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 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 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 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 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 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广西柳州】 10.(4分)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答案】 (1)拜访。、还。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 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 村边”对“郭外”,词性 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第6页共54 贝
第 6 页 共 54 页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 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 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 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 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答案】 C(诗人没有以“千帆”“万木”自比之意,刘禹锡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广西柳州】 10.(4 分)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答案】 (1)拜访。、还。 (2)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 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 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新疆兵团】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夭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D)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 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昑鞭东指”流露岀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 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 国热忧。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 心的名句 【黑龙江龙东】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謇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第7页共54 贝
第 7 页 共 54 页 【新疆兵团】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D )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 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 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 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 国热忧。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 心的名句。 【黑龙江龙东】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 10-13 题。(共 10 分) 【古诗赏析】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理?(2分) 【答案】 10示例: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评分标准:(2分)表现手法1分,表现的心理1分 【黑龙江大庆】 【古诗阅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第8页共54 贝
第 8 页 共 54 页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理?(2 分) 【答案】 10.示例: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评分标准:(2 分)表现手法 1 分,表现的心理 1 分。 【黑龙江大庆】 【古诗阅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 分)
【鄂州中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3分) 【答案】: 9.(2分。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 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 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 郁激愤之情。 黄石中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4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 了边塞的神壮丽。 第9页共54 贝
第 9 页 共 54 页 【鄂州中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共 5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 分) 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3 分) 【答案】: 9.(2 分。语言生动形象给 2 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 1 分)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 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 分。修辞 1 分,赏析 2 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 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 郁激愤之情。 黄石中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4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 了边塞的神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2.B 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 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咸宁中考】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 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 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 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3分) 【答案】 21、(1)D(3分。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 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第10页共54 贝
第 10 页 共 54 页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 分) 【答案】: 12.B 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 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 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 【咸宁中考】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 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 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 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 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3 分) 【答案】 21.(1) D (3 分。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 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