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对君子内在修养及外在表 现的要求,修养身心品德。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对“君子”内外在的主要要求, 将本章所有零散的內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 识体系的脉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君子之风 教学目的: 掌握本章孔子对君子内在修养及外在表 现的要求,修养身心品德。 教学重点: 把握孔子对“君子”内外在的主要要求, 将本章所有零散的内容梳理形成较系统的知 识体系的脉络。 教学难点: 运用孔子的理论分析古今现实问题
第六课君子之风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 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 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第六课 君子之风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 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 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 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 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 7.16、7.1914·28、6·23、8:7, 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小人耻恶衣恶食。 17·15,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7·6、15·18、15·9、6·11、 7·16、7·19、14·28、6·23、8·7, 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4·16,义与利。 4·9,小人耻恶衣恶食。 17·15,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12·8,文质之别。 7·38,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君子之风 君 内/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享见 受利 子质在 的修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要修 PK|又义 文质兼美 求要乐以忘忧:不忧、不 惑、不惧 得贪 患生 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小尖怕 大,意志坚毅。 人|“死 行 外为 在表行为有礼 贪 表现 现 态度谦逊
君子之风 君 子 : 文 质 兼 美 内 在 修 修 ( 质 的 要 求 ) 行 为 表 现 ( 外 在 表 现 ) 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要乐以忘忧:不忧、不 惑、不惧 要动静适宜,心胸广 大,意志坚毅。 行为有礼 态度谦逊 小 人 见 利 忘 义 , 贪 生 怕 死 , 贪 图 享 受 , 又 患 得 患 失 。 PK
三、章节梳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 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闻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 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提问: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 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 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 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章节梳理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 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 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提问: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 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 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 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