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的主要职业性致癌物 致癌物 致癌部位 致癌物 致癌部位 煤焦油唇、皮肤、鼻 砷 皮肤、肺、喉等 苯并[a]芘肺、皮肤 a-萘胺、β-萘胺 膀胱、肾盂等 沥青 皮肤 联苯胺、4氨基 泌尿系统 页岩油 皮肤 芥子气 肺、气管、喉、鼻 矿物油 皮肤、喉 氯甲醚、双氯甲醚 肺 石蜡 皮肤 异丙基油 鼻窦、喉、肺 碳黑 皮肤 氯乙烯 肝 木馏油 皮肤、唇 氯丁二烯 皮肤、肺 石棉 肺、胸膜 苯 白血病 铬酸盐 鼻腔、喉、肺 硬木尘 鼻 镍及其盐类鼻腔、鼻窦、肺、喉放射性物质 肺、皮肤、白血病、骨瘤
确认的主要职业性致癌物 致癌物 致癌部位 致癌物 致癌部位 煤焦油 唇、皮肤、鼻 砷 皮肤、肺、喉等 苯并[a]芘 肺、皮肤 α-萘胺、β -萘胺 膀胱、肾盂等 沥青 皮肤 联苯胺、4-氨基 泌尿系统 页岩油 皮肤 芥子气 肺、气管、喉、鼻 矿物油 皮肤、喉 氯甲醚、双氯甲醚 肺 石蜡 皮肤 异丙基油 鼻窦、喉、肺 碳黑 皮肤 氯乙烯 肝 木馏油 皮肤、唇 氯丁二烯 皮肤、肺 石棉 肺、胸膜 苯 白血病 铬酸盐 鼻腔、喉、肺 硬木尘 鼻 镍及其盐类 鼻腔、鼻窦、肺、喉 放射性物质 肺、皮肤、白血病、骨瘤
某些疑似职业性致癌物,但缺乏证据 (据1987IARC资料,略有修改)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动物 人 乙醛 鼻粘膜 13-丁二烯 淋巴瘤、肺、胃、肝 四氯化碳 肝 氯甲烷 肝、肾 氯酚及苯氧基乙酸 软组织肉瘤及淋巴瘤 除草剂 DDT 肝、肺、淋巴瘤 12-二溴-3-氯丙烷 鼻腔、肺、胃 对-二氯苯 肝、肾 二氯甲烷 肺、肝
某些疑似职业性致癌物,但缺乏证据 (据1987IARC资料,略有修改)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动物 人 乙醛 鼻粘膜 1,3-丁二烯 淋巴瘤、肺、胃、肝 四氯化碳 肝 三氯甲烷 肝、肾 氯酚及苯氧基乙酸 软组织肉瘤及淋巴瘤 除草剂 DDT 肝、肺、淋巴瘤 1,2-二溴-3-氯丙烷 鼻腔、肺、胃 对-二氯苯 肝、肾 二氯甲烷 肺、肝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动物 人 14-二恶烷 肝、鼻腔 表氯醇 鼻腔、前胃 呼吸道 二溴化乙烯 前胃、皮肤、肺 乙烯硫脲 甲状腺 六六六(六氯化笨) 肝 白血病 肼 肺、肝、乳腺、鼻腔 铅化合物(无机) 肾 4,4-甲撑双氰苯胺 肺、肝、乳腺 膀胱 多溴化联苯肝 TCDD 肝、肺、其他 软组织肉瘤、 淋巴瘤 四氯乙烯 肝、白血病
职业接触 发癌部位 动物 人 1,4-二恶烷 肝、鼻腔 表氯醇 鼻腔、前胃 呼吸道 二溴化乙烯 前胃、皮肤、肺 乙烯硫脲 甲状腺 六六六(六氯化笨) 肝 白血病 肼 肺、肝、乳腺、鼻腔 铅化合物(无机) 肾 4,4-甲撑双氯苯胺 肺、肝、乳腺 膀胱 多溴化联苯 肝 TCDD 肝、肺、其他 软组织肉瘤、 淋巴瘤 四氯乙烯 肝、白血病
3.化学致癌机制 31化学致癌机制 (1)体细胞突变学说 (2)非遗传机制学说 (3)癌基因学说(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癌基因如: ras基因、ras与myc基因;抗癌基因如p53,HsPs ■(4)近来肿瘤与细胞凋亡( apoptosis)的研究颇受重 视。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热应激蛋白( heat stress proteins,HSPs)
◼ 3. 化学致癌机制 ◼ 3.1化学致癌机制 ◼ (1)体细胞突变学说 ◼ (2)非遗传机制学说 ◼ (3)癌基因学说(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癌基因如: ras基因、ras与myc基因;抗癌基因如p53,HSPs ◼ (4)近来肿瘤与细胞凋亡(apoptosis)的研究颇受重 视。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 热应激蛋白(heat stress proteins,HSPs)
32致癌机制研究的实际应用 (1)检测致癌物和促癌物短期实验的建立 ■(2)促进抗癌的研究; n(3)癌基因蛋白用于癌症早期诊断;
◼ 3.2 致癌机制研究的实际应用 ◼ (1)检测致癌物和促癌物短期实验的建立; ◼ (2)促进抗癌的研究; ◼ (3)癌基因蛋白用于癌症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