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 (讲授、实 支撞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验、 上机 程目 讨论) 价值观,以及不畏艰难 的“工屏”结神。 第13章带传动和链传 (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 了解带传动的类 重点:带传动的类型、特 型、特点及应用 点及应用:带传动的受力 用 2、掌光带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应力分析:V带和 (2)带传动的受力分 目标 分析知应打分析, V带轮:V带传动的设计 (3)措的应力分析 目标 了解V和V带 计算 (4)带传动的列 V带传动的 动、传动比和打滑现 设计计算: 难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机 (5)V带传动的计算 4、理解带的张紧和维 和应力分析:V带传动的 (6)V带轮的结构 护。 设计计算。 实验五:空间机构创别 设计 第14章轴 掌炭轴的功用和 重点:轴的功用和类型 目标 (1)轴的功用和类垂 型:了解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轴的结构 目标2 (2)轴的材料 2、掌握轴的结构设 计:轴的强度设计。 讲投 目标3 (3)轴的结构设计 计:掌据轴的强度设 难点:轴的结构设计:轴 (4)轴的强度计算 计。 的强度设计。 第16章滚动轴列 重点:滚动轴承的基本为 (1)滚动轴承的基本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 生:表动袖承的代号: 类型和特点 本类型:章握滚动轴 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 目标 (2)滚动轴承的代号 承的代号: 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治 2、掌泥滚动轴承的 和密封:滚动轴承的组 目标 (3)滚动承的选择时 算 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设计, 讲授 (4)滚动轴承的润滑 3、理解滚动轴承的润 和密封 滑和密封:4、章握滚 难点:滚动轴承的失效形 (5)滚动轴承的组合 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 设计 的组合设计, 期末复习课 课程总结、综合习 复习涵盖所有讲授及自 讲解、应用案例介纸 学的重难点内容。 讲授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二)实验教学 学 教学方式(授、 支援课程目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时 实验、上机、讨论) 齿轮系、轴系零 实验一典型机械 课程目标) 降肌 结 讲授/实验讨论/ 分不同种类的 2 误程目标3 零件演示 部 报告 误程目标4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 (讲授、实 验、上机、 讨论) 支撑课 程目标 价值观,以及不畏艰难 的“工匠”精神。 第 13 章 带传动和链传 动 (1)带传动的类型和应 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带的应力分析 (4)带传动的弹性滑 动、传动比和打滑现象 (5)V带传动的计算 (6)V带轮的结构 实验五:空间机构创新 设计 1、了解带传动的类 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应力分析; 3、了解 V 带和 V 带 轮;掌握 V 带传动的 设计计算; 4、理解带的张紧和维 护。 重点:带传动的类型、特 点及应用;带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应力分析;V 带和 V 带轮;V 带传动的设计 计算。 难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和应力分析;V 带传动的 设计计算。 2 讲授 实验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第 14 章 轴 (1)轴的功用和类型 (2)轴的材料 (3)轴的结构设计 (4)轴的强度计算 1、掌握轴的功用和类 型;了解轴的材料; 2、掌握轴的结构设 计;掌握轴的强度设 计。 重点:轴的功用和类型; 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 计;轴的强度设计。 难点:轴的结构设计;轴 的强度设计。 4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第 16 章 滚动轴承 (1) 滚动轴承的基本 类型和特点 (2) 滚动轴承的代号 (3)滚动轴承的选择计 算 (4) 滚动轴承的润滑 和密封 (5) 滚动轴承的组合 设计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 本类型;掌握滚动轴 承的代号; 2、掌握滚动轴承的失 效形式及选择计算; 3、理解滚动轴承的润 滑和密封;4、掌握滚 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重点:滚动轴承的基本类 型;滚动轴承的代号;滚 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 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滑 和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 设计。 难点:滚动轴承的失效形 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 的组合设计。 4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期末复习课 课程总结、综合习题 讲解、应用案例介绍 复习涵盖所有讲授及自 学的重难点内容。 2 讲授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目标 4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援课程目 标 实验一 典型机械 零件演示 具备辨识典型机 械零件的能力。 重点:齿轮系、轴系零 件的结构特点。 难点:区分不同种类的 机械零部件。 2 讲授/实验/讨论/ 报告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学教学方式(井授、支援课程目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实验、上机、讨论 实验二机械机构 具备会制机械机 点机机构商图经 般方法 保程目标 构简图的能力。 点 司机构的 2 讲授/实验/报告 简图绘制 娱程目标3 实哈三齿轮成 具备齿轮加工方 点齿轮范成法加工 误程目标2 握范成的加 区分不同机构的 讲授/实验/报告 保程目标 法 实验四百分表拆 冬百分表结拉 误程日标2 的识别能力。 讲授/实验/报告 要程目标3 课程日标2 实验五空间机构 具务空间机构的 创新设计能力。 2 误程目标3 创新设计 难点 是浆间机构的创新 讲授/实验/报告 误程目标4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2)平时作业占20%、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 (2)评定依据:考试成锁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1)平时作业:作业题以综合性习题为主。 (2)期末考试试题需要任课教师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30%) 果程目杨 平时作业 期末成锁 实验 (70%) 20% 10% 1 20 0 35% 0 3 32
