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养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扩大育人成果,2019年初,专业群又与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特色产业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 学院”,进一步打造产教融合的新典范,得到了国务院孙春兰副 总理以及教育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央视和深视新闻中进 行了报道。 3.专创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显著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技 能培养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依托专任教师的科研开发项目、 对外技术服务项目等,合理构建“创新型项目化课程、创新工程 创新型毕业作品”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好其在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联合企业开展创业教育、创业论坛 组织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专创融合 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挑战杯大赛、方程式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等重要 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培育学生创业项目30余项。 4.夯实专业群内涵发展,专业群建设成果显著。 在学校“官校企行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三育 人”(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六个融合”(产教 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技术与 文化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八个共同”(共同建设特色产业 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 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4 养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扩大育人成果,2019 年初,专业群又与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了特色产业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 学院”,进一步打造产教融合的新典范,得到了国务院孙春兰副 总理以及教育部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央视和深视新闻中进 行了报道。 3.专创融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显著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技 能培养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依托专任教师的科研开发项目、 对外技术服务项目等,合理构建“创新型项目化课程、创新工程、 创新型毕业作品”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好其在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联合企业开展创业教育、创业论坛、 组织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专创融合 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挑战杯大赛、方程式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等重要 赛事中获得各类奖项 20 余项,培育学生创业项目 30 余项。 4. 夯实专业群内涵发展,专业群建设成果显著。 在学校“官校企行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立体推进”、“三育 人”(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六个融合”(产教 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技术与 文化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八个共同”(共同建设特色产业 学院、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 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去”、共同育人)等理念指引下,专业群不断夯实内涵,致力专 业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专业群建有国家示范专业1个,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 平建设专业1个,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1个。专业群获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专业群牵头完 成了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标准 以及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标准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的 编制工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2018-2019连续承办第一届、 第二届广东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 项,赛事承办水平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专业群拥有省级优秀创新教学团队1个,第四届黄炎培职业 教育杰出教师、广东省职业教育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 才3人,深圳市鹏程学者1人,深圳市高层次地方级领军人才2 人,世界技能大赛教练专家1人、深圳市技能菁英1人。专业群 现有专任教师有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9人,博士9人。 具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20人。企业兼职教师25人,客座教授 3人。 专业群建设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 库子项目2项,省级精品课程3门。出版各类高职教材15部, 其中国家规划教材5部。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个,建设课 程信息化资源库6门、慕课课程2门、省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5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5 去”、共同育人)等理念指引下,专业群不断夯实内涵,致力专 业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专业群建有国家示范专业 1 个,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 平建设专业 1 个,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 1 个。专业群获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专业群牵头完 成了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教学标准 以及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标准 2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的 编制工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 2018-2019 连续承办第一届、 第二届广东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 项,赛事承办水平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专业群拥有省级优秀创新教学团队 1 个,第四届黄炎培职业 教育杰出教师、广东省职业教育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1 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2 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 才 3 人,深圳市鹏程学者 1 人,深圳市高层次地方级领军人才 2 人,世界技能大赛教练专家 1 人、深圳市技能菁英 1 人。专业群 现有专任教师有 30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 19 人,博士 9 人。 具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 20 人。企业兼职教师 25 人,客座教授 3 人。 专业群建设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 库子项目 2 项,省级精品课程 3 门。出版各类高职教材 15 部, 其中国家规划教材 5 部。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 个,建设课 程信息化资源库 6 门、慕课课程 2 门、省级以上精品在线课程 5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市级以上校外公共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训基地 总面积约5300平方米。目前拥有六个实训分室(新能源汽车技 术实训分室、智能交通技术实训分室、奥迪专项实训分室、比亚 迪应用技术学院实训分室、VR教学分室、创新电子设计实训分 室)。拥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资产总值为8183.25万元,共计 4581台套,实训条件优越。 5.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优越 专业群紧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开展高 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政策研究,现已建立国家级协同创新中 心“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 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 排放控制与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中心”4个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 近年来,专业群承担国家、省、市、企业科研课题50余项,到 账经费3350万元,参与制定国家、省市级标准7项,发表SCI 和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申请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多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项。专业群与深圳市发改委合作,为深 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了全国第一个“电动汽车维修” “电动汽车充电操作维修”专项技能证书,填补了行业空白。