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学案 黄岩中学张军磊老师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 2.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 “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5.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 式特点 二、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以出之 恶()衣恶食 食 曲肱() 女()奚()不曰 知()者乐()水 夫() 子之说()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游于艺 (2)君子喻于义 (3)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人不堪其忧 (5)知者乐水 (6)何以文 为 (7)驷不及舌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2)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 (3)女奚不曰 (4)不义而富且贵 温而厉 (5)礼以行之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其未得之 也 人不堪其忧 (7)贤哉,回也 回也不改其乐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2)女奚不 (3)知者不 5、找出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加以解释 (1)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耻恶衣恶 食者 6、下列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试加以翻译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未足与议也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4)仁以为己任
《君子之风》学案 黄岩中学张军磊老师整理 一、基本要求 1. 背诵 15.9﹑4.16、6.11、7.16、7.19、6.23、8.7 2. 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 “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4. 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5. 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 式特点 二、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 )以出之 恶( )衣恶食 一箪( ) 食 曲肱( ) 女( )奚( )不曰 知( )者乐( )水 夫( ) 子之说( )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游于艺 (2)君子喻于义 (3)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人不堪其忧 (5)知者乐水 (6)何以文 为 (7)驷不及舌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2)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 (3)女奚不曰 (4)不义而富且贵 子 温而厉 (5)礼以行之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其未得之 也 人不堪其忧 (7)贤哉,回也 回也不改其乐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2)女奚不 曰 (3)知者不 惑 5、找出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加以解释 (1)饭疏食,饮水 (2) 曲肱而枕之 (3)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4)耻恶衣恶 食者 6、下列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试加以翻译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未足与议也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4)仁以为己任
(5)贤哉,回也 (6)何以文为? 7、成语解释 (1)志士仁人 (2)杀身成仁 (3)患得患失 (4)无所不至 (5)乐在其中: (6)发愤忘食: (7)任重道远: (8)死而后已: 8、名句背诵检测 (1)志于道, ,依于仁, (2)君子义以为质, ,孙以出之,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4) ,小人喻于利。 (5)其未得之也 既得之, (6) ,在陋巷, ,回也 不改其乐。 (7)不义而富且贵, (8)其为人也 不知老之将至 (9)仁者不忧, 。(10)知者 乐水, (11) 仁 者静;知者乐, 。(12)士不 可以不弘毅 (13) ,不亦重乎?死而后己, (14)文犹质也 。(15)子温而 厉 三、基础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 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 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③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④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 同,③④同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性命 来成全仁的。】
(5)贤哉,回也! (6)何以文为? 7、成语解释 (1)志士仁人: (2)杀身成仁: (3)患得患失: (4)无所不至: (5)乐在其中: (6)发愤忘食: (7)任重道远: (8)死而后已: 8、名句背诵检测 (1)志于道, ,依于仁, 。 (2)君子义以为质, ,孙以出之, 。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4) ,小人喻于利。 (5)其未得之也, ;既得之, 。 (6) , ,在陋巷, ,回也 不改其乐。 (7)不义而富且贵, 。 (8)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9)仁者不忧, , 。(10)知者 乐水, 。 (11) ,仁者静;知者乐, 。(12)士不 可以不弘毅, 。 (13)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 (14)文犹质也, 。(15)子温而 厉, , 。 三、基础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 一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 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③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④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 同,③④同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谦逊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B.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性命 来成全仁的。】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责 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 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他总是生怕失掉什么,那就什么地方也去不 了。】 B.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当他还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时, 总担心得到它。既然得到了,又生怕失去它。】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这责任不也是很重大的吗?奋斗终身,死了才停止,这路程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人有志于正道,而对那些以 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值得跟他们谈论道的。】 四、课文解读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 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责 任重大并且道路遥远。】 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他总是生怕失掉什么,那就什么地方也去不 了。】 B.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当他还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时, 总担心得到它。既然得到了,又生怕失去它。】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这责任不也是很重大的吗?奋斗终身,死了才停止,这路程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人有志于正道,而对那些以 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值得跟他们谈论道的。】 四、课文解读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1、综合上述 5 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 养?