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 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 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 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 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 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 自信而信人。 提问: 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 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 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 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 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 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 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 自信而信人。 提问: 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 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 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 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 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 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 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 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 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 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 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 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 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 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 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 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 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 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 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 列起来,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 是“利”呢?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 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 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 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 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 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提问: 孔子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 列起来,假如让你对二者作一选择,你是选择“义”还 是“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