建 成深圳市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和销售等技术服务的师资 培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年平均培训超过1000人次,为社会 开展技术应用等服务年平均15项以上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6 门。 专业群建设市级以上校外公共实训基地 7 个。校内实训基地 总面积约 5300 平方米。目前拥有六个实训分室(新能源汽车技 术实训分室、智能交通技术实训分室、奥迪专项实训分室、比亚 迪应用技术学院实训分室、VR 教学分室、创新电子设计实训分 室)。拥有各类教学、科研设备资产总值为 8183.25 万元,共计 4581 台套,实训条件优越。 5.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优越 专业群紧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开展高 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政策研究,现已建立国家级协同创新中 心“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 开发中心”、“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 排放控制与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中心”4 个高水平技术研发平台。 近年来,专业群承担国家、省、市、企业科研课题 50 余项,到 账经费 3350 万元,参与制定国家、省市级标准 7 项,发表 SCI 和 EI 等高水平学术论文 18 篇,申请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60 多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8 项。专业群与深圳市发改委合作,为深 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发了全国第一个“电动汽车维修”、 “电动汽车充电操作维修”专项技能证书,填补了行业空白。建 成深圳市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和销售等技术服务的师资 培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年平均培训超过 1000 人次,为社会 开展技术应用等服务年平均 15 项以上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6.支援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发挥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和田职业学 院等兄弟院校的汽车类专业开展对口支援建设,先后委派10人 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到当地院校指导撰写及修订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协助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进行实训室建设分期规划,并利用远程教育技术积极为援助院校 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来我院学习的被援助院校的10余名 教师,8名参赛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专业群引领示范作 用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机遇1:专业群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国 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支柱 产业;《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个重点建 设领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新 能源汽车等产业,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 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给专业群建设带来了 重大发展机遇。 机遇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国领先,专业群拥有 明显的地缘优势。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新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7 6.支援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发挥专业群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和田职业学 院等兄弟院校的汽车类专业开展对口支援建设,先后委派 10 人 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到当地院校指导撰写及修订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协助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进行实训室建设分期规划,并利用远程教育技术积极为援助院校 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来我院学习的被援助院校的 10 余名 教师,8 名参赛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专业群引领示范作 用。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机遇 1:专业群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国 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支柱 产业;《中国制造 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个重点建 设领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新 能源汽车等产业,把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 和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给专业群建设带来了 重大发展机遇。 机遇 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国领先,专业群拥有 明显的地缘优势。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新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源汽车保有量、技术开发能力、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均走在全国前 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相关企业聚集度高,以新能源汽车 为平台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也推动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快速 发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高水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 人才需求,这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 缘优势。 机遇3:学校世界一流专业群建设规划将全面推动专业群高 水平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已经被立项为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8个世界一流重点建设专业群之一。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下,深圳市、学校、行业企业都将会大力的支持专业群的建设和 发展。拟建设的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应 用与推广中心、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合作平台等列项目将获得深圳 市和学校的政策支持及资源倾斜,这为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带来重 大的政策利好。 2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是产业转型 升级的人才需求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 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技术路线发展,多学科、多领域的跨界 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的技术融合度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变化,数字化、信息 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 要求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8 源汽车保有量、技术开发能力、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均走在全国前 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相关企业聚集度高,以新能源汽车 为平台开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也推动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快速 发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高水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 人才需求,这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地 缘优势。 机遇 3:学校世界一流专业群建设规划将全面推动专业群高 水平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已经被立项为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 8 个世界一流重点建设专业群之一。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下,深圳市、学校、行业企业都将会大力的支持专业群的建设和 发展。拟建设的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应 用与推广中心、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合作平台等列项目将获得深圳 市和学校的政策支持及资源倾斜,这为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带来重 大的政策利好。 2.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是基于两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是产业转型 升级的人才需求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电动化、智能 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技术路线发展,多学科、多领域的跨界 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产业的技术融合度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 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变化,数字化、信息 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