础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五更天qjng)脸颊(ja)讪讪( shan shan)胡诌(zhou) B.讥诮(qao)荸荠(b6)埋怨(mai) 炮烙(pao) C.负隅顽抗(yu)胆怯(que)焖瓜菜(men)碾坊(fang) D.憎恶(zeng)浸透(jin)内疚(j) 祈祷(q) 2.下列句中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暄掂记窟窿隐敝 B.通宵谄媚踊现残羹冷灸 C.鞠躬板粟玩劣筋疲力尽 D.紧俏辩护宗籍战战兢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她未必知道她的 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 只值得厌烦和唾弃… ②第二天他老是 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 他病了。 ③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饭后 极好,又同 翠翠到门外髙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 ④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 瞄着敌人射 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A.悲哀无精打采兴趣聚精会神 B.悲愤无精打采兴致专心致志 C.悲愤心神不定兴趣专心致志 D.悲哀心神不定兴致聚精会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就要故弄玄虚,设置悬念 B.激情的灯光四射,优美的舞蹈不断,精彩的演唱迭出:今年的校庆汇演 真是美轮美奂 C.有些人已经丑陋到无耻了,损人利己的事居然可以说得冠冕堂皇,明明 做了亏心事,还可以理直气壮面不改色
柳州市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上,并认真核 对。 3.答案用黑色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 36 分) 一、基础选择(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读音有两个错误 .....的一项是( ) A.五更.天(jīng) 脸颊.(jiá) 讪讪..(shàn shàn) 胡诌.(zhōu) B.讥诮.(qiào) 荸.荠(bó) 埋.怨(mái) 炮.烙(páo) C.负隅.顽抗(yǔ) 胆怯.(què) 焖.瓜菜(mēn) 碾坊.(fáng) D.憎.恶(zèng) 浸.透(jìn) 内疚.(jiū) 祈.祷(qǐ) 2.下列句中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暄 掂记 窟窿 隐敝 B.通宵 谄媚 踊现 残羹冷灸 C.鞠躬 板粟 玩劣 筋疲力尽 D.紧俏 辩护 宗籍 战战兢兢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她未必知道她的 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 只值得厌烦和唾弃…… ②第二天他老是 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得出来 他病了。 ③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饭后 极好,又同 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 ④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 瞄着敌人射 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A.悲哀 无精打采 兴趣 聚精会神 B.悲愤 无精打采 兴致 专心致志 C.悲愤 心神不定 兴趣 专心致志 D.悲哀 心神不定 兴致 聚精会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就要故弄玄虚 ....,设置悬念。 B.激情的灯光四射,优美的舞蹈不断,精彩的演唱迭出:今年的校庆汇演 真是美轮美奂 ....。 C.有些人已经丑陋到无耻了,损人利己的事居然可以说得冠冕堂皇 ....,明明 做了亏心事,还可以理直气壮面不改色
D.老王一手提着一瓶香油,一手提着一包鸡蛋,说要送给我,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他是来表示感谢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柳妈冋情祥林嫂的不幸命运,但又将祥林嫂的不幸与痛苦作为有趣 的事情广泛传播,加深了祥林嫂的痛苦。 B.如果说有些作家是皱着眉头反映生活的话,孙犁则是带着微笑审视人生 的,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也总能发现生活的快乐和美感。 C.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渡口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不时地飘来,心中有些 儿薄薄的凄凉。 凭借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王权和奴 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 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一像那样的 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 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我们埋葬 了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许多,将来()还不知道 有多少呢 6.埋葬了别里科夫,人们为什么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指出分析正 确的一项() A.人们受过作家屠格涅夫和民主主义革命者谢德林的影响 B.别里科夫虽是使人讨厌,但他的死去,仍然使人感到有些忧伤。 C.那样的社会,令人感到窒息,人们表面上显露谦虚的脸相,实则却变得 虚伪起来 D.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旧存在,且势力十分强大 7.填入最后一句话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可是却也B.尽管但是也仍 C.即使可是却也D.虽然但是仍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9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 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 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 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 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老王一手提着一瓶香油,一手提着一包鸡蛋,说要送给我,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他是来表示感谢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柳妈同情祥林嫂的不幸命运,但又将祥林嫂的不幸与痛苦作为有趣 的事情广泛传播,加深了祥林嫂的痛苦。 B.如果说有些作家是皱着眉头反映生活的话,孙犁则是带着微笑审视人生 的,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也总能发现生活的快乐和美感。 C.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渡口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不时地飘来,心中有些 儿薄薄的凄凉。 D.凭借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王权和奴 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7 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 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 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 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 )我们埋葬 了别里科夫,( )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 )还有许多,将来( )还不知道 有多少呢! 6.埋葬了别里科夫,人们为什么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指出分析正 确的一项( ) A.人们受过作家屠格涅夫和民主主义革命者谢德林的影响。 B.别里科夫虽是使人讨厌,但他的死去,仍然使人感到有些忧伤。 C.那样的社会,令人感到窒息,人们表面上显露谦虚的脸相,实则却变得 虚伪起来。 D.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旧存在,且势力十分强大。 7.填入最后一句话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可是 却 也 B.尽管 但是 也 仍 C.即使 可是 却 也 D.虽然 但是 仍 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 8—9 题。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 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 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 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 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9.