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续 良好 中第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起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为清晰。 能实现较为复杂较能实现较为 基本具备实验 可以进行较为 不能进行实 的实验设计:能复杂的实验设 设计的能力:基 简单的实验设设计,不能按 分折到断机物及社,较能分析 木能分析机构 计。实验过程基 时提交实验报 课程目标4 其组合的劣。 机构及其组 及其组合的优 本正确,实珍报 告。抄袭。 (49%) 实验过程正确 合的优劣。 劣。实验过程基 告基本规范。 实验报告规范 过程较正确, 本正确,实验邦 逻辑清晰。 验报告较规范, 告较规范。 罗组清晰, 3.期末成绩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60K分数<68) 课程目标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分数<60分 热练掌握机械设 较为熟练掌据 基本握机械 本了解机械 不了解机械设 计的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的 设计的基本橱 设计的基本树 的基本概 要求:平面机构 本概念与要求 念与要求:平而 念与要求:平面 与要求:平面 的自由度和运动 平面机构的自 机构的自由度 机白的白由府机物的自由度 分析:轮系和传 由度和运动分 和运动分析:轮 和运动分析:轮和运动分析: 九比的计,齿 析:轮系和传动 系和传动比的 系和传动比的 轮系和传动 课程目标 的类型 齿 比的计算 齿轮的类 计算:齿轮的 的计算:齿料 啮合的基本定 的类型,齿廓 型,齿廓合的 型,齿螺晒合的 的类型,齿南 (15%) 律,箭开线齿 合的基本定律, 基本定律,渐开 基本定律,新开啡合的基本定 性质、新开线标 新开线齿宽树 线齿配性质、动 线齿宽性质、渐 生,新开线 质、新开线标准 开线标准齿 开线标准齿纶 性质、 基本知识与 齿轮的啮合等 的喷合等基剂 的合等基 线标准齿 规律 基本知识与 知识与一般规 知识与一般规 啮台等基本 般规律, 律. 律 识与一股规 律 练了短机罐 不了解机械零 件强度的概念利 零件强度的概 零件张度的根 零件强度的 强度的榈 课程目标2 数 轮齿的 念和参数、轮因 念和梦数、轮 念和参数、轮 和参数、轮 效形式及表示、 的失效形式及 的失效形式及 的失效形式及 的失效形式及 (32%) 齿轮材起及热处 表示。齿轮材制 表示、齿轮材封 老示。齿轮材表示。齿材 理形式、带传动 及热处理形式、 及热处理形式 及热处理形式 料及热处理形 的参数及选型、 带传动的参数 带传动的参 带传动的参数 式、带传动的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为清晰。 课程目标 4 (4%) 能实现较为复杂 的实验设计;能 分析判断机构及 其组合的优劣。 实验过程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 逻辑清晰。 较 能 实 现 较 为 复 杂 的 实 验 设 计;较能分析判 断 机 构 及 其 组 合的优劣。实验 过程较正确,实 验报告较规范, 逻辑清晰。 基 本 具 备 实 验 设计的能力;基 本 能 分 析 机 构 及 其 组 合 的 优 劣。实验过程基 本正确,实验报 告较规范。 可以进行较为 简单的实验设 计。实验过程基 本正确,实验报 告基本规范。 不能进行实验 设计。不能按 时提交实验报 告。抄袭。 3. 期末成绩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1 (15%) 熟练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概念与 要求;平面机构 的自由度和运动 分析;轮系和传 动比的计算;齿 轮的类型,齿廓 啮 合 的 基 本 定 律,渐开线齿廓 性质、渐开线标 准齿轮的啮合等 基本知识与一般 规律。 较 为 熟 练 掌 握 机 械 设 计 的 基 本概念与要求; 平 面 机 构 的 自 由 度 和 运 动 分 析;轮系和传动 比的计算;齿轮 的类型,齿廓啮 合的基本定律, 渐 开 线 齿 廓 性 质、渐开线标准 齿 轮 的 啮 合 等 基 本 知 识 与 一 般规律。 基本 掌握 机械 设计 的基 本概 念与要求;平面 机构 的自 由度 和运动分析;轮 系和 传动 比的 计算;齿轮的类 型,齿廓啮合的 基本定律,渐开 线齿廓性质、渐 开线 标准 齿轮 的啮 合等 基本 知识 与一 般规 律。 基本了解机械 设计的基本概 念与要求;平面 机构的自由度 和运动分析;轮 系和传动比的 计算;齿轮的类 型,齿廓啮合的 基本定律,渐开 线齿廓性质、渐 开线标准齿轮 的啮合等基本 知识与一般规 律。 不了解机械设 计的基本概念 与要求;平面 机构的自由度 和运动分析; 轮系和传动比 的计算;齿轮 的类型,齿廓 啮合的基本定 律,渐开线齿 廓性质、渐开 线标准齿轮的 啮合等基本知 识 与 一 般 规 律。 课程目标2 (32%) 熟练掌握机械零 件强度的概念和 参数、轮齿的失 效形式及表示、 齿轮材料及热处 理形式、带传动 的参数及选型、 较 为 掌 握 机 械 零 件 强 度 的 概 念和参数、轮齿 的 失 效 形 式 及 表示、齿轮材料 及热处理形式、 带 传 动 的 参 数 基本 掌握 机械 零件 强度 的概 念和参数、轮齿 的失 效形 式及 表示、齿轮材料 及热处理形式、 带传 动的 参数 熟练了解机械 零件强度的概 念和参数、轮齿 的失效形式及 表示、齿轮材料 及热处理形式、 带传动的参数 不了解机械零 件强度的概念 和参数、轮齿 的失效形式及 表示、齿轮材 料及热处理形 式、带传动的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分数290分) 73≤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轴传动的类型以及选型、轴传动 及选型、轴传动 及选型、轴传动 参数及选型、 及材料,演动轴的米刑以及材 的类型以及材 的米型以及材轴传动的米型 承的基本类型和料,滚动轴承的 赵豫动轴孟的 料,滚动轴承的以及材料,滚 先样计算。熟 基木类型和洗 其木类利和洗 动轴承的基木 握常用的机料 择计算。较为 择计算。本 择计算,较为 类型和选择 的组合选择和 握常用的机构 握常用的机格 解常用的机构 算。不了解常 数匹配. 的组合选择和 的组合选择和 的组合选择和用的机构的组 参数匹配。 参数匹配。 参数匹配。 合选择和参显 匹配 理解所号 能较为深刻男 能基本熟练 基本能运用所 不用运用恰当 的知识,并熟线 解所学的知识 握所学的知识 学的标准制 的技术方法表 运用标准制图和 并能基本熟练 并能基本掌拼 和数学语言等 达常用机韵及 课程目标3 斯学语省等技术 运用标准制图 正确的持杂于 技术方法表状 其组合形式。 (7%) 方法表达常用机 和数学语言 法表达常用却 常用机构及其 构及其组合形 技术方法表达 构及其组合形 组合形式 。 常用机构及其 组合形式, 然练堂据直齿圆较熟练堂捏直基本熟练堂提 其木堂架直齿不能堂提古出 柱齿轮的设计计齿圆柱齿轮的 直齿圆柱齿轮 圆柱齿轮的设圆柱齿轮的设 算。纳的结均设 设计计算、轴的 的设计计算、轴 计计算、轴的结 计计算、轴的 计计算、 滚动 结构设计计算 的结构设计计 构设计计算、滚 结构设计 课程目标4 承的组合设计 滚动轴承的组 算、滚动袖承的 动轴承的组合 算、滚动轴月 (16%) 禁。能就统制定合设计禁。较熟细合设计等,基 设计等,能基本的组合设计 实验方案,并了 练制定实验方 本敏然定 制定实验方案, 等。不能制定 解其主要影响因 案,并了解主要 方案其本 基木了解其主 实方案 其主要影响因 解其主要影响 要影响因素。 对其主要影 素 因素 因素不了解. 1.3课程55010046《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号 55010046 学分 学时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10 6 开误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课程负责人 包海蓉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轴传动的类型以 及材料,滚动轴 承的基本类型和 选择计算。熟练 掌握常用的机构 的组合选择和参 数匹配。 及选型、轴传动 的 类 型 以 及 材 料,滚动轴承的 基 本 类 型 和 选 择计算。较为掌 握 常 用 的 机 构 的 组 合 选 择 和 参数匹配。 及选型、轴传动 的类 型以 及材 料,滚动轴承的 基本 类型 和选 择计算。基本掌 握常 用的 机构 的组 合选 择和 参数匹配。 及选型、轴传动 的类型以及材 料,滚动轴承的 基本类型和选 择计算。较为了 解常用的机构 的组合选择和 参数匹配。 参数及选型、 轴传动的类型 以及材料,滚 动轴承的基本 类型和选择计 算。不了解常 用的机构的组 合选择和参数 匹配。 课程目标3 (7%) 能深刻理解所学 的知识,并熟练 运用标准制图和 数学语言等技术 方法表达常用机 构 及 其 组 合 形 式。 能 较 为 深 刻 理 解所学的知识, 并 能 基 本 熟 练 运 用 标 准 制 图 和 数 学 语 言 等 技 术 方 法 表 达 常 用 机 构 及 其 组合形式。 能基 本熟 练掌 握所学的知识, 并能 基本 掌握 正确 的技 术方 法表 达常 用机 构及 其组 合形 式。 基本能运用所 学的标准制图 和数学语言等 技术方法表达 常用机构及其 组合形式。 不用运用恰当 的技术方法表 达常用机构及 其组合形式。 课程目标4 (16%) 熟练掌握直齿圆 柱齿轮的设计计 算、轴的结构设 计计算、滚动轴 承 的 组 合 设 计 等。能熟练制定 实验方案,并了 解其主要影响因 素。 较 熟 练 掌 握 直 齿 圆 柱 齿 轮 的 设计计算、轴的 结构设计计算、 滚 动 轴 承 的 组 合设计等。较熟 练 制 定 实 验 方 案,并了解主要 其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基本 熟练 掌握 直齿 圆柱 齿轮 的设计计算、轴 的结 构设 计计 算、滚动轴承的 组合设计等。基 本熟 练制 定实 验方案,基本了 解其 主要 影响 因素。 基本掌握直齿 圆柱齿轮的设 计计算、轴的结 构设计计算、滚 动轴承的组合 设计等。能基本 制定实验方案, 基本了解其主 要影响因素。 不能掌握直齿 圆柱齿轮的设 计计算、轴的 结 构 设 计 计 算、滚动轴承 的 组 合 设 计 等。不能制定 实验方案,并 对其主要影响 因素不了解。 1.3 课程 55010046《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号 55010046 学分 1 学时 总学时:16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10 6 开课学院 食品学院 开课学期 2 课程负责人 包海蓉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T 无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概况,介绍食品科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包装的基本概况。对食品科学作全面了解为后续更深入的理论和专 业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lps students identify what concepts are really important in food science and maintain interest of leaming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 cours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food major,including the science of food,food quality and safety,food packaging.related issues of food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食品科学与技术的概念,了解食品工业和专业职业机会。了解食品科学、 食品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包装涵盖的基本内容等:了解食品工程领域基本概况: 对食品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有初步的认识。 课程目标2:能够认识从食品原料到餐桌消费,整个食品工业产业链。了解食品工程实施对 环境的影响。 裸程目标3:对食品工程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有认识,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主学习和终 身学习的意识。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知晓食品工程 相环培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 方针、政策和法律衫 理念和内酒。 工程领 分析 的能 续发展的影响 损害和隐 品格提有主学习和身学习意识。有不学习和适应子 领城持术不期 发展的趋势,理解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必要性
