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 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 6.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7.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 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 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 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意思对即可) 十二、(09山东潍坊)(4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跋圣①。小过不改,大恶 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 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 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二)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 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 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 分) 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 分) 6.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7.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 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 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 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 1 分,第二问 2 分, 意思对即可) 十二、(09山东潍坊)(4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分)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 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 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 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 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分) 8.(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 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 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9.(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分。每词1分)10.C(2分 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均为连 词,因为。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11.(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 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2分。“或”“远”各0.5分 状语后置1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 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语句不 通顺可酌情扣分)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2分。 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十三、(09山东淄博)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7题。(2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二)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8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 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 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A B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 C D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分) 8.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 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 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分。每词1分)10.C(2分。 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均为连 词,因为。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 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2分。“或”“远”各0.5分; 状语后置1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 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语句不 通顺可酌情扣分)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2分。 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十三、(09 山东淄博)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做第 7 题。(2 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画线句子。 (二)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 8—10 题。(8 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 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
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 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 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 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媚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11-13题。(5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 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土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
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 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 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 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 分) (三)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做 11—13 题。(5 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 ① 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 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
韵:不雅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1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2)翻译下列句子。(1分) 土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 品格?(1分) 7、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岀峰峦高 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 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10、(1)“讳疾忌医”的人 (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 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1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12、(1①像②这(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 觉得没有面子(气短)。13、要点:开阔的胸怀。 十四、(09四川眉山)10.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0.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 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 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
韵:不雅。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1 分)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12、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1 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3、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 品格?(1 分) 7、要点: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 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 9、(1)扁鹊 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0、(1)“讳疾忌医”的人 (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 评帮助。(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 11、落 笔 /辄为人所传诵 12、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 觉得没有面子(气短)。13、要点:开阔的胸怀。 十四、(09 四川眉山)10.请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4 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②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10.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 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 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 2:不能,因为插 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 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
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 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表述题要求符合大意,不苛求答案,开放题宜放宽, 但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下同。) 十五、(09浙江杭州市)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 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 日:“二年之别,干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日:“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日:“若 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 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 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 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 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②白:告诉。③审:确实。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 携带。⑥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 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表述题要求符合大意,不苛求答案,开放题宜放宽, 但强调符合题意,语句通顺。下同。) 十五、(09 浙江杭州市)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 当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母 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母曰:“若 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 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 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 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 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⑤赍(ji): 携带。 ⑥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 分)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