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奷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趾虽奉朝贡,实包祸 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 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 嗜利,略智髙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 练副使。 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 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 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 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 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 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 得其欢心。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 卒于道,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 史·列传第九十三·萧注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B.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C.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D.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奷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 B.“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 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的意见。 D.“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注指挥若定,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突围,招募海边二千名 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 B.萧注谙熟边务,运筹帷幄。他在邕州任职,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 密修补、整治武器装备,上奏陈述攻打交趾的策略,请求朝廷除患 C.萧注收拢人心,安蛮靖边。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 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 D.萧注审时度势,因势而化。他虽然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阢,但看到交阻在军 事实力上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因而被主战的沈起取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1)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5分) (2)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5 分
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阯虽奉朝贡,实包祸 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 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 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 练副使。 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 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 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 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 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 ‘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 得其欢心。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 卒于道,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 史·列传第九十三·萧注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B.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C.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D.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 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 B.“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 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的意见。 D.“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萧注指挥若定,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突围,招募海边二千名 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 B.萧注谙熟边务,运筹帷幄。他在邕州任职,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 密修补、整治武器装备,上奏陈述攻打交阯的策略,请求朝廷除患。 C.萧注收拢人心,安蛮靖边。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 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 D.萧注审时度势,因势而化。他虽然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阯,但看到交阯在军 事实力上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因而被主战的沈起取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5 分) (2)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沪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 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 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一一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 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沪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 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 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 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 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周瑜作为“千古风流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刻 画 ”一句是以装扮显现人物的儒雅风度。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金鸡报晓辞旧岁,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人们的企盼中 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作为领军主将,战前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全心全意备战,全力以赴战斗, 保持狮子搏兔的心态,力争一剑封喉,克敌制胜。 ③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深入基层,搞调查,做 统计……,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了。 ④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发起建造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 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一一“的日母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猎骑 薛逢① 兵印长封入卫②稀,碧空云尽早霜微。 浐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③,血迸金疮卧铁衣。 【注】①薛逢,晚唐诗人。②入卫,入京守卫。③黄云戍,唐代驻防边境的军事 机构的名称。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第一句叙写京城守卫情况。调兵遣将的符印长久封存,入京守卫的将士 城头很少见到。这一句含蓄地表现了当时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乐的景象。 B.首联第二句写景的同时巧妙地交代了季节——深秋。霜降在农历九月中旬, 天降早霜应在深秋季节,此时万里无云,长空湛碧,与夏季的景色大不相同。 C.颔联描写深秋景象,为后文的打猎做铺垫。浐水两岸桑叶落尽,渭曲地区秋 禾已收,天上的飞雕眼睛非常敏锐,第一个直冲而下,去捕捉膘肥体硕的野兔。 D.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打猎的喧闹场面。田间大帐里管弦吹奏,丝丝乐声 像人在细语,秋草之间奔驰的骑兵弯弓射出的箭向猎物飞去,场面热烈而且壮观。 E.尾联转入对边塞紧张战事的想象。远离京城、万里之外的黄云戍堡,战士身 上的剑伤崩裂溅血,但战事紧急,他们也只能披着铠甲而卧,以防备敌人的夜袭。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 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 “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周瑜作为“千古风流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刻 画,“ ”一句是以装扮显现人物的儒雅风度。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金鸡报晓辞旧岁,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人们的企盼中 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作为领军主将,战前要想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全心全意备战,全力以赴战斗, 保持狮子搏兔的心态,力争一剑封喉,克敌制胜。 ③中国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闲,他们深入基层,搞调查,做 统计……,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有时简直目不暇接了。 ④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发起建造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 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个彝文名字——“的日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