先修课程及要求 无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及国外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概况, 介绍食品科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包装的基本概况。对食品科学作全面了解, 为后续更深入的理论和专 业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lps students identify what concepts are really important in food science and maintain interest of learning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urs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food major, including the science of food,food quality and safety, food packaging, related issues of food science.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食品科学与技术的概念,了解食品工业和专业职业机会。了解食品科学、 食品工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包装涵盖的基本内容等;了解食品工程领域基本概况; 对食品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有初步的认识。 课程目标 2:能够认识从食品原料到餐桌消费,整个食品工业产业链。了解食品工程实施对 环境的影响。 课程目标 3:对食品工程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有认识,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主学习和终 身学习的意识。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 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熟悉并掌握食品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 和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食品工程 相关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 方针、政策和法律法 规,并能理解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和内涵。 2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熟悉并掌握食品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方针、政策 和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7-2 了解食品科学 与工程领域相关产 品及工程项目的标 准和规范,能分析工 程实践对环境、社会 和可持续发展的影 响,评价食品工程实 施后产生的废水、废 渣和废气等可能对 人类和环境造成的 损害和隐患。 3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科学、 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主动适应 社会发展,了解食品 工程领域技术不断 发展的趋势,理解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必要性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在点 学 教学方式(讲授 支撑课程 时实验、上机,讨论) 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 ”解专业概况 发据概况及相关 食品工业概况:理解 重点:了解专业概况 专业情况介绍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讲授 难点:食品工业概况 的理念和内通:提升专 思政融入点:专 业热爱度 业热爱度 解食品科学概念,理 食品科学基础桐 重点:食品科学概色 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2 难点:食品科学现状 讲授 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品工程技术基 了解食品工程概念: 食品加工与保藏的概 重点:食品工程概念 多:理解环垃保护和可 讲授 难点:食品工程现状 2 型食品加工工 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 了解食品安全框念: 食品包装概念:理解环 重点:食品安全概多 六 2 食品包装概述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难点:食品安全现状 讲授 的理念和内涵 了解食品标识等食品 第七章 食品相关事项 程实对环的 重点:食品标识概是 讲授 难点:食品标识现状 2 重点:对食品工程 对食品工程领域技术 域技术不断发展趋势 品料学导论的 不断发展的趋势有认 的认识. 6 讨论 人识与交流 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难点:如何开展自主 和终身学习有想法 学习和终身学习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各部分的授课内容由理论授课、学生资料收集自学、课堂交流等方式构成。 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笔试、课堂讨论交流等。