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的专业课程之一。 内容涉及临床细菌学、临床病毒学,临床真菌学及其他微生物检验、临床感染症 病原体的检验,抗微生物药物和敏感性试验、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微生物检验 的质量控制。本大纲适用于张卓然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教材。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检岀方法,鉴定依据。对临 床意义和致病机理也应涉及。学习本课程应安排在学完生物化学、兔疫学、药理 学及病理学之后进行。教师在上课的实践中应强调“三基”,采用启发式教学, 开拓学生思路。在适当的内容中加入本学科前沿的探索信息,引导学生对探究微 生物各项特征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对待各种试验结果,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绪论 目的和要求 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临床微生物学的概念; (二)详细讲解本学科的任务,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三)详细讲解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 第一篇临床微生物学导论 第一章微生物与感染
临床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前 言>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的专业课程之一。 内容涉及临床细菌学、临床病毒学,临床真菌学及其他微生物检验、临床感染症 病原体的检验,抗微生物药物和敏感性试验、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微生物检验 的质量控制。本大纲适用于张卓然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教材。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各种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检出方法,鉴定依据。对临 床意义和致病机理也应涉及。学习本课程应安排在学完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 学及病理学之后进行。教师在上课的实践中应强调“三基”,采用启发式教学, 开拓学生思路。在适当的内容中加入本学科前沿的探索信息,引导学生对探究微 生物各项特征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对待各种试验结果,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5 ※<教学内容> 绪 论 一、 目的和要求: 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 重点讲解临床微生物学的概念; (二) 详细讲解本学科的任务,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三) 详细讲解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导论 第一章 微生物与感染
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微生物的致病性 (三)了解感染的:病症与症状 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感染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二)详细讲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三)一般介绍感染的临床征象 第二章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二)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三)掌握细菌的形态学检査、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细菌代谢产物的 检测及鉴定、细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二)重点讲解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第三章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真菌的基本特性 (二)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程序 二、教学内容
一、 目的和要求 (一) 熟悉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二) 熟悉微生物的致病性 (三) 了解感染的:病症与症状 二、教学内容 (一) 详细讲解感染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二)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致病性 (三) 一般介绍感染的临床征象 第二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 目的和要求 (一) 熟悉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二) 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三) 掌握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细菌代谢产物的 检测及鉴定、细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 二、 教学内容 (一) 详细讲解临床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二) 重点讲解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第三章 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真菌的基本特性 (二) 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及检验程序 二、教学内容
自学 第四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熟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三)熟悉病毒的快速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详细讲解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的快速诊断;重点讲解病毒检验的结 果评价。 第二篇临床细菌学 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 (三)熟悉细菌分类系统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等级、细菌命名法 (二)详细讲解细菌的分类方法和细菌分类系统 第六章球菌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
自学 第四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 熟悉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三) 熟悉病毒的快速诊断 二、教学内容 (一) 重点讲解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二) 详细讲解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的快速诊断;重点讲解病毒检验的结 果评价。 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概念 (二)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 (三) 熟悉细菌分类系统 二、教学内容 (一) 重点讲解细菌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等级、细菌命名法; (二) 详细讲解细菌的分类方法和细菌分类系统。 第六章 球菌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
(二)掌握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及鉴定 (三)掌握肠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四)掌握奈瑟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了解其它革兰阴性球菌的生物学意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属间、属内的鉴定,致病性;一般 介绍微球菌属的特点 二)重点讲解链球菌属的分类,链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分群鉴定,致病性 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三)重点讲解肠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四)重点讲解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一般介绍 布兰汉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 第七章肠杆菌科 一、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肠杄菌科的共同特征; (二)掌握埃希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三)掌握沙门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四)掌握志贺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五)掌握耶尔森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六)掌握枸椽酸杄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杄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杄菌属、 普罗菲登菌属、摩根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主要的鉴定标志; 二、教学内容
(二) 掌握链球菌属生物学特性及鉴定; (三) 掌握肠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四) 掌握奈瑟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了解其它革兰阴性球菌的生物学意 义。 二、教学内容 (一) 重点讲解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属间、属内的鉴定,致病性;一般 介绍微球菌属的特点; (二) 重点讲解链球菌属的分类,链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分群鉴定,致病性; 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三) 重点讲解肠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鉴定; (四) 重点讲解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一般介绍 布兰汉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 第七章 肠杆菌科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肠杆菌科的共同特征; (二) 掌握埃希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三) 掌握沙门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四) 掌握志贺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五) 掌握耶尔森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六) 掌握枸椽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 普罗菲登菌属、摩根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主要的鉴定标志;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肠杄菌科的分类命名、临床意义、共同特性和微生物检验 (二)重点讲解埃希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埃希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三)重点讲解沙门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沙门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四)重点讲解志贺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志贺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五)重点讲解鼠疫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一般介绍其他耶尔森菌; (六)重点讲解枸椽酸杄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杄菌 属、普罗菲登菌属、摩根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主要的鉴定标志; 第八章弧菌科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弧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鉴定。 (二)掌握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鉴定 二、教学内容 (一)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一般介绍其他弧菌 (二)重点讲解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鉴定。 第九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非发酵菌的共同特性
(一) 详细讲解肠杆菌科的分类命名、临床意义、共同特性和微生物检验 (二) 重点讲解埃希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埃希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三) 重点讲解沙门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沙门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四) 重点讲解志贺菌属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详细讲解志贺菌属的分类 和微生物特性; (五)重点讲解鼠疫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临床意义和微生物检验; 一般介绍其他耶尔森菌; (六) 重点讲解枸椽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 属、普罗菲登菌属、摩根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主要的鉴定标志; 第八章 弧菌科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弧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鉴定。 (二) 掌握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鉴定 二、教学内容 (一) 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鉴定;一般介绍其他弧菌。 (二) 重点讲解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和鉴定。 第九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一、目的和要求 (一) 掌握非发酵菌的共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