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21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卷 语文(《中国文化经典》) 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 命题人:冯力文 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6分,每小题3分 1、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答:1、A 2、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 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 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 良之地 答:2、B 晋灵公不君《左传》 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长沙市第 21 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卷 语 文(《中国文化经典》) 满分 150 分 时量 120 分钟 命题人:冯力文 注: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6 分,每小题 3 分) 1、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A、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B、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小朋友,(因为无知)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C、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物,不计较个人厉害得失。 如果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长不成人。 D、君子的心里,应当是平坦的。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 (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答:1、A; 2、读下文,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 “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 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 最高境界“至善”。 D 、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 良之地。 答:2 、B 晋灵公不君 《左传》 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
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土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 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日:"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 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 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②犹不改。宣子骤湅,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魔退,叹而言日:“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③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 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 出,提弥明死之。 ④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日:“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 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 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⑤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日:“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 日:“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日:“乌呼,我 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 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患之,使锄(chu)麑(ni)贼之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谷:3、B骤:多次,屡次的意思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 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 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 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②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③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 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 出,提弥明死之。 ④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 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 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⑤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 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 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 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贼之 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饮:给……喝 答:3、 B 骤:多次,屡次的意思
4、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谏不入,则莫之继也 明搏而杀之 B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假寐。 答:4、C都表修饰A代词结构组词,B承接修饰D代词语气副词 使妇载以过朝 其右提弥明知之 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5、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B(2)(3)(4)C、(1)(2)(3)(4)D(1)(2)(4) 答:5、C都可反映 第Ⅱ卷(共85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加线句子。(6分)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②问知:子曰:“知人。” 6、孔子的学生樊迟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告诉他:“爱别人就叫仁。” 7、樊迟又问老师:“什么叫智?”孔老师又说:“了解别人叫智。”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8、“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3分) 答8:上联当中“匀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观, 极定情趣:“从从”与“叶叶”二字用叠词,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 9、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3分) 答:9、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写衷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 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之秋的萧瑟。未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 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诗歌无一 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鱼翔浅底, 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4、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明搏而.杀之。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 坐而.假寐。 答:4 、C 都表修饰 A 代词/结构组词,B 承接/修饰 D 代词/语气副词 使妇载以.过朝。 其.右提弥明知之 遂扶以.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5、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答:5、C 都可反映 第Ⅱ卷(共 85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翻译加线句子。(6 分)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②问知:子曰:“知人。” 6、孔子的学生樊迟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告诉他:“爱别人就叫仁。” 7、樊迟又问老师:“什么叫智?”孔老师又说:“了解别人叫智。”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8、“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3 分) 答 8:上联当中“匀弄”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观, 极定情趣:“从从”与“叶叶”二字用叠词,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 9、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3 分) 答:9、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写衷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 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之秋的萧瑟。未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 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人乡思愈浓,诗歌无一 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①、鱼翔浅底,________, 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 A B D C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 ④、我挥一挥衣袖,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⑦、今者项庄拔剑舞。 ⑧那河畔的金柳, 答:①、鱼翔浅底,万类露霜天竞自由。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云彩。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⑧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四、文学名著阅读(5分) 11、《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怎样? 答:11、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 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五、阅读(9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9分) (一)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桂杰 ①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 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②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 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 ③今年“五—”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 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 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 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 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④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________。 ④、我挥一挥衣袖,--------------。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 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⑦、今者项庄拔剑舞。--- 。 ⑧那河畔的金柳,--------- 。 答:①、鱼翔浅底,万类露霜天竞自由。 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③、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 云彩。 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 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⑧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四、文学名著阅读(5 分) 11、《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怎样? 答:11、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 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五、阅读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3--15 题。(9 分) (一)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①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 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②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 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 了。 ③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 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 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 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 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④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⑤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 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 常 ⑥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 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 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 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⑦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 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 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⑧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 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 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⑨几年来,我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 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 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⑩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 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毎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 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⑩η)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 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⑤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 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 常? ⑥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 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 年代历史学 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 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⑦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 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 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⑧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 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 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⑨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 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 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⑩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 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 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⑾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 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