实验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方式(讲授、 实验、上机、讨论) 支援课程目 标 实验二 机械机构 简图绘制 具备绘制机械机 构简图的能力。 重点:机械机构简图绘 制的一般方法。 难点:区分不同机构的 机械简图的特点。 2 讲授/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实验三 齿轮范成 法 具备齿轮加工方 法的识别能力和 掌握范成的加工 方法。 重点:齿轮范成法加工 的一般方法。 难点:区分不同机构的 齿轮加工方法的特点。 2 讲授/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实验四 百分表拆 装 具备百分表结构 的识别能力。 重点:百分表的结构和 拆分方法。 难点:百分表的结构。 2 讲授/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实验五 空间机构 创新设计 具务空间机构的 创新设计能力。 重点:空间机构的设计 方法。 难点:空间机构的创新 组合能力。 2 讲授/实验/报告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30%。 (2)平时作业占 20%、实验成绩占 10%。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总成绩的 7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可以包含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1)平时作业:作业题以综合性习题为主。 (2)期末考试试题需要任课教师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相应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材料存档。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合计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 (70%) 平时作业 (20%) 实验 (10%) 1 20 0 15 35% 2 0 3 32 35%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30%) 课程目标 平时作业 期末成绩 合计 实验 (70%) 206 (10% 3 0 3 7 10% 4 0 4 6 209% 合计 20% 109% 709% 1009% 五、敦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 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 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今、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 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手段,以前认为比较枯燥的加工原理以及 机械结构装置等复杂内容,通过图像、动画显示,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信息的数量和提高质 量。 以板书教具为辅的传统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将板 书、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调呆板变得丰富 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业方面:教师逐个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批改结果通常在上课前发放,并对有问题 的作业帮助同学指出并纠正。每次作业都批成绩,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学习泛雅平台:htps:moocl.chaoxing.com/course/228113476.html 线下:参考教材、阅读书目等 参考敕材: 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有出版社,第7版,2020年 阅读书目: 1,杨家军主编,《机械城设计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Ye Zhonghe、Lan Zhaohui、M.R.Smith.《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1 4.杨明忠主编,《Machinery Design》,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陈秀宁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龚桂仪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邓昭铭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合计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 (70%) 平时作业 (20%) 实验 (10%) 3 0 3 7 10% 4 0 4 16 20% 合计 20% 10% 70% 100% 五、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 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 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 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 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手段,以前认为比较枯燥的加工原理以及 机械结构装置等复杂内容,通过图像、动画显示,提高学生兴趣,增加信息的数量和提高质 量。 以板书教具为辅的传统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要,将板 书、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调呆板变得丰富 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业方面:教师逐个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对批改结果通常在上课前发放,并对有问题 的作业帮助同学指出并纠正。