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 【北京中考】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 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②之 情,也表现了诗人_③的人生态度。(3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 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 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分) 答: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 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 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 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天津中考】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第1页共54 贝
第 1 页 共 54 页 2019 年古诗词阅读赏析汇编 【北京中考】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 10-11 题。(共 5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 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 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3 分) 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 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 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2 分) 答: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 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 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 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 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天津中考】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福州中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 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 【答案】 4.(3分)C 5.(2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 2页共54 贝
第 2 页 共 54 页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D 【福州中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4~5 题。(5 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 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项是(3 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2 分) 【答案】: 4.(3 分)C 5. (2 分)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
情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广东广州】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2.(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贵州安顺】 (一)阅读《满江红》,完成911题。(7分)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9这首词的作者是 (1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3分) 第3页共54 贝
第 3 页 共 54 页 情。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广东广州】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 分) (2)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12.(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贵州安顺】 (一)阅读《满江红》,完成 9~11 题。(7 分)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9.这首词的作者是 。(1 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3 分)
11.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答案】: 9秋瑾 10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 般明净。(仅翻译句子给1分。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3分) 11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1分)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2分) 示例二: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 担忧。(2分) 【贵州毕节】 (六)古诗阅读(6分)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幅什么图景?(3分) 18.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 【答案】缺 【云南昆明】 (一)诗歌赏析。(第8题,3分)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第4页共54 贝
第 4 页 共 54 页 11.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 分) 【答案】: 9.秋瑾 10.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 般明净。(仅翻译句子给 1 分。有合理想象,语言生动,给 3 分) 11.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1 分)。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2 分) 示例二:直抒胸臆(1 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 担忧。(2 分) 【贵州毕节】 (六)古诗阅读(6 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 分) 18.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 【答案】缺 【云南昆明】 (一)诗歌赏析。(第 8 题,3 分)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 分)
【答案】8.(3分)“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 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慼。 【云南曲靖】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4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答案】B【解析】:“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分) 【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 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广西北部湾】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 第5页共54 贝
第 5 页 共 54 页 【答案】8.(3 分)“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 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云南曲靖】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9~10 题。(4 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答案】B【解析】:“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10.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2 分) 【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 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广西北部湾】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