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动衬静”。(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 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襄阳中考】 一)古诗词赏析(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晢理,请简要说明。(2分) 诗句寄寓“站得髙才能望得远”的晢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 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湖北十堰】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第11页共54 贝
第 11 页 共 54 页 即“以动衬静”。(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 2 分;答出“烘托”或“反衬” 1 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襄阳中考】 (一)古诗词赏析(4 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2 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2 分)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 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湖北十堰】 ( 二)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 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 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 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白感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 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答案】 12本题考査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 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分析正确。 B.有误;结合内容可知,“点明酬答题意”应在尾联。而非一、二句。 故选:B。 13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 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 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郴州中考】 (二)古诗鉴赏(4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第12页共54 贝
第 12 页 共 54 页 12.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 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 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 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13.白感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 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答案】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 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分析正确。 B.有误;结合内容可知,“点明酬答题意”应在尾联。而非一、二句。 故选:B。 13.示例一: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 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 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定会比現在更好。 【郴州中考】 (二)古诗鉴赏(4 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 【答案】: 10.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11.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 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 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 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益阳中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9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11.《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 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2分) 第13页共54 贝
第 13 页 共 54 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 分) 上片: 下片: 11.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 分 【答案】: 10. 上片:望月 下片:怀人 11.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 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 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 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 【益阳中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 题。(9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11.《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 完成下面的题目。(6 分)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2 分)
(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4分) 【答案】: 10.D 11.(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 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每句1分,翻译诗句只记1分) (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 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赏析关键词“直”和“圆 各1分)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 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1分) 湖南衡阳】 (一)诗歌鉴赏(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 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分) 【解析】“角声”从声音即听觉:“燕脂凝夜紫”写颜色,从视觉。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庄境,我军英勇 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誊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 “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极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 的决心 第14页共54 贝
第 14 页 共 54 页 (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4 分) 【答案】: 10.D 11.(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 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每句 1 分,翻译诗句只记 1 分) (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 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赏析关键词“直”和“圆”, 各 1 分)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 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外 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1 分) 【湖南衡阳】 (一)诗歌鉴赏(4 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听觉和视 觉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解析】“角声”从声音即听觉;“燕脂凝夜紫”写颜色,从视觉。 10.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2 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 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 “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 的决心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江苏淮安】 (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5-6题(6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 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 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 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 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 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查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内蒙通辽】 古诗词赏析(共3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第15页共54 贝
第 15 页 共 54 页 【解析】C.诗中“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而战士们依然是斗志昂扬。 【江苏淮安】 (一)阅读下面诗歌,充成 5-6 题(6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 分) 【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 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 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 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答案】 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 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 深远的。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内蒙通辽】 古诗词赏析(共 3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