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因突变 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突变一 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 突变体:发生了突变的微生物细胞或菌株。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 变前的原始菌株
1、基因突变 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染色体畸变——细胞学上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 基因突变——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 突变体:发生了突变的微生物细胞或菌株。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 变前的原始菌株
2、基因突变的类型 选择性突变株:具有选择标记((如营养缺陷 性、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只要选 择适当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温度、pH值等, 就比较容易检出和分离到。 非选择性突变株:无选择标记(如产量突变 型、抗原突变型、形态突变型),能鉴别这种 突变体的惟一方法是检查大量菌落并找出差异
2、基因突变的类型 选择性突变株:具有选择标记(如营养缺陷 性、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只要选 择适当的环境条件,如培养基、温度、pH值等, 就比较容易检出和分离到。 非选择性突变株:无选择标记(如产量突变 型、抗原突变型、形态突变型),能鉴别这种 突变体的惟一方法是检查大量菌落并找出差异
依表型的改变分为: 1)营养缺陷型一 因突变而丧失产生某种生物 合成酶的能力,并因而成为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 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 2)抗性突变型一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 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 3)条件致死突变型 —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 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 的突变型。 4)形态突变型一 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 态的变异
依表型的改变分为: 1)营养缺陷型——因突变而丧失产生某种生物 合成酶的能力,并因而成为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 某种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类型。 2)抗性突变型——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 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 3)条件致死突变型——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 正常生长繁殖,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 的突变型。 4)形态突变型——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 态的变异
5)抗原突变型 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 生改变。 6)产量突变型 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 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如产量显著高于原始菌株者为正变株,反之为 负变株。 7)致死突变型— 因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 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活力下降的突变型为半 致死突变型
5)抗原突变型——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 生改变。 6)产量突变型——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 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如产量显著高于原始菌株者为正变株,反之为 负变株。 7)致死突变型——因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 的突变类型。造成个体活力下降的突变型为半 致死突变型
3、突变率 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 率。 突变率为10~8是指该细胞在一亿次细胞分裂中, 会发生一次突变。突变率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 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即突变型)的数目来 表示。如一个含108个细胞的群体,当其分裂为 2×108个细胞时,即可平均发生一次突变的突变率 也是10-8。 突变率=突变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
3、突变率 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 率。 突变率为10–8是指该细胞在一亿次细胞分裂中, 会发生一次突变。突变率也可以用每一单位群体 在每一世代中产生突变株(即突变型)的数目来 表示。如一个含108个细胞的群体,当其分裂为 2×108个细胞时,即可平均发生一次突变的突变率 也是10–8 。 突变率=突变细胞数/分裂前群体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