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关系范畴,这一范畴界定了他对别 人的各种依赖关系。每一个人都能够解释他之所以归顺到别人 权力之下,或者反过来能够主宰他人的原因。是那些职业上的 契约关系、房屋的租赁关系、男子之家(men's house)的成员关系 以及宗教方面的保护关系等才使处于某个位置上的人去上¥别 人和对别人发号施令。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活动就成了处理这样一些各种各样 的二元关系的艺术,是为了创造各种有效、实际的支持闭体,换 话说,是为了更多人在政治上的合作和拥护。土地的所有者 巴克图人和神职人员家族都是政治上的活跃分子,于是就出现 了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基本政治群体,即巴克图首领及其追随 者和圣徒及其追随者。 最后,这些基本的群体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政治体系,在 这一政治体系里形成两个大的、分散的、内部等同的联盟或集 团、这些集团的形式可以理解为各小群体的首领活动和选择规 则的结果。这些规则可以看作是反映了社会基本框架中隐含着 的结构性冲突,主要是巴克图人的宗族组织内部各攴系家族之 间的冲突。所以,斯瓦特的政治体系并不是由一系列周有的结 构性结点连接而成的,而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但是这些选样代 表了个人为解决白身的问题而做出的努力,同时由于有些问题 是从正式组织的特征中演变过来的,所以,通过这样一种分析手 段,我]可以把政治体系形式看作是部分地反映了这样些 征 注释: []本书中的引用注释全部用这种方式,所引用的书都可以在书后的参 考书甘中找到 导论
[2:对干这样的说法还有种例外的情况:木研究所涉及的十三个1要 6■ 区域中的一个有个硬性规定,要求一个村社内部的所有成员除了其 他的行为之外,还必须顺从那个在该村社内任何时候都处下主幸地 位的首领。 九特已坦人的奴治过程
2斯瓦特的生态环境与民族志概况■” 生态环境 斯瓦特谷地讲普什图语的人普遍被称作是语苏夫才巴坦人 (Yusufzai Pathans)或阿富汗人。这一群休包括同-…个远祖语苏 夫(Yusu)的后代和那些在政治上依赖他们的人。语苏夫才人 的总人口大约是100万,他们占据了白沙瓦(Peshawar)行政区的 部分地区和潘吉科拉(Panjkora)谷地以及斯瓦特河流域地区。 斯包特谷地的人1大约是40方川。 地理上的自然屏障把斯瓦特谷地与外界隔离开来。斯瓦特 河发源于海拔18000一19000英尺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在地理 上,这些山属于喜玛拉雅山脉向印度河四部延伸的部分一然 后向南部流去。位于海拔12000一16000英尺的小路从斯瓦特 谷地上游地区通向西部的潘吉科拉河谷、北部的声尔吉特 (Glgt)盆地和乐部的印度河峡谷地带,斯瓦特河下游地区,河 谷变得很开阔,海拔降到了3000英尺以下。河流在这一带连续 拐了几个弯,但河的两边依然是贫瘠的高山(6000一10000英 尺),这些高山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最后斯瓦特河进人了一个 非常狭窄的隘道,向南突破大山的阻隔流人白沙瓦平原。在这 单斯瓦特河分成几个弯弯曲曲的河汉,然后汇人喀布尔河。斯 2斯瓦特的生态环境与民族志概况
瓦特河从源头到隘道全长120英里,周围的人山把它与外部的 8■ 世界隔离开来因而没有多少实际的使用价值。 与外界的交流不是通过隘道而是靠翻过周围的山峰来实现 的。与布纳(Buner)和白沙瓦之间的联系大多是走马拉堪德 (Malakand)、沙科特(Shahkot)、莫拉(Mra)或者卡拉卡尔 (Karakar)等几条路。只有一条不太重要的商路经过该地区:从 瑙涉拉(Nowshera)出发,在沙达拉(Chakdarra)渡过斯瓦特河,穿 过一个较低的隘口进入潘吉科拉河谷,经过捞瓦里隘I(h Ixwwari Pass,10000英尺)通向吉特拉尔(Chitral)和中亚地区。这 样,从交通的意义上来说斯瓦特河谷地区是一·个死胡同。作为 当地普遍使用的商品,“茶”在约30一40年前才开始传人该地 区,而且至今还没有传到上游地区。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在历史 上,该地区很少与外界的任何地区有联系,广泛的商业联系主要 是以白沙瓦为中心。 那里的气候往往随海拔的不同而变化。在河边上,夏季的 气温高达105华氏度,冬季偶尔会出现降霜、雨夹雪和下雪。在 河谷的高处,整个冬大都有积雪。一年有两个湿季:12月份到3 月份下冬雨,有时夹着雪:7、8月份又是复天的雨季。年降雨量 大约在30英寸左右。 河两岸的自然植物主要是耐旱的灌木丛,寺庙周围往往长 满了低矮带刺的灌木或鼠尾草属植物,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 力。松树一般长在海拔5000英尺以上的地区。 巴坦人主要以农耕为生,种植谷物,当地的农耕技术较发 达。此外,他们还喂养一定数量的牛作为副业,特别是靠牛来 提供乳制品和肥料。由于当地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和牧业,所 以,人口分布比较密集,据初步估计,每一平方英里可耕土地上 有800入。即使是在今天,人们之间的商业贸易也很有限,除 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
了最近在少数几个村子,特别是塔纳村(ana),发展了橘子园 之外,那里儿乎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在过去,那里的经济运作 是完全不需要钱或其他货币的。在一些边缘地区至今很少能 见到钱 在河两岸,一年可以有两次收割,第·次在56月份,第二 次在10月份。根据1953年税收估计,整个斯瓦特地区(人口55 )主要农作物的年总产量是:玉米16000万磅,小麦5600万 磅,稻谷3600万磅,大麦2400万磅(Zah,1954,p.18)。在斯 瓦特河谷地这,水稻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此外,芥末、甘蔗、扁 豆和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也有相当规模的种植。 农业用地分为:旱地(alma/arani),人上灌溉地(qas),自然 灌溉地(shorgara)、湿地,可灌溉的园地(hagh)。灌溉用水主要是 从斯瓦特河里汲取和在河流的分支上修建复杂的灌溉系统,河 流边上的人部分土地都得到灌溉,只有灌溉了的土地才能有两 次收成 小麦、人麦和芥未足在春天播种,主要是种在没法灌溉的土 地上,靠深冬季节的雨和冬季积祟起来的湿度来生长。每年的 这一季,靠河流比较近的那些土地太潮湿不能种小麦,所以,人 们用它来种苜蓿作为性口饲料和为种植水稻提供肥料。为了种 植第二季,人们尽可能多地灌溉一些土地,然后移栽水稻和种植 玉米。那些海拔较高,又不利于灌溉的土地在这一季只好撂荒 或州来种植少量的庄稼,如正米。蔬莱和水果是分种植的,以 便分别进行恰当的灌溉。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靠家畜肥来维持,人们]经常把家畜肥与 些植物混合,然后铺撒到田地里。没法灌溉的土地有时候会 被撂荒2一3年。人们曾经努力尝试着把玉米和水稻进行轮换 种植,但由于没有更好的粮食作物来替代,这样做的可能性很有 ,2斯瓦特的忄态环境与民族志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