每次作业都批成绩,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学习泛雅平台: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28113476.html 线下:参考教材、阅读书目等 参考教材: 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7 版,2020 年. 阅读书目: 1. 杨家军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年 2. 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Ye Zhonghe、Lan Zhaohui、M.R.Smith. 《Mechanisms and Machine Theory》,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1 4. 杨明忠主编,《Machinery Design》,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 陈秀宁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 龚桂仪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邓昭铭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主撰人:沈伟 审核人:申春被 英文校对:沈伟 教学副院长:刘雨青 日期:2022年9月18日
主撰人:沈伟 审核人:申春赟 英文校对:沈伟 教学副院长:刘雨青 日 期:2022 年 9 月 18 日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 及格 不及格 (分数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目标 平面机构的基本 平面机构的基 平面机构的基 平面机构的基 没有堂平面 机械运动 本知识.机成 知识、机械 本知识、机械远 机构的些 的基本理论、适 动的基本理论 动的基本理论 动的基本理论 识、机械运动 用机械零件的发 通用机械零件 通用机械零件 逝用机械零件 的基本理论 计原理和机械设 的设计说理知 的设计惊理和 的设计单理和 酒用机城零件 计的基本知识及 机械设计的知 机械设计的基 机械设计的基 的设计原理和 课程目标 概念掌握全面, 本知识及概念 机械设计的基 (20% 运用得 解冠 掌捉基本全面 草程程度 本知识及 过程正确、完整 正拥还用,解 能够运用,解迄 开不能正地还 ,不会还用 逻粗性强,答案 过程较正确、完 过程基本正确 用,解题过程中 公式,解题过 正造率超时 整.形铅性较 完整,答蜜正确 存在错误。答 程错误日不 90%,书写清晰 强,答案正确 率超过70% 正确率超过 整,答案正确 规范 80% 书 60% 率低于609%。 清晰, 2.实验评价标准 成绩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分数290分) (78≤分数<90 68≤分数<78 60区分数<68 (分数<60分 课程目标 且名洗用和分析较为且氢洗用 挑且名洗用 可可以洗用知分不的完成年 简单机械传动完 和分析简单机 和分析简单相 析简单机械传 验,不能识 验装置的能 传动实验装 械传动实验装 动实验装置。基 实验系统的 熟练查阅资料 置的能力。较为 置的能力。基 本具备识别多 键环节和 具备识别实验系 具备识别实 能识别实验菊 验最统的关的 数。不能服 课程目标 统的关键环节和系统的关银 统的关键环节 环节和参数以 提交实验报 2 参数以及解决实节和参数以及 知参勒以及轻 及解决实验问 告。抄袭他人 (39%) 验避的能力 解决实验问恩 的能力实哈 的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正确 的能力。实验过 过程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撰写规 程较正确,实 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撰写 范,图表洁楚, 报告撰写规范 写较规范。 基本规范。 字亦丁榕。 图麦清基。 且名老达常用机为且多 可以表达较为 不能表达与机 构及其工程 常用机构及 常用机构能力 简中的机构。 构相关的工 课程目标 的能力。实验过 工程问的的 实验过程基本 验过程基本正 问题。 不小能药 程正确,实验报力。实验时程敏 正确,实验报告 确,实验报告基 时提交实验报 (3%) 告撰写规范,表正确,实验报告 较规范。 本规范 告。抄袭 述清晰。 较规范,表达较
附件:各类考核与评价标准表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程目标 1 (20%) 平面机构的基本 知识、机械运动 的基本理论、通 用机械零件的设 计原理和机械设 计的基本知识及 概念掌握全面, 运用得当,解题 过程正确、完整, 逻辑性强,答案 正确率超过 90%,书写清晰, 规范。 平面机构的基 本知识、机械运 动的基本理论、 通用机械零件 的设计原理和 机械设计的基 本知识及概念 掌握较全面,能 正确运用,解题 过程较正确、完 整,逻辑性较 强,答案正确率 超过 80%,书写 清晰。 平面机构的基 本知识、机械运 动的基本理论、 通用机械零件 的设计原理和 机械设计的基 本知识及概念 掌握基本全面, 能够运用,解题 过程基本正确、 完整,答案正确 率超过 70%。 平面机构的基 本知识、机械运 动的基本理论、 通用机械零件 的设计原理和 机械设计的基 本知识及概念 掌握程度一般, 并不能正确运 用,解题过程中 存在错误,答案 正确率超过 60%。 没有掌握平面 机构的基本知 识、机械运动 的基本理论、 通用机械零件 的设计原理和 机械设计的基 本知识及概 念,不会运用 公式,解题过 程错误且不完 整,答案正确 率低于 60%。 2. 实验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目标 优秀 (分数≥90 分) 良好 (78≤分数<90) 中等 (68≤分数<78) 及格 (60≤分数<68) 不及格 (分数<60 分) 课 程 目 标 2 (3%) 具备选用和分析 简单机械传动实 验装置的能力。 熟练查阅资料, 具备识别实验系 统的关键环节和 参数以及解决实 验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正确, 实验报告撰写规 范,图表清楚, 字迹工整。 较 为 具 备 选 用 和 分 析 简 单 机 械 传 动 实 验 装 置的能力。较为 具 备 识 别 实 验 系 统 的 关 键 环 节 和 参 数 以 及 解 决 实 验 问 题 的能力。实验过 程较正确,实验 报告撰写规范, 图表清楚。 基 本 具 备 选 用 和 分 析 简 单 机 械 传 动 实 验 装 置的能力。基本 能 识 别 实 验 系 统 的 关 键 环 节 和 参 数 以 及 解 决实验问题。实 验 过 程 基 本 正 确,实验报告撰 写较规范。 可以选用和分 析简单机械传 动实验装置。基 本具备识别实 验系统的关键 环节和参数以 及解决实验问 题的能力。实验 过程基本正确, 实验报告撰写 基本规范。 不 能 完 成 实 验,不能识别 实验系统的关 键 环 节 和 参 数。不能按时 提 交 实 验 报 告。抄袭他人 的实验结果。 课程目标 3 (3%) 具备表达常用机 构及其工程问题 的能力。实验过 程正确,实验报 告撰写规范,表 述清晰。 较 为 具 备 表 达 常 用 机 构 及 其 工 程 问 题 的 能 力。实验过程较 正确,实验报告 较规范,表达较 基 本 具 备 表 达 常用机构能力。 实 验 过 程 基 本 正确,实验报告 较规范。 可以表达较为 简单的机构。实 验过程基本正 确,实验报告基 本规范。 不能表达与机 构相关的工程 问题。不能按 时提交实验报 告。抄袭