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 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⑨!〃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 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 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 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日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土亦以 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 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貝②,举进。见楚使,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③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 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 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 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庄注①乡里中社祭时主持分配祭肉的人
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其志不在小.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9.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 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 ①.!”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 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 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 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 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 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②,举进。见楚使,佯惊曰: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③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 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 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 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乡里中社祭时主持分配祭肉的人
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③恶草具:粗劣 的饭食 10.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善,陈孺子之为宰 素善留侯张良 B.陈涉起而王陈 沛公欲王关中 C.间其君臣以疑其心亚父闻项王疑之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第卷(共114分) 五、(共23分) 13.翻译。(共10分)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5分) 答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分) 答 (3)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3分) 14.阅读这两首宋诗,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③恶草具:粗劣 的饭食。 10.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 素善.留侯张良 B.陈涉起而王.陈 沛公欲王.关中 C.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亚父闻项王疑.之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计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 地 ⑤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第Ⅱ卷(共 114 分) 五、(共 23 分) 13.翻译。(共 10 分)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5 分) 答: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 分) 答: (3)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3 分) 答: 14.阅读这两首宋诗,回答下面的问题(7 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朱淑贞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1)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4分) 答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3分) 答 15.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 敢南下而牧马 (2)始皇既没, 氓隶之人, (3) 黄雀在后。(庄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0分) “五四”以后,鲁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展,他虽未斩断与尼采思想上的联 系,但所取尼采的,已有别于前一阶段。 为配合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需要鲁迅强调了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 精神。他把尼采和易卜生、托尔斯泰-起称为“近来偶像破坏的大人物”,赞扬 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手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 碎片一扫而空”。他坚信“旧像愈摧破,人类便愈进步”。 鲁迅指出,“凡中国人说—包话做件事,倘与历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 “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甚至可以夷到九族”。因此,他提倡必须树立尼采那样不怕孤立的精神。不仅 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而且也“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鲁迅在 《野草》中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明知前途并非野百 合、野蔷薇,仍不顾饥渴困顿,“昂着头奋然走去”的“过客”。这带着尼采式
咏 史 朱淑贞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1)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4 分) 答: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3 分) 答: 15.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 敢南下而牧马, 。 (2)始皇既没, 。 , 氓隶之人, …… (3) ,黄雀在后。(庄子)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共 20 分) “五四”以后,鲁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展,他虽未斩断与尼采思想上的联 系,但所取尼采的,已有别于前一阶段。 为配合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需要,鲁迅强调了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 精神。他把尼采和易卜生、托尔斯泰一起称为“近来偶像破坏的大人物”,赞扬 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手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 碎片一扫而空”。他坚信“旧像愈摧破,人类便愈进步”。 鲁迅指出,“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历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 “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甚至可以夷到九族”。因此,他提倡必须树立尼采那样不怕孤立的精神。不仅 “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而且也“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鲁迅在 《野草》中塑造了这样的形象--“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明知前途并非野百 合、野蔷薇,仍不顾饥渴困顿,“昂着头奋然走去”的“过客”。这带着尼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