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 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2、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 云”的比喻义? (四)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 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悦,曰:“何 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说苑·修文》) 1、孔子为何去见桑伯子?桑伯子又为何见了孔子?(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请在本课中找到孔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写在下面 填空 由上文我们可以联想到孔子的另一个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五、课外拓展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 决于他面容之姣好,同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更须借重他行为之高尚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 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 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 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的信,那是一位 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 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灵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 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 直署名为“梅瑟与塞迪”,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 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在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不失“君子之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 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 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1.选文题为“君子之风”,文中对“君子之风”的含义作了较充分的阐述。从 “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一句可以看出,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 口囗”和“口口”两个角度阐述了“君子之风”。而从全文来看,对“君子之 风”的含义概括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A.优美高雅的姿态 B.勇于牺牲的精神
2、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 云”的比喻义? (四)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 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悦,曰:“何 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说苑•修文》) 1、孔子为何去见桑伯子?桑伯子又为何见了孔子?(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请在本课中找到孔子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写在下面。 3、填空 由上文我们可以联想到孔子的另一个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拓展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 决于他面容之姣好,同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更须借重他行为之高尚。 1912 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 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 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 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1957 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的信,那是一位 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 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灵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 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 一直署名为“梅瑟与塞迪”,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 已获得了至少 10 万美元的收益。在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不失“君子之 风”。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 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 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1.选文题为“君子之风”,文中对“君子之风”的含义作了较充分的阐述。从 “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一句可以看出,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 “□□”和“□□”两个角度阐述了“君子之风”。而从全文来看,对“君子之 风”的含义概括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 A.优美高雅的姿态 B.勇于牺牲的精神
C.慷慨大方的气度 D.各种美好的德行 2.选文开篇以谚语引入,接着通过类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末段中的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一句,强化了中心论点 句中‘付”字与第一段中的 ”一词相呼应,这句话语意强 调的重点是() A.“君子之风 B.存之于心 C.付之于行 D.美则在其中 《君子之风》学案答案 知识积累 孙(xun)以出之 恶(e)衣恶食 箪(dan)食 肱(gong) 女(r0)奚(xi)不曰知(zhi)者乐(yao)水 夫(fu)子之说(shuo) 2、(1)游:广泛涉猎 (2)喻:懂得 (3)鄙:庸俗浅薄 (4)堪:忍受 (5)乐:喜欢、乐意。 (6)文:修饰,这里指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7)及:赶上、追上 (1)第一个“以”连词,表转折。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 (2)第一个“与”介词,跟、同。第二个“与”句末语气词。 (3)疑问代词,为什么。 (4)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5)第一个“之”代词,它。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6)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代词,那。 (⑦)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第二个“也”句中语气词,表 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 (2)女奚不曰女通 (3)知者不惑 知通智 5、找出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加以解释 (1)饭疏食,饮水 饭名作动(2)曲肱而枕之枕意动 用法曲使动用法
C.慷慨大方的气度 D.各种美好的德行 2.选文开篇以谚语引入,接着通过类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文章末段中的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一句,强化了中心论点, 句中‘付”字与第一段中的“ ”一词相呼应,这句话语意强 调的重点是() A.“君子之风” B.存之于心 C.付之于行 D.美则在其中 《君子之风》学案答案 二、知识积累: 1、 孙(xùn)以出之 恶(è)衣恶食 一箪(dān)食 曲 肱(gōng) 女(rǔ)奚(xī)不曰 知(zhì)者乐(yào)水 夫(fū)子之说(shuō) 2、 (1)游:广泛涉猎。 (2)喻:懂得 (3)鄙:庸俗浅薄 (4)堪:忍受 (5)乐:喜欢、乐意。 (6)文:修饰,这里指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7)及:赶上、追上。 3、 (1)第一个“以”连词,表转折。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 (2)第一个“与”介词,跟、同。第二个“与”句末语气词。 (3)疑问代词,为什么。 (4)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5)第一个“之”代词,它。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6)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代词,那。 (7)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第二个“也”句中语气词,表 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孙通逊 (2)女奚不曰 女通 汝 (3)知者不惑 知通智 5、找出词类活用指出用法并加以解释 (1)饭疏食,饮水 饭 名作动 (2)曲肱而枕之 枕 意动 用法 曲 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