课程成绩由期末成锁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成绩评定:平时成绩50%(汇报交流),期末考试50%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撑课程 目标 第一章 食品科学与工程 发展概况及相关 专业情况介绍 思政融入点:专 业热爱度 了解专业概况; 食品工业概况;理解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和内涵;提升专 业热爱度 重点:了解专业概况; 难点:食品工业概况 2 讲授 1 第二章 食品科学基础概 述 了解食品科学概念,理 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重点:食品科学概念 难点:食品科学现状 2 讲授 1 第三章 食品工程技术基 础概述 第四章 典型食品加工工 艺 了解食品工程概念; 食品加工与保藏的概 念;理解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 涵 重点:食品工程概念 难点:食品工程现状 2 讲授 1 第五章 食品安全概述 第六章 食品包装概述 了解食品安全概念; 食品包装概念;理解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和内涵 重点:食品安全概念 难点:食品安全现状 2 讲授 1 第七章 食品相关事项 了解食品标识等食品 相关事项;了解食品工 程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食品标识概念 难点:食品标识现状 2 讲授 2 第八章 食品科学导论的 认识与交流 对食品工程领域技术 不断发展的趋势有认 识,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有想法 重点:对食品工程领 域技术不断发展趋势 的认识; 难点:如何开展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 6 讨论 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一) 考核方式 本课程各部分的授课内容由理论授课、学生资料收集自学、课堂交流等方式构成。 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笔试、课堂讨论交流等。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 课程成绩 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50%(汇报交流),期末考试 50%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50% 平时成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部分评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锁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主要为问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可计 讨论 45% 45 2 1 5% 3 50% 50 合计(成绩构成) 509% 50% 100% 五、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 必要的视频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信息量 课后作业主要围绕“专讨论”展开,每位学生需选择一个方向完成食品科学与导论读书 报告、课堂讨论等,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文献检索及讨论,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深入理 解课堂内容,了解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 解,激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工程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理解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六、参考材料 1.《食品科学导论》,Rick Parker著江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全国食品网http:www.efoods.com.cnle2003型 3.食品伙伴网http://www.food-mate.info//index.php 4.《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刘学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5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部分评定。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5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主要为问答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平时成绩(50%) 合计 期末成绩(50%) 讨论 1 / 45% 45 2 / 5% 5 3 50% / 50 合计(成绩构成) 50% 50% 100% 五、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 必要的视频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信息量。 课后作业主要围绕“专题讨论”展开,每位学生需选择一个方向完成食品科学与导论读书 报告、课堂讨论等,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文献检索及讨论,启迪思路,开阔视野,深入理 解课堂内容,了解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 解,激发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工程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理解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六、参考材料 1.《食品科学导论》,Rick Parker 著江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全国食品网 http://www.efoods.com.cn/ef2003/ 3.食品伙伴网 http://www.food-mate.info/index.php 4